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244节(2 / 2)
原身公公临死之前,自然是将相关情况都告诉了原身丈夫,可是当时他们家的祖坟早就被平了,原地建起了一个大型纺纱织布工厂。
而且原身丈夫从出生就没见过他们家祖坟,自然不可能靠他爹的描述就知道那些东西埋在哪里,只知道一个大体方位,再加上当时社会环境的问题,原身丈夫根本就不敢偷偷摸摸去挖东西,因此事情就一直拖了下来,一直拖到原身丈夫临死前将事情告诉原身,原身当时也没有办法,那就只能一直等着。
最后等到了九十年代末。
那家纺织厂倒闭。
原身为了完成自己丈夫临死之前的遗愿,特地将自己娘家保留下来的一些珠宝拿出去变卖,变卖了近千万,这才把纺织厂给买下来。
至于原身娘家的珠宝。
当时那个时代,哪有普通老百姓愿意嫁给地主家,只能身份不好的彼此之间互相结亲呗,所以原身家其实也是有些底蕴的,而且当时原身家死的只剩她一个了,家里埋在一些特殊区域的东西,自然也全归原身所有,否则哪有钱买厂房?
当然,为了预防万一,原身当初买厂房也是偷偷摸摸进行的,签了保密协议,所以附近乡镇百姓并没有人知道那个厂房是被原身买去的,只知道被一个大富豪买走了。
原身把厂房买下来之后,没事就偷偷摸摸的去厂房里面按照当初她亡夫描述的具体方位挖掘,可是一来时代久远,二来具体方位不清楚,而且原身又是个女的,体力和精力都不足,每天还得回去烧饭什么的,所以,一直挖了好几年,直到挖到新世纪初,这才把东西找出来,并且顺利的运到了新买的一套房子里,放在那里暂时保存起来。
当时,原身是想着等她儿子和儿媳生出她第一个孙子,就把事情告诉儿子,看他怎么选择,可谁知后来孙子没等到,儿子就先因为交通事故去世了,当时孙女还小,而且附近改嫁的儿媳还很多,原身实在是不敢冒这个风险,所以,就一直把厂房和金银的事给瞒了下来。
后来,原身其实倒也起过把厂房给卖掉的念头,可是原身一个妇道人家,既没有这方面的人脉,也不好正大光明的宣传,更不好直接出去跟别人谈判什么的,所以事情就一直拖了下去,一直拖到了零六零七年的样子,他们这边拆迁了。
拆一赔二。
当然,当时有些地方是拆一赔三,不过他们那边因为大家都喜欢把房子往大了建,所以房地产商那边不太愿意多出面积,不过当时大家都喜欢住楼房,听到他们愿意拆了他们的土房,给他们赔两倍面积的楼房,大家基本都愿意,再加上当时信息流通还不算特别顺畅,所以并没有钉子户,全顺利签约了。
乔木那厂房占地好几十亩,再加上还有好几栋五层宿舍楼,那需要补偿的面积自然就大了,如果换个贪心些的,要几个亿,或者说多要点补偿都是很正常的,不过那个纺织厂对原身而言,最重要的作用已经消失了,东西也已经挖走了。
留在手里也是个鸡肋。
要拆就拆呗。
因此,并没有过多要求,就让他按照拆一赔二的方式补了房子。
当时,整个纺织厂的占地面积达到了七十多亩,将近八十亩的样子,再加上几栋宿舍楼,最终核算出来的面积,正好堪堪能换将近十栋楼,差的那点面积,房地产商那边也算慷慨,直接就给填补上了。
正好凑了整十栋楼。
至于后来的二十几个门市,那是原身在两年后收到十栋楼,并且对楼房进行简装出租之后,用每年房租置办起来的产业,不过,最近几年原身也觉得这么干越来越不划算了,所以正打算换个投资方向。
原身觉得不划算很正常。
刚开始几年,每年的房租都能买两个门市,甚至还都是方位不错的门市,面积还不小,可是从一五年往后,每年房租就不够买两个门市了,只够买一个,剩的还不多。
去年更是一个都还差点钱。
所以,自然得换个投资方向。
不能总在一棵树上吊死。
好歹换几颗吊吊!
第431章 有十栋楼的奶奶(5)
视察完房产后的乔木刚回家,就看到了坐在沙发上,还生着闷气的卫何芳,没有犹豫的直接走到她边上,坐下来问道:“你还在气什么?
孩子喜欢就行,你何必纠结?”
“妈,你难道要当她的说客吗?
可是我不甘心啊!
我们家条件一点也不差吧。
我女儿条件也不差。
就我女儿那样,外带着我家的条件,她明明能值得更好的,王桂您知道吧,他们家那闺女长得还没莉莉漂亮呢,人家都找了个教授。
还是京都户口。
可是那个张德军呢?”
卫何芳很不甘心的说着。
乔木听的都想翻白眼了,家里不过才三套房,外带着一个门市就已经这样了,这要是让她知道家里还有十栋楼,那岂不是要上天,家里的女儿岂不是非比尔盖茨不嫁。
“条件好不好又如何。
还得看缘分。
莉莉的事,你就别操那么多心了,随她自己去就是了,更何况那个张德军也不错啊,搞计算机的都还蛮老实的,而且工作场所里也基本没什么其他女人,应该没什么花花肠子,咱家嫁女儿又不图什么。
你图什么?你要图面子吗?
孩子开心不比什么好?
别什么事都想着跟别人攀比。
你买衣服,买包什么的,跟别人攀比也就罢了,孩子结个婚你还跟别人攀比,你这是病你知道吗?
怎么,这要是附近哪家闺女嫁入豪门,你家闺女就非得嫁入豪门吗,你自己好好想想吧,现在又不是什么封建社会了,哪还讲究什么父母之命,他们硬来你又能怎样?
自己好好想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