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六章 墙头草的觉悟(1 / 2)

加入书签

当由军政部和军统联合组成的一个观摩团抵达东北之后。

满洲,尤其是北满的局势突然之间发生很大的变化。

伪满高层已经意识到了日本人也不是万能的,至少在东北,在白山黑土之间,日本人接连遇到真正的对手。

没有信仰,眼中只有财权的伪满高官们开始行动了。投靠曾一阳,且不说结果如何,曾一阳会不会收编他们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其关键问题还是这些对中共不相信。

做多了坏事,当然怕遭到报应。

于是,汪精卫宣扬的曲线救国和国民政府中蒋介石的默认,使得伪职人员对国民政府的认同感很深。要官给官,要钱给钱,哎……这个钱不太好给,大半是国民政府内部的经费也不足,外汇需要从国外采购武器,而国民政府旗下的数百万大军也需要给养。

虽说是国难时期,但国难也不能让所有人都活不成不是?

不少闲云野鹤一般,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心灰意冷之余,又不甘做没有气节的奴才的在野政客们,不仅要奇怪。为什么国难已经3年多,而在国家权力心中的那些人,却越来越有钱?

但国府的政客们时常爆一些‘好消息’,让很多心怀不满的在野政客不甘心的同时,也不敢多加评论,惹上一个破坏抗日的坏名声。

这次,国民政府重磅出击,正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东三省。

伪满的高层将官,实权人物赫然发现,关东军这棵大树也不稳当。

39年,关东军悍然向苏联人发动进攻,这也是日军历史上的第一次战役级别的惨败,3个担负进攻的主力师团,近10人被击毙和俘虏,在当时被日军成为建军之后的最大耻辱。

之后,关东军围剿曾一阳,屡战屡败。

关东军在满洲的控制力将随着军事上失败,在军心、民心上也开始走下坡路。当然在中国战场被拖住了大量的进攻兵力也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

王静修、张景惠、于芷山等伪满洲国的实力派人物,正盯着绥化城外的战役。

让日本人非常纳闷的是,这些实力派人物不停的举办宴会。

而且无法阻止的是,中国人喜欢没有没事举办宴会来联络感情,政客们尤其喜欢,这种传统对于就是心怀不满的日本人也不能横加指责。难道用举办宴会的借口来驳斥这些墙头草们的集体行动吗?

除非,日军宪兵队开着大卡车,在城内大肆搜捕。

以前抓抗联,抓地下党员,抓反日的志士,让老百姓们寒心的同时,也一点点的积存对鬼子的仇恨。但要是鬼子忽然抓起了汉奸,而且还不是侦缉队的小脚色,而是伪满政府要员。

不是军政部长,就是外交总长。

这可都是一等一的头号大汉奸,老百姓要是知道了消息,还不心欢雀跃?

这也不太现实。

对于关东军来说,正是因为这些汉奸在九一八的时候投靠日本人,做出了卖国的行径,才让关东军夺取了中国的东北。要不然,当时就两万的关东军,在旅顺一带,那里可能打下奉天,长春这些重镇?

当然鬼子是不懂得感激是什么东西的。

但是他们也知道,失去了这些人,那么满洲将变成另外一个华北,一个硝烟迷雾,到处是反日武装的苍夷之地。关东军根本就不敢做如此打的动作,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暗杀。

但暗杀也会造成这些人的警觉。

尤其可怕的是,伪满的这些高官们要是心中害怕,甚至会连累已经被关东军训练的有模有样的伪军的战斗力,事情虽然蹊跷,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些人对军队的控制力还存在,而且根深蒂固。

对此关东军宪兵司令部也不敢轻举妄动,深怕让这些大老爷心中不满,上来找茬。

虽然背地里,鬼子很看不起这些汉奸。但也要看什么人,就那张景惠的秘书松本益雄来说,本身其也是日军中中层军官。按理说,也具备了日军一贯的狂妄本性,但在张景惠面前还是表现出小心谨慎的一面。

不过,这些天松本益雄的日子可不好过。

也不为别的,就是张景惠老是请客。

连祭祖什么的都搬出来了,还不嫌够,实在找不出由头,连宅子内值得庆贺的找一遍。发现他老爹的三姨太正好七十。反正想起来了,也没管日子对不对,安排下去办寿辰。

张景惠甚至连自己老爹的三姨太的七十寿辰都操办了,想想他自己都六十多岁了,竟然无聊到给老爹的小老婆操办起寿诞。估计这个张景惠他爹的小老婆躲在屋子里高兴坏了,这辈子都没有这么风光过,没想到一只脚踏进了棺材里,却享受到了正妻才有的待遇。

甭管参加宴会的人是否知道举办宴会的由头。

但老太太脸上还是带着僵硬的荣光,激动的感受着人生中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寿辰。

在花厅外,主人打发下人管家排着队伍挨个的送礼。

张府的管家挨个的唱声:

“资政参议李老爷:梅瓶一对,上好人参两支……”

“军政委员会罗委员:寿桃一盘,燕窝一盒……”

“邢部长:玉如意一柄,上好苏绣……”

……

张景惠是伪满的表面当家人,当然他什么事情都不管,就当着他的内阁总理。人前糊涂,人后精明。

不过,他这次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因为很多东西都非常熟悉,这西天连轴转的吃喝,这个要随分子,那个要送好礼,可花了不少的钱。这年头,在日本人手下讨食吃,也不容易。贪污军饷,调用筹建款都没这些伪满官员的份。

只能等小鬼子那天心情好,想起他们给些土地什么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