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锦绣河山 第五百十四章 海上决战 中(2 / 2)

加入书签

在中国空军的沉重打击下,损失惨重的英国空军被迫退出了战场,这场空战让英国人明白,在天空上的决斗一样不是依靠数量来取胜的。落后老旧的英国飞机只能成为中国人的活靶子。

在中国海军旗舰“盘古”号上,海军部长赵灿薛看了看天空,说道:“老萧,英国人的飞机被打得差不多了,现在可以给英国海军致命一击了!”

此时海面上中英海军死死地纠缠在一起,双方都红着眼,咬着牙将一枚枚炮弹塞入炮膛,狠狠地砸向敌人的战舰,不停的有舰船被击中起火沉没,但除非实在无法坚持,否则没有哪一艘战舰愿意退出战场。

9月20日11时,“大秦”号出动17架重载金龙式飞机,滑出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向远处的战场扑去。而在前一次海战中吃过飞机大亏的英国海军,在每艘战舰上都安装了防空炮火,当他们一看到中国飞机向他们扑来,在数十海里处就开始了防空炮击。

很快,金龙式飞机冒着密集的防空火力网向下俯冲,炮弹爆炸的威力震撼着金龙式飞机,但飞机上的中国飞行员一无所惧,不久,“多里亚”号战列舰被鱼雷炸开大洞,很快就沉入了大海。

有两架金龙式飞机穿过防空炮火,向英国海军庞大的战列舰“印度公爵”号发射鱼雷,接着又是两架金龙式飞机增援上来,共同攻击“多里亚”号。猛烈的爆炸吧“多里亚”号船壳压得变了形,它拼命地躲避着来自空中地袭击,但一切都显得那么徒劳无功。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舰起火、大量涌进海水,接着缓缓沉入大海。

第二组的10架金龙式飞机,穿越战列舰和巡洋舰组成的密集的交叉火力网,只有1架被击落。一旦它们飞抵了战场上空,一枚枚复仇的炸弹和鱼雷不断落下,“笨熊”号战列巡洋舰不幸成为了新的牺牲品。

9月20日下午1时,第一轮空袭结束。在这场海军空战中,3艘英国战列舰被击沉,2艘受到重创。只不过短短的几分钟,27架金龙式飞机给英国海军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它再次证明,舰载机将式支配海战的武器。

此时贝蒂上将简直要被中国人的空袭弄疯了,他命令唐莱尔中将带着他的舰队用最凶猛的火力轰击中国舰队,企图把载天空中遭到的损失载海面上弥补回来。

唐莱尔中将亲自指挥着他的旗舰“大不列颠国王号”和战列巡洋舰“暴风雨号”对准中国印度洋舰队旗舰“夸父”号猛攻,唐莱尔认为这两艘战舰加在一起,已经可以和“夸父”号作战了。

当双方炮火相交之后,英舰抢占先机,“大不列颠国王”号和“暴风雨”号从左右直扑“夸父”号,双方军舰完全被炮弹的硝烟吞没。“夸父”号的炮火十分准确,“大不列颠国王”号的炮塔中弹炸毁,英国战舰的火力立即减弱。

“夸父”号愈发的从容不迫,又把目光瞄准了“暴风雨”号,在第一轮的炮击中,和“大不列颠国王”号一样,“暴风雨”号的炮塔也同样被击中。“夸父”号得理不让人,第二轮炮击很快到来,“暴风雨”号得弹药库被击中,在轰然巨响中,“暴风雨”号被炸散沉入了大海。1100多名船员葬身鱼腹。

在“暴风雨”号沉没后,“夸父”号击中火力攻击“大不列颠国王”号。

“大不列颠国王”号在炮塔被炸毁后,接着又被“夸父”号重炮击中,在伤痕累累得情况下,“大不列颠国王”号上的指挥官唐莱尔中将再也无法忍受,他想到了逃跑。

“夸父”号向航空母舰发出了电报指出了“大不列颠国王”号的位置。立刻,几十架金龙式飞机从几个方向向“大不列颠国王”号扑去,金龙式轰炸机发射的鱼雷,连连命中“大不列颠国王”号,其中一枚鱼雷击中了“大不列颠国王”号的舵舱,炸毁了螺旋桨。“大不列颠国王”号在此一击后,失去了控制,只能在海上乱撞,随时都将被中国的炮火所毁灭。

在这样的情况下,唐莱尔中将给英国海军司令贝蒂上将拍去了充满了绝望口气的电报:“我们失去了所有动力,已经无法行动,中国人正在对我们发动疯狂的进攻......为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尊严和骄傲,我们将战斗到最后一发炮弹也打出为止!”

唐莱尔中将的勇气是可嘉的,但这却无法阻止“大不列颠国王”号的毁灭。在战舰的甲板上,唐莱尔中将悲哀地对米克少将说道:“现在我不得不承认你是对的,少将。中国海军的强大已经完全可以和英国海军对抗,而且他们还拥有可怕的空中力量,这场战斗英国战舰很可悲的成为了未来海战的反面教材,海上飞机被证明了拥有巨大的摧毁性的力量!”

“是的,但愿海军可以吸收我们的教训。”米克少将平静地说道:“但这却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在我看来,不光是我们的海军,就连整个协约国的战争也将遭到失败。”

唐莱尔少将麻木地说道:“少将,你地任务已经完成,现在你可以离开了,在船上还有救生艇,乘着它远离‘大不列颠国王’号吧,而我,将和我的战舰一起沉没!”

米克少将摇了摇头:“我是不会走的,这是你的战舰,同样也是我的战舰,让我们一起伴随它沉没到大海吧,起码我们是骄傲地死去,而不用做一个逃跑地懦夫,您说对吗,将军。”(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