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太学(2 / 2)
三百人的太学生员,一个月却只有二千八余贯,一个人一个月才十贯,可想太学之寒碜。
事实上太学初建期间,设备简陋规模极小,生员三百人,斋舍十二幢,饮器止陶瓦,栋宇无设饰。
直到南宋后期,太学才发展起来。
而此时的太学,甚至于比临安文宣王庙还要寒碜一点,当然生员的质量远非临安王庙可比拟,毕竟这三百人都是大宋后备官员。
可以说,这三百人中,未来必然都是要入仕的。
尽管太学寒碜,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目前校园约分为三区,中部为行政大礼堂区,有首善阁、崇化堂;西部为大成殿,即孔庙,殿门立二十四戟,堂廊彩绘孔子、孟子等七十二贤画像,作为太学生楷模,每年春秋两季祭拜;东部有学生宿舍区十余斋,每斋可住三十人,前后有亭榭,树木环植,环境清雅。
没有射圃,即学生参加射箭或者其他文娱活动的场所,也就是操场,如有需要,只能去找武学借用。
就算如此寒碜,太学也依然是无数人削尖了脑袋都想进来的中央官学,一度达到恐怖的百人取三,比秋闱难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因李凤梧是被官家丢到太学来的,直接免试进入上舍生,这个来头在太学中不可谓不小,因此太学的祭酒在知晓李凤梧来报道之后,亲自接待了他。
宋代临安中央官学主要有四:国子监下的国子学,为教育首府,其次是下辖的三学,即太学、武学和宗学。
因此当今太学的祭酒是由国子监参承程大昌权兼。
在祭酒的办公室里,李凤梧见到了这位绍兴二十一年的进士,刚到不惑的年龄,已在官场爬了十三年,着实玲珑剔透。
知晓李凤梧不是很想住校后,大笔一挥,开了个先例,让李凤梧走读。
这可是个不得了的特例。
太学管理极其严格,几乎所有学生都需要住在校内,平时也极少放假,一般情况下也不准外出,有点类似后世的封闭学校。
哪怕你是高干子弟进入太学之中,若你老头子势力不是强大到官居一二品,那么对不起,还是老实的住校罢。
而程大昌胆敢给李凤梧这个特权,全因李凤梧这货是官家丢进来的,而且还免试为上舍生,作为国子监参承,程大昌焉能看不懂其中的门道。
更何况这位李凤梧出使金国气得刘仲洙吐血,又气晕四元状元孟宗献,大涨了大宋读书人的容颜,又是官家御口亲赞的大宋雏凤,怎么看这小子到太学来都是走个过场。
来年的春闱哪怕他落第,估摸着官家也会恩赐个进士身份。
况且,大宋雏凤,锁厅试第二名会落第?
别说程大昌不信,估摸着当今大宋士林之中没人相信,这都考不起进士的话,那我们这些太学生还读毛的书啊,都收拾行李回家种田得了。
李凤梧本来没奢望过能走读,只是在程大昌问起时提了一下,没想到对方竟然大开方便之门,真是个喜出望外。
封闭学校的痛苦,李凤梧是知晓的。
能够走读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当然,这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自己在太学中最多还能呆三个月,到明年二月就参加春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