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战役转折点(1 / 2)
围剿骑兵第三旅团的战斗还远远没有结束,赵寿山看着渐行渐远的鬼子骑兵,几乎成了一个个黑点,鬼子骑兵已经离开他们至少有四五里远的样子。
从马匹的耐力上来说,鬼子的东洋马是从朝鲜传过去的蒙古马,虽然脾气倔的跟驴似的,和那个地方的人一个德行。可是作为蒙古马的特性还没有磨灭。
耐力,有着超强的耐力,在长途追击中,往往不落于下风。
关于这一点,赵寿山当然也很清楚,但他没有办法,即便这些鬼子骑兵逃到天上,他也要去追击,不然留着这些禽兽来祸害百姓?
这时候,不用鬼子军官说什么,当兵的也都知道,他们的野炮联队已经完蛋了。
不然,才相隔十几公里,顶多二十公里的距离。为什么,整整半天没有野炮联队的联络官出现?
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周围还有一支更强大部队,在向他们靠拢。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一个整编的野炮联队消灭,其中要动用的兵力绝对不是一个团就能解决的了的。
逃吧!反正仗打败了也不用士兵承担责任,日军虽然在多年的武士道的荼毒下,将个人荣誉看得比天还重,能够为天皇效忠,当成个人军旅生涯的最高荣誉。
但这也是在有实力一战的情况下,才一个营的兵力,四百来号人,就让配备了一个山炮中队的骑兵联队,损失近六百精锐,才将对方全部歼灭。
只要第三骑兵旅团的野鸠少将,脑子还么有被烧糊掉的话,他绝对会在第一时间,选择逃离战场。
和第六师团靠近,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配合第六师团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绝对的兵力优势,才能够将这股用心险恶,一心要消灭骑兵第三旅团的红军给消灭掉。
只有这样,才能让上到旅团长,下到联队长,都免除上军事法庭的悲剧。在日军中,如果一定要上军事法庭,那么或许更好的办法就是切腹。即便很多日军军官也很害怕切腹,这种几乎是自残到极致的恶习,往往带着恐怖的故事,在每个战败,或者即将要战败的军官脑中萦绕。不过,没办法,谁让他们的祖先,把这种无聊的谢罪方式流传下来的。
赵寿山再着急也没用,他的部队是多日劳顿,而鬼子是休息了大半天。
这种优势在傍晚就要来临的时候,使的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
但是,鬼子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一直没有渡河,虽然河水不是太深,也足以让鬼子的炮兵都全部留在了河中。
这是鬼子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有炮兵,骑兵或许还能在更广阔的区域迂回作战,一旦失去了这两门山炮,他们的处境将变的处处被动。只有挨打的份,却没有反击的能力。
一路狂奔,甚至都忘了他们是来干什么来的?
第三骑兵联队,是关东军高层给予厚望的一支部队,在战役之初,就是当成奇兵来用。
华北战场,在热河、察哈尔两省担任正面作战的有第六师团、第八师团、混成十四旅团、混成三十三旅团,他们的任务就是将中国军队,尤其是在盘踞河北、热河、察哈尔等五省三市的东北军主力牵制住,寻机歼灭一部。
甚至连武藤信义都固执的认为,一旦将华北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击垮,消灭。那么东北全境就会有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
从战略上来说,可以脱离本土的补给,反而为本土的扩张提供更多的助力。
这才是武藤信义开战的初衷。
对于斋藤内阁的懦弱表现,他已经深深的不满,更何况关东军是个军部一个鼻子出气。
国内的种种迹象表明,黄道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用调解来缓和。
正是介于这个原因,武藤信义大将和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中将、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少将,共同制定了这次战役。
一个目的就是巩固满洲的局势,让关东军能够从内忧外患中,腾出手来,全力对付伪满洲国的反抗武装。
另外一个,就是武藤信义的私欲,他明白,自己要晋升元帅,从资历上来说,仅仅是当过教育总监,不符合一贯的规矩。而日本元帅一般都是要在参谋总长、陆军大臣和教育总监这三个职位上都当过。
情急之下,他只能选择用开疆扩土来彰显他的才能。
他相信,配合他在陆大中的优良表现(首席高才生),和部下良好的正面形象(勇于为部下承担责任),晋升元帅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但是就凭借关东军五个师团的兵力,不但要剿灭伪满洲国的各处反抗武装,还要严防五十万苏联远东方面军。
再要抽出兵力,进攻华北已经是在冒险。
这次抽调的将近三个师团的兵力,五万多关东军精锐部队,出兵华北。在东北,关东军仅仅留下了四万多的正规部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