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爷的白月光6(2 / 2)

加入书签

“依本公主看,你必然是寻到了,并且还舍不得带回京送与我,只打算自己偷偷留着,对吧?”隆华公主笑得诡异,“可惜呀,藏得再好,只要本公主想要,不择手段也能把它挖出来。”

周彦皱眉,这女人到底想说什么?

“公主怎么找到我的?”他转而问道。

隆华公主抬手击掌两下,从厅外就抬进一个浑身是血的人来,把周彦吓了一跳。

仔细一看,这人原来是周彦的一个随侍,跟着他也叁年多了,武功高强,为人忠心,因为有他,周彦免去了好几次血光之灾。

可是现在这名随侍满身血污,无声无息地躺在地上,不知道是否还有命在。

“彦郎的侍从倒挺忠心,不过还好也交代全了。”隆华公主说得慢条斯理,语调有些忧伤,“原来上次去办事时彦郎就已对别人念念不忘了。这次,更是为了她才出京的,不是么?你以为后来那些刺客为什么没有追杀你追杀到山中去?要不是本公主派侍卫尾随跟踪,正巧撞见,剿灭了那些刺客,你以为你还有命在?谁知你此行竟然是为了别的女人……”

周彦仍被眼前景象震惊着,一时没听到公主的话,满心里只想着璃娘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也遭受了如此非人的待遇?

“彦郎,我不怪你。”隆华公主忽然又情意绵绵起来,“原本咱们夫妻之间也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只要你跟我坦白,原原本本地承认你与顾氏之间的事,并保证往后不会再见她,我就当做一切都没发生,更不会告诉父皇。你我仍像从前那样夫妻和睦。”

周彦正想嘲讽她一句“我们夫妻何曾和睦过?”打算明白地告诉她,自己不当这个驸马了,他对顾璃的情意是真的,冒着得罪皇族的风险也好,他一定要和离。

可是目光一转落在那浑身是血的人身上,不由得暗暗心惊:隆华真的会原谅他们吗?或者说,真的会放过璃娘吗?会不会是诱哄他承认两人“通奸”之后,再对璃娘进行残酷报复?

想到这里,周彦整个脊背都凉了。

他强自镇定下来,缓缓摇了摇头:“棍棒之下何来真言,这侍从必是受不住打胡言乱语的,公主多虑了。那什么顾氏只是在我遇刺时救过我一回,我在她那里养了个伤,要仅仅如此就说与她有私情,岂不是笑话。”

“哦?果真如此么?”隆华公主听到他这样说好像非常高兴,“可顾氏毕竟也是彦郎的救命恩人,彦郎当真对她毫无情意?”

“公主真是说笑了。一介贱民罢了,公主若是想谢她救了我性命,尽管拿礼物去谢她,与我无关。”周彦故意说得冷淡,他想设法让隆华先放了璃娘,再暗自将她送去安全的地方,最后自己再挑明休妻的意思。

隆华公主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阴森森地一笑,击掌叁下说:“出来吧。”

话音落下不久,自厅内屏风后走出一个女子来,正是顾璃。

刚才躲在屏风后时,她清楚地听到了两人的对话,暗自叹息,隆华公主好歹也是原文的女主,现在不择手段的样子居然像极了恶毒女配。

为了逼他们二人承认,先是诱供周彦,接着轮到她了。既然如此,她也得配合演一把戏,怎么也得趁这机会把男主好感度提高一下不是?

话说叁天前,刚刚赶走周彦之后,顾璃在自家屋门前被人敲晕,再醒来是在疾驰的马车里,手脚被绑,再接着就是到了这金碧辉煌的公主府。公主也没有虐待她,她就当自己是在京城一日游了。

顾璃略低着头走到隆华公主和周彦面前,一如既往的眉目温婉,浑身笼罩着柔和的气息。

这实在是个看一眼就让人觉得安宁温暖的女子。

隆华公主和周彦此时难得想法共通了,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两人截然不同的心情。一是怜惜、一是嫉妒。

“顾小娘子,是否觉得委屈?明明是与你春宵几度的情郎,转眼说不认就不认了。可男人都是如此,”隆华公主看似关怀地安慰着,“别难过,有本公主给你撑腰做主,你尽管把在驸马那里受的委屈一五一十地说出来,本公主必不会叫你独咽苦果。”

周彦此时才明白过来。

原来隆华刚才诱供自己,是早就有了两手准备。

如果他承认了,她就可以直接给两人定罪,免去现在这一步。而在诱导他说出那样令璃娘寒心的话之后,现在又来诱导她……周彦更加确定,隆华是想逼他们承认有私情。

他知道皇上虽宠爱这个女儿,但总还是国法为先。

在皇帝眼里,凡事都讲法度,哪怕骄矜如隆华公主,也不能随意对一介普通百姓动用私刑。但如果是有了确切的“通奸”供词……隆华便能为所欲为了。

周彦并不怕自己被定罪,他怕的是牵连顾璃一起受苦。隆华,她心肠真的好歹毒……

顾璃沉默了一会儿,镇定地开口:“公主殿下误会了,民妇真的与驸马爷没有什么关系,一点也没有,还请公主殿下不要妄信流言。冤枉了民妇无妨,若是冤枉了驸马,惹得公主夫妻二人不合,就是民妇天大的罪过了。”她说得没有那么慷慨激昂,但语气里很坚决。

隆华公主脸色立刻就黑了。

这贱妇居然还维护周彦。这更加证明了两人之间并不止简单的肉体关系,是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

周彦深深地感动了。这温暖的小女子,哪怕被自己冰冷的语言刺伤了也不会反过来伤害他吧。

“很好,很好。”隆华公主恶狠狠地盯了她一眼,沉默了片刻,抬手唤了丫鬟来将顾璃带下去,“顾小娘子就先在府里住两天吧。本公主还要好好多谢你对驸马的救命之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