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八章 最后一战(1 / 2)

加入书签

虽然激光、核能、全球定位系统,还有那个可怕的大蘑菇,以帝国目前的科技力量就想发明出和痴人说梦没有什么区别,但李国勇却给下一代人留下了一个珍宝,留下了一座挖掘不尽的金矿。或者在未来,靠着爱因斯坦奠定下的基础,加上大量优秀的人才,中国的科技将领先其他国家十年,甚至二十、三十年。不过这人是个坚定的反战主义者,用起来还真得小心翼翼地使用。

“亲爱的元首先生,您的好意我非常感激。”爱因斯坦喝了一口茶,微微皱了下眉头,看起来他不太习惯纯正中国茶的苦味:“但这并不是我来中国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是您在帮助犹太人,全世界的国家领导人中也许只有您在全心全意地帮助我们。您和中国是我们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永远都不会改变的朋友。”

他说话的语气比较快,间或夹杂着的德语让李国勇听起来有些吃力,不过还是大概听懂了他的意思。李国勇笑了下,不是看中犹太人这个民族巨大的能量,难道真当老子有那么崇高的境界,为全世界人类解放而奋斗?不过怎么说他和中国的巨大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每一个犹太人的耳朵中,现在中国南京简直成了第二个圣地,大批的犹太人向这么涌入。

“走,阿尔伯特先生,我带您去看看为您准备的实验室。”李国勇说着站起来,带着爱因斯坦往外走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乌尔姆,1906年底应中华帝国元首李国勇的邀请来到中国,从此在被命名为“张衡”的实验室里尽情展示着自己的才华,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国勇!李明逸!”送走爱因斯坦的李国勇才回到办公室,就听到一声怒吼,这个声音他太熟悉了,全帝国现在敢这么喊他的只有一个人,也是他最害怕见到的一个人。听到这个声音李国勇调头就走,结果却被铁青着脸的杨度一把抓住,门口的警卫先是吓了一跳,结果看到是帝国总理抓住了帝国元首,一个个开始装聋作哑。

“皙子,皙子,有话好说。”李国勇陪着笑脸拉着杨度坐了下来:“怎么说我也是堂堂的国家元首,得给我点面子是不。”看到气呼呼的杨度坐下,李国勇笑道:“我就知道你一回来就得找我算账,不就是把德龄公主一家子放了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为这个国家贡献了这么多,我利用下手中的特权也在情理之中。你要真把裕庚和勋龄杀了,别说是你,就连雪之和容龄的事也没了指望,难道你还真想打一辈子光棍?”

看李国勇这么毫不在意,杨度才平息下去的一点怒气又升了上来:“裕庚和勋龄都是北京叛乱的主犯,全部上了死刑名单,你说放就放,知不知道在北京民间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牛脾气,李国勇心里嘀咕了下,不过他对杨度的脾气实在太了解了,知道怎么样才能把他的注意力转开:“皙子,这事毕竟是私事,咱们先放一放。这次那么紧急地把你召回南京,主要为的是即将到来的谈判。我已命令柳波成对吉林展开全线猛攻,英国人到了跳到前台来的时候了。”

果然,杨度脸上的不快很快消失了:“从现有状况来看,我们也的确需要休战了,几个地方同时开战,帝国财政已经很难负担得起了,况且还有个西藏问题也是需要尽快解决的,应该逐步把精力放到西藏去了。我们有可能将直接面对老牌的军事强国英国。”

李国勇默然不语,这是帝国官员们普遍存在的心态,和狂热的,相信自己能够打败一切敌人的军人不同,这些官员大都对实力强大的英国存在着一种畏惧的心态,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惨败是一个压在心里抹不去的阴影。自从帝国在他的领导下强硬地对日本宣战并且取得辉煌胜利后,甲午战争带给中国人的惨痛已经越离越远,但一旦面临英国的威胁,大多数的民众包括官员们还是认为中国难以取得胜利,就连对外强硬如杨度者也是如此的想法。

“元首,可能我的话不好听,但我还是要说出来。”杨度又恢复了“元首”的叫法:“日本人毕竟底子薄,是个发展了没有多少年的国家,和中国相比,难以占据上风。但英国不同,从15世纪末他们开始海外扩算起,到现在他们在海外的殖民地有3350万平方公里,人口3.9亿,煤产量占世界的60%,铁产量占世界的50%,还有他们飘扬在各悬挂着米字旗的强大战舰,这些都不是中国能比拟的。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我们当然不惜一战,但是你考虑过如果失败将带来的可怕后果吗?”

杨度的话虽然刺耳,但却说的句句都是实情。万一败了,建立在军事胜利基础上的独裁政府将很快面临垮台,好容易逐步走出苦难的中华民族将再一次面临被瓜分的命运。

不断思考着的李国勇忽然想到了他那个时代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个形象比喻,竟然笑了出来:“皙子,我以前听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来形容英国,说的是英国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才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杨度也笑了出来,不过他不太明白李国勇的意思。

“是的,我承认英国在各个方面现今要强与中国,”李国勇说完了笑话表情有点严肃地说道:“但他们的强大是建立在殖民主义上的,在他们的殖民地里反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尤其在他们的亚洲基地印度上。1857年的印度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赶走英国的决心却从来没有变过,到现在印度还流传着一句话:‘印度虽然只有巴掌大的乌云,但它会变成淹没英国殖民者的滂沱大雨’,我想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

杨度眼睛直视着李国勇,象是要看透他的思想:“你在印度准备了多久了?”

“两年。”李国勇并不想隐瞒他的总理什么:“大约有500名帝国特工活跃在印度各处,很快一场更大的印度起义即将爆发,也许它依然不想成功,印度还会死更加多的人,遭到更加血腥地镇压,但这一切不是我要考虑的,我考虑的是怎么样让英国人深陷在印度这快沼泽地里,半年,起码半年之内让他们无法脱身!”

半晌杨度没有说话,好久他才问道:“明逸,有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所有事情好像有着先天的敏锐判断,有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你这个人很可怕。”

李国勇淡淡笑了下,来到了这个时代,他用自己并不宽厚的肩膀抗着中国一步步前进,他做了太多连自己都想不到的事,至于是对是错,就留给后人去评说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