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痛失先手(2 / 2)

加入书签

至少,在东北军高层中,并没有太大的异议反对战争,反而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对北平周边日寇的围剿,为卫戍平津扫平障碍。

命令下达之后,高鹏云阴笑着对身边的副官,亲信低声说了几乎。

副官诧异的看了一眼高鹏云之后,在获得了肯定的回答之后,也是面露笑容,出门就将抓住的那个日军士兵带走,说是送到司令部去了。

出了队伍不久,就听到了枪响声,还有呼喊声,转了一圈回到高鹏云的队伍中后,副官装出一副很难受的样子,对高鹏云报告道:“卑职无能,让那个日本兵逃跑了。”

高鹏云也是做足了戏份,勃然大怒,手中的马鞭狠狠的抽打在副官身上,口中大骂其无能。

发怒的高鹏云和副官都知道,这些都是做给人看的,这些年,关东军对东北军的渗透很厉害,难保313旅中没有关东军的特务。所以,这出戏不过是做给别有用心的人看的。

实际上,被抓住的志村菊次郎在离开队伍五六百米的时候,副官找到了一处小林子,当时就把对方一枪托打在后脑勺上,把人给打晕了。几个人挖了个坑,就将不知死活的菊次郎给埋到了坑中。

心中有了底气的高鹏云,命令队伍原地休息,就和守在宛平的林大木联系上了。

“什么?日军撤退了?”高鹏云顿时有些傻眼,他知道,这两天,东北军在抽调给地兵力,支援平津,日本人也没有闲着,将散落在北平各个要道上的日军抽调去了宛平城外。

日中在华北的驻屯军人数上不过,牟田也只能将一些战斗力不强的宪兵编入了他的部队,但也筹集了不少人。

实力增长的牟田撤退了,这简直就是一个玩笑,但这的的确确是真的。

好在牟田没跑远,将部队在卢沟桥上布置了桥头堡等阵地,准备固守卢沟桥,和东北军隔河相望。

消息传到保定,和南京,不部分人欢呼雀跃,以为日本人不准备大战,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而已。

但是,接到消息的曾一阳,却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曾一阳被神化的同时,对曾一阳战法的研究也被各方所注意,其中最系统,详细的研究资料不在中国,而是在日本。

即便曾一阳隐隐要成为一个化学家的时候,日本军部也对曾一阳的评价为天生的军人。

自小对军事的培养,让曾一阳多了一种敏感,对于一些不起眼的消息总能够摸到更全面的事实真像。

远在宁夏灵武的曾一阳直接就上报给中央,希望能够和东北军取得联系,就他的看法,东北军接下来的情况会很危险,很有可能会有在平津的主力会被日军围歼的局面出现。站在他的位置,如果单独和东北军联系,会后很多的麻烦,因为他现在还是在西北,根本就没有带领四十军,进入华北战场。

所以,他还是谨慎的,向上级请示。

在不少人看来,华北治安军近两万伪军没有动,察哈尔兵团的四万伪蒙军没有动,真正交战的不过是两千人不到的驻屯军的一个缺编联队,这就让很多了人有了遐想的空间。

日军的这次挑衅不过是华北驻屯军的单方面行动,日军内阁或许是取反对态度来看待这次事件的。

相对于曾一阳的焦急,南京方面不少人已经开始准备着手和日本外交部的谈判,想着放弃那些华北的利益,能够平息日本的怒火。

这不难理解,全国上下抗日的情绪高涨,但在国防方面,南京政府似乎对华东的防御很没有信心,甚至已经有声音说,南京在江浙构建了一个可以和马奇诺防线相媲美的工事带。整个防线在五十个师的布防下,可以阻击来自任何强度的日军攻击。但是在华北,根本就没有组建合格的工事,来防御可能出现的战争。

有夸张的成分,也有自我安慰的成分,但是在华北。

形势就不容乐观了,外交上的谈判失利,英法一再的对日本容让,以至于只要有谈判发生,就会产生让举国上下都愤慨不已的坏消息。

而曾一阳在不知道中央具体分析的情况下,得出了一个结论,日军增兵是必然的,但是如何增兵,从哪里增兵,才是影响结果的因素。

从东北增兵华北为主,长城沿线的东北军虽然会有很大的压力,但后方无忧的情况下,自然坚持一到两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但如果日军从海上增兵为主,直接运送兵力到天津,那么在长城沿线的东北军就会腹背受敌。热河、察哈尔的日军就会大举进入中原,守则有可能被分割包围,全军覆没。

只要有三个师团在十天内运送到天津,凭借日军优于东北军的机动能力,东北军就会损失惨重。最好的打算也是何柱国的五十七军,五个师损失过半,突围成功,最坏的结果就是,连带在北平的105师都被日军分割包围在狭小的区域内,动弹不得。

最后,东北军仅仅可能在战争的初期,就丢失一半以上的兵力和大量武器。

在日军轻松拿下河北后,日军挥师攻击大同,则晋绥军就会被拦腰截断。山西盆地和绥远草原的联系将被彻底分割。那么华北的战事,将在短期内,成为向日军一面倒的局势。

曾一阳的判断结果就是日军想要速胜的迫切希望,这样导致的战术思想就是,在日军进攻初期,日军会集中所有机动兵力,用最强的部队,寻求中国军队主力决战。

在华北,东北军和晋绥军无疑是最强的两股势力,尤其是东北军的装备在中国军队中是数一数二的,战斗力上也很难评估。

因为张学良整编后的东北军中,大部分都是东北籍士兵,而日军在伪满的统治非常不得人心,用高压,迫害的铁腕,来压榨东北数省,这是根本就瞒不了的。

届时,东北籍的士兵会不会发挥更强的战斗力,这也很不好说。

曾一阳的分析很快就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因为一旦朝着曾一阳的思路去想,那么东北军和晋绥军,两支部队总人数超过六十万,就会在战争前期的几个月内,就被迫和日军决战。决战的结果很难说,这两支部队能够剩下多少人。

唯一,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日军还没有增兵,扩张战争的目的还不明显。

曾一阳的建议送到张学良府邸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三天,这三天内,日军内阁已经同意了全面侵略华的议题,并先期在本土和朝鲜开始了紧急动员令。

当然,国内是不知道日本内阁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在朝鲜的20师团,和以19师团预备役组建的109师团,关东军所辖的独立混成第11 旅团主力,接到了增兵华北的命令,正在集结。

张学良接到曾一阳的战役分析报告的时候,已经失去了部队调动上的先手。

日军关东军混成11旅团,已经接到了命令,在11日奉调入关,主力已经通过公主岭,进入密云境内的高顺营。

从整个战役上来说,东北军撤离北平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因为谁也不敢将八百年帝都拖入战火之中,北平承载了中华历史上最绚丽的古迹和文物。

东北军不能,也不敢做这个罪人。(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