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锦绣江山 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加拉河大(2 / 2)

加入书签

俄军对战场上中国军队的伤亡并不是很准确,在第一天的战斗中,中国军队准备的损失数字是3768人,远远低于俄国人的统计。不光是俄国人,这个数字也大大少于中国指挥部预计出现的伤亡。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一场很公平的战争,中国人数虽然少,但靠着先进的武器和精锐的士兵却取得了一次完胜。

喜气洋洋的中国将领聚集在吴佩孚元帅的指挥部里,热烈地讨论着白天的战斗。

“老毛子的部队确实不行了。”军长王春龙在这次战斗中指挥着他的军始终突击在前,因此他最有发言权:“有一些阵地上我们的士兵甚至只用一次冲锋就能够占领阵地,有些士兵居然冲上阵地后发现自己一枪未发,这可不太象是在打仗了。”

党卫军元首师的师长陈学锋说道:“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大家都知道我的部下一个个都是亡命之徒,本来我准备好了出现1000人以上的伤亡,结果打下来,100人的伤亡都不到,这实在有点出人意料。”

“这不是俄国士兵不行。”吴佩孚在胜利面前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一是他们的军事指挥官本来在战略部署上就出现了重大失误,在我没冲锋的时候,如果他们依仗着人数上的优势对我们发动反冲锋,战斗可就不会象白天那么轻松了。还有一点就是在我们空军和地面炮火的轮番轰击下,对俄军士兵的心理打击是沉重的。不要低估俄国人的战斗力,在有些阵地上还是出现了中俄士兵反复搏杀争夺的场面。而在装甲部队前进的道路上,俄军还在最短的时间里发现了装甲部队的弱点,甚至成功地炸毁了我们的几辆坦克,这些都说明俄国士兵绝对不是你们想像中的那样无能。谨慎小心一些吧,西南军团的将军们,民族独立军第2师的台儿庄的惨败我不希望在俄罗斯出现!”

元帅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浇灭了军官们的兴奋情绪,他们不是狂妄的军官,西南军团的将军们开始细细品位元帅的话,反思自己的部队在战斗中的不足。

“明天开始的战斗激烈程度会远远超过今天。”吴佩孚指着军事地图说道:“我们将在布拉吉克和五十万左右的俄军展开最惨烈的战斗,这才是安加拉河大会战胜负的关键。如果能够突破布拉吉克的防线,那么整个安加拉河将变得一览无余,俄国人将再也无险可守,咱们可以将装甲部队和飞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的地步,胜利也指日可待。但要是无法在这里迅速击溃俄军的主力,战斗将陷入胶着状态,那对我们不是很有利。”

“中国国防军的将军们。”吴佩孚最后说道:“回到你们的岗位上去,去履行你们的职责吧!”

1917年2月7日,安加拉河大会战爆发的第二天,在第一天取得大胜的中国军队以两个集团军20万军队配属3700门火炮,260辆坦克对布拉吉特发起了猛攻。

布拉吉特的战争最激烈的争夺战发生在右翼战线,在这集中了俄军19个师20余万人。而西南军团集结起了8个师9万人进行强行突破。

俄军依仗着人数上的优势,以人海战术填补着阵地上出现的缺口,往往是前面一批士兵刚刚阵亡后面的俄国士兵立刻补充上来,这样的打法让中国军队很是头疼,面对象是永远也杀不光的俄国士兵,一时间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而俄国人趁着中国军队进攻的间歇,反而从阵地上冲出一连发动了几次反攻,虽然每次都被中国军队成功打退,但西南军团事先制定的战略却无法达到。

从2月7日到9日,两天的战斗双方在布拉吉特的战场上反复搏杀,谁都无法取得很大的进展,现在的态势是战场只要任何一点出现突破,将对整个战局产生无法预计的影响。

而负责主攻布拉吉特右翼的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作霖下令暂时停止了进攻,他必须要找到一个速战速决的办法。

中国军队在这里每天的消耗是巨大的,虽然在后勤补给上有着充分的保障,但张作霖不想把物资白白地消耗在这里,还有如此广阔的俄罗斯国土需要中国去战斗。

“王春龙。”张作霖忽然叫道。

“到!”47军军长王春龙大声应着站了起来。

张作霖在将领们面前摊开了军事地图,说道:“俄军在这里布置下了重兵,正在以人海战术和我们对峙,这两天来我们在正面的攻势不是非常顺利,需要改变一下作战思想。王春龙,你以47军全部主力,我再调拨给你两个师,1700门大炮和100辆装甲车,在2月11日对法瓦革基的俄军阵地发起猛攻,其它部队则在正面继续发动攻击,以吸引俄军在战场上的注意力。只要突破了法瓦革基,整个布拉吉克的右翼防线将会动摇,那时就是我们发起全面进攻的时候了!”

“老王,明天我亲自指挥骷髅师为你开路!”林天龙站了起来:“宁可我的坦克全部成为一堆废铁也一定帮你打开一条通道!”

张作霖声音坚定地说道:“2月11日的战斗,将决定安加拉河大会战的成败,大家记得元首在背后看着我们,老百姓在看着我们,整个国家在看着我们,各位,努力吧!”

1917年2月11日,天色刚蒙蒙亮的时候,中国国防军的大炮再次轰鸣,五个师的中国国防军主力在上百辆坦克的配合下向法瓦革基俄军阵地发起了潮水一样的攻击。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