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仇恨的怒火(2 / 2)
红军进入陕西,让素有文韬武略之称的名将商震,从新成为了阎锡山依靠的对象。才没让处处受排挤的商震脱离晋绥军的建制。
鲁英麟不过是一个晋绥军派来的军事观察员,作为联系的联络官。具体曾一阳如何部署部队,他是无权过问的,即便他现在能够呆在曾一阳的指挥部中,随军行动,也是战战兢兢,深怕那天得罪了曾一阳被派到后勤部队中。
冷口防线丢失,对于守军的震惊尤其是巨大的,不但北平的何应钦如坠冰窟,太原的阎锡山也是在三月的寒风中,冷汗连连。
何应钦连连下令,部队在巩固北谷口、喜峰口等防线后,从开滦等地,急忙掉中央军精锐17军,布防长城沿线。
阎锡山却把希望寄托在了曾一阳身上,曾一阳并没有允许鲁英麟将部队的行军路线告知太原方面。其实连鲁英麟想告诉都没办法,因为抗战先遣纵队的行军路线,随着侦查范围的扩展,不断地在改变着。
不过,阎锡山能从他派出的运输队大概探知到,曾一阳已经将部队带出了阴山山脉的北麓,已经出现在了察哈尔的腹地。
一通要求曾一阳果断出击日军留守部队的电报,就在鲁英麟的手中。他正犹豫着,是否要将这则极具商讨意味的电文告知曾一阳。
突然,就像是石柱一样,摆在哪里的曾一阳,从胸口的口袋中掏出了红蓝铅笔,开始在地图上画了起来。往往,曾一阳连看都不看,就在地图上画着一道道线条。
参谋能力强于统兵能力的鲁英麟,很诧异的看着曾一阳几近涂鸦式的动笔速度。但他远远的看着,就像是一道道山峦,一条条河流,在地图上活了一样。敌我双方的兵力交错,以及可能出现的防御空隙,都一一显现出来。他很奇怪,只有交错的线条,就将一张没有生命力的地图,变成了一副生动的图像。
早在离开太原的时候,鲁英麟从阎锡山惊慌不定的眼神中,看到了此次红军出征注定是阎锡山为了消耗红军的同时,能让自己的山西重新获得兵力上的优势。
看到了这一幕,鲁英麟的心底出现了信心,来的很突然,也很是时候的信心。
短短不到五分钟的时间,曾一阳站了起来,仔细查看了一会儿。然后将图纸卷好后,让作战参谋带给副司令陈光,临走还提醒道:“告诉陈副司令,第一支队,骑兵支队的目标就是敌人的第三骑兵旅团,不要忘了,让陈光将敌人的一个野炮联队给我带回来。所有的作战命令都在地图上,真正作战可以灵活运用,而且可以将在附近蒙古王族德王的部族马匹全部征用,对方反抗,就军管。”语气不可质疑,就像日军关东军的精锐是泥捏的一样,让鲁英麟诧异的以为,这不是一场两国的国战,而是剿匪,正规军剿灭土匪一样容易。
自从,德王本人出现的天津,不但被戴笠的蓝衣社的人探知,连党的地下组织也在三天前将消息传到了前线。都知道,德王云端睦楚克亲王去天津为的是何事,但是在没有证据前,拘捕一个蒙古王爷是不明智的。当然,和德王接触的正是九一八的制造者,日军最好冒险的板垣征四郎,在天津设立不久的‘板垣机关’。
曾一阳既然知道了蒙古王公大臣们,已经和日本人在媾和,那么就不会介意,将这些王公大臣的家产‘共产’,给蒙古平民。
从曾一阳冰冷的脸上,鲁英麟连询问这次主要的作战目的都不敢问了。反而,就知道的一个骑兵第三旅团,就足够鲁英麟交差了。
曾一阳脸色铁青的站在村口,在他的命令下,部队全部绕道从山村里通过。部队将开始分兵,第一支队和骑兵支队,将在陈光的带领下,在赤峰和多伦广袤的草原上,寻找战机。
第一支队的战士都是老红军,在转战千里后,已经锻造成了一支铁军。相比后面的东北籍部队来说,他们只不过是沉默着走过了死气沉沉的村庄,带起的是一股杀气,冷冽的杀气,就像是一把出鞘的绝世凶刀,迎向凶险异常的战场。
而其后的东北籍战士,带着仇恨的眼神,只有坚毅的步伐,叩击着大地。
军中,突然一个战士声嘶力竭的喊道:“报仇——”
报仇
报仇
报仇——
冲天的吼叫声,将天上盘旋着的秃鹰,惊向远方。
没有战前动员,而仇恨的种子,成为了最好的战前动员。
这样的动静,连盘踞在多伦的日军,都已经觉察到了,可是他们还能有逃走的机会吗?武士道的愚蠢精神,允许他们撤退吗?(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