第一一七八章 多目标能力(2 / 2)
——阿嚏!我明白,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对维克托*雷泽诺夫反映的情况,柯内舍夫之前就高度重视,不过在航空工业条块分割比较明显的苏联,发动机的问题要从厂家上报给设计局,然后转给“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再由联合体中的“留里卡”设计局去分析解决。
这种流程,对一款成熟的量产型发动机来说不是问题,不过al-31f-m2这种小批试产的货色则另当别论,柯内舍夫一时间也没什么办法,之前su-27m2匆匆交付到维克托*雷泽诺夫中将手上,相关的飞行测试都是使用矢量推力引擎进行,并未出现过类似问题,而没装矢量喷管的m2引擎,推力调整的更大一些,难道是核心机的燃烧过程受到了干扰,导致泼辣性下降?
仅凭猜测,当然不能解决问题,柯内舍夫提笔在本子上勾画一下,把问题记录下来,又与中将同志一起确认了战机飞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参数设置问题。
在这方面,虽然并非技术出身,驾驶白色二十号频繁实战的龙云当然最有发言权,两人很快短暂交流了意见,他对此表示满意,同时还问柯内舍夫机载雷达的改进情况——对su-27m2而言,本身具备使用r-77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能力,他在战场上也用过几次,但是n011雷达暂时还不支持真正意义上的“多目标接战”,这并非雷达性能不足,而是r-77弹上接收机与雷达指令发射机之间的一点兼容问题,对设备做一些小改动就可以解决:
“恩,是吧,柯内舍夫同志?
在真正的相控阵雷达装机之前,依赖平板缝阵天线的n011,其实也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多目标接战能力;在这方面,美国人的f-14,上面配备的an/awg-9、或者an/apg-71,tws模式对我们来说也有一些启发嘛,哈哈!
当然,我可不会在您面前班门弄斧,毕竟那种模式,不一定适合螺旋扫描体制的n001/n011系统,具体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总之,”说到这儿,龙云短暂停滞了一下,“未来一段时间,远东战斗还会变得更激烈,我还是希望能用上‘多目标接战’的m2型,这样在超视距战斗中才更有威慑力。”
“恩,您说的很有道理!
这一问题,我们——咳!我们在m型上的确有所忽视,很快就着手解决。”
对维克托*雷泽诺夫的提议十分重视,柯内舍夫连连点头、咳嗽了几声,他知道这位超级王牌说得一点没错。
r-77,或者说任何一种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对战斗机来说并不仅仅是一种“射后不管”的机载武器,可以允许载机在导弹自锁后转身脱离,另外一个很突出的战术价值,在于其方便载机实现“多目标接战”。
和末段需要载机持续照射的sarhm不同,arhm在飞行中段,一般会接收载机的无线电指令修正弹道,末段则自导头开机、自主追踪目标,在“多目标接战”情况下,大大减轻了载机的照射负担。著名的f-14“雄猫”战机,就是在使用aim-54导弹、与tws模式的an/awg-9雷达时,才具备“同时攻击最多六个目标”的能力,在这方面,强悍的火控雷达固然重要,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也是整个武器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比之下,龙云此前长期使用的su-27s战机,包括衍生改进型su-27m/m2,在多目标能力上,却都是基于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27r/er来设计。
这种模式,简单归纳一下,就是可以“在扫描、截获目标之后,以一定时间间隔打出两枚导弹,火控雷达断续跟踪两个目标、并为每一枚滞空导弹提供指令修正;进入末段时,雷达先照射距离较近的一个目标,待第一枚导弹接战完毕后,再转而照射另一个目标,引导第二枚导弹直至接战完毕。”
一种是arhm、另一种是sarhm,虽然都是“多目标接战”,战术价值却差别很大。
此前的一次次苍穹激战,驾驶苏霍伊战机笑傲长空,龙云手上打出去的r-27r多到数不胜数,然而他几乎一次都没用过su-27s的多目标拦射模式。
究其原因,一方面,身为vvs头号王牌,他不会参与投枪乱飞、效率低下的bvr排队枪毙战,另一方面,su-27s多目标模式的限制实在太多,在电子干扰的复杂环境下根本一点用处都没,往往就是在浪费导弹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