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冲喜小娘子 第58节(2 / 2)

加入书签

严监御史坐在停靠在繁枝县的楼船上,听到护卫禀告这个消息,他重重地哀叹一声:“那也真是不凑巧了。”

严监御史站起身来,朝身后的人一拱手:“首卫,您看我们该如何是好?”

他的身后站着穿着清一色青色甲胄的将士,他们是皇帝亲自派来的潜麟卫,肃容而立,脸上如古井无波。

首卫是潜麟卫之首,他握紧刀柄,声如寒冰:“太后病重,不容耽搁。我等得令,明辰亲赴临仙山府,请涠洲王夫妇入应天城。”

严监御史连声称是,他扭头看向繁忙如初的码头,心里暗暗地“啧”了一声。潜麟卫亲自前来,可见皇帝的决心。可惜了,今夜一过,涠洲王府恐怕再无翻身之机。

而他能得以跟着潜麟卫重回应天城,可见他在皇帝心里还有些分量。严监御史安心地给自己斟了一杯茶。

然而,茶尚未斟满,他就听到凌空一声高喝:“监御史!”

严监御史手一抖,滚烫的茶水溅在桌面上,又溅到他的身上。严监御史被滚烫的茶水烫得一个激灵站了起来。

他惊愕地看向那声音的出处。

他从未见过此等景象——秋风萧索,枯草与黄叶被踏碎,在马蹄下飞溅。红袍白马,箭袖青衣,竟是一个小娘子踏风而来。

那是苏令德。

涠洲王妃,苏令德。

苏令德奔骑至码头上,于人群前堪堪勒马。她翻身下马,身后跟着的十数人,都是她身边长随的使女和侍卫。

她怎么会来!?

严监御史困惑万分,可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苏令德快步流星地向楼船走来。严监御史慌忙地领着楼船上的人下船向她行礼。

苏令德摘下红色的兜帽,露出如寒星的双眸来:“王爷听闻母后生病,一时忧思成疾,时难起身。本宫今日直等到王爷苏醒,才能赶来,除了这些使女侍从,身无长物,多谢严监御史早准备妥当。”

苏令德从严监御史和潜麟卫身边走过,她神容急切,目不斜视:“还请速速发船,让本宫能去母后身边替王爷、宁儿尽孝。”

严监御史下意识地看向潜麟卫首卫,但首卫面无表情地紧跟着苏令德上船,严监御史竟分不清他脸上的神色。

潜麟卫首卫的意思,本该就是天子之意。

严监御史满心以为,皇帝此招,是要逼得涠洲王府陷于不义之地。但如今苏令德上船归应天城,涠洲王府便又扳回一城。

但严监御史转念一想,苏令德此去必不能返,如果涠洲王对于涠洲王妃果真有深情厚谊,那皇帝此举,也无疑是在剜涠洲王的心。

可若是涠洲王对涠洲王妃的情真意切,都是装的呢?

然而,严监御史等人刚刚上船,欲令起锚远航,他们便又听到了整齐划一的马蹄声。

却是川柏领着一队玄时舒的侍卫急奔而来:“王妃留步!王爷病重苦思,万望王妃再留两日,且等王爷病情转圜!”

严监御史和首卫齐齐看向苏令德。

苏令德站在甲板上,紧紧地握着船上的栏杆。

她一言未发,已先泪流满面:“我便是回到王爷身边,王爷惦念母后的病情,依然会忧心忡忡、百愁难解。我先行离开,王爷好歹心中能有个着落,知道母后身边也有我替他尽孝。”

她声音不轻,哀哀若杜鹃之鸣,码头上不少人都好奇地看了过来。

“王爷有天师在,有相太医在,必能平安无事。既如此,我须得早些回应天城,也好早些给王爷写家书,以解他心中忧苦。”苏令德朝川柏盈盈行礼,却是想通过他,向玄时舒福身:“你且向王爷托一句话,便说——”

“谨遵医嘱,多加餐饭。岁寒添衣,按时起居。”

“来年春暖花开之日,定是重逢之时。”

第77章 回京 “春天……太久了,令令,太久了……

川柏跪在玄时舒的身前, 咬着牙复述了苏令德的话,然后叩首道:“属下无能,愿以死谢罪!”

玄时舒严令他寸步不离苏令德, 但他还是辜负了主子的期望, 让苏令德得以脱身,只身前往应天城。川柏心知应天城是龙潭虎穴, 他更知道苏令德在玄时舒心中有多重要。苏令德这一去, 不论结果如何,他当真是百死难辞其咎。

残阳隐没于群山之后,只留下如血的霞缎,萦绕着苍郁阴沉的群山。秋风萧萧,裹着肃杀的寒意,将枯叶从枝头割下。

枯叶落在了玄时舒手中的信上。

他太低估苏令德的决心了。

他没想到苏令德会以死相逼,让川柏给她让出去繁枝县的路。她甚至还能笃定地先写好书信,把自己的计划写得清清楚楚, 叮嘱他勿怪川柏, 也叮嘱他谨遵医嘱,多加餐饭;岁寒添衣,按时起居。

她明明是一个对活着有如此大执念的人,她分明知道自己去赴的可能是有去无回的约。玄时舒想紧紧地攥着些什么, 却又担心将信捏碎,便将目光落在了信上的枯叶。

此时枯叶埋入黝黑的泥土里, 等到春天的时候,或许会开出鲜妍的花来, 像她的笑靥一样的花。

玄时舒看着枯叶,缓声开口:“春天……太久了,令令, 太久了。”

玄时舒的声音像是自言自语的低喃,他抬头看着远处西下的夕阳,握碎了信上的枯叶。

枯叶碎落一地,被秋风一卷,呼啸着远去。

秋风卷着碎叶,仿若穿山渡水,也落在了苏令德的掌心。

苏令德伸手捉住在风中打转的枯叶,抬头望去,却是望苗县的枯叶,随着风飘到了船边,落在了她的掌心。

严监御史裹着裘衣踱到苏令德的身边不远处,抿了抿唇:“王妃,您刚大病一场,不宜吹风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