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雪至战方休(1 / 2)
自从沙俄海军进驻旅顺军港,在军港附近的码头同样居住不少外国商人。他们对于响彻云霄般的爆炸声,同样觉得异常惊骇,不明白军港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怕有些外国间谍,想前往军港那边查看情况。他们只要靠近军港附近,都会受到潜伏在那里的狙击手警告。如果开枪警告不听,等待他们则是直接击毙的子弹。
虽然刘兴华清楚,这样做会得罪很多在清廷横行的洋人。可这样混乱的情况下,普通百姓躲都躲不及,谁会没事往交战的军港方向查看情况呢?被打死也活该!
战斗发起的突然,结束的却非常迅速。伴随着刘兴华下达撤退的命令,参加战斗的警卫团官兵,很快就依次退出了战斗序列,前往登陆地上船准备离开。
两个炮兵阵地上的火炮,全部都给重新收回了仓储器。在炮兵阵地,刘兴华同样布设了雷场。至于会不会误伤百姓,刘兴华也管不了那么多。
若是聪明的百姓,便会知道这个时候,应该老实躲在家里。若是好奇心太重,在这种乱世是件很要命的事情。而撤退的时候,刘兴华还将军港里能烧的东西都烧了。
在他看来,竟然这座属于清廷的军港,没办法驻扎本国的军队。那么它国海军想要进驻,就必须多付出些代价。烧掉这座军港,想重建只怕又要花费大量资金吧!
望着军港那边非常耀眼的绵延火势,很多人都清楚,沙俄海军驻地受到了袭击。至于袭击者是谁,各国都不是很清楚。却能听到战斗前,那扑天盖地的炮火。
没法抵进侦察,各国潜伏在旅顺的情报部门,却很快将沙俄海军遇袭的消息,上报了本国情报机关。而这个情报,自然逃不过清廷方面的知晓。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签完‘辛丑条约’便一病不起的李鸿章。在收到旅顺军港遇袭,整个军港变成一片火海,本就奄奄一息的他却突然笑了。
‘好啊!这火烧的好啊!不管是谁做出此事,老夫佩服。如此兵家必争之港,落入外寇之手,老夫夜不能寐。毁了也好,毁了也好啊!’
许久没说话的李鸿章,说出这一串话之后,表情却突然好了许多。很快让人连夜召集嫡系心腹过夜叙话,交待后事般安排了诸多事情,第二天晨光初显之时。
这位似乎回光返照的李中堂,在子嗣跟心腹的搀扶之下。走到外面,看了最后一眼初显的晨光,略显不舍般道:“今番,天亮了!可大清,何时能看见曙光呢?”
说完这句话,这位后世同样功过难评的大清支柱,彻底的闭上了眼睛。本就意识到这种情况的李家子嗣,跟前来议事的北洋干将,也忍不住痛哭起来。
如今已经回到皇城的慈禧,在收到这个奏报,也忍不住流泪道:““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尽管李鸿章是汉臣,可身为清廷的实际掌控者,慈禧很清楚李鸿章对清廷的忠心。对于很多清廷王公而言,汉臣不可重用的话,在慈禧看来却并非如此。
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廷,失去李鸿章这个糊裱匠,对于汉臣的笼络只怕更加困惑。昔日清廷的四大名臣,如今只剩下同样苍老的张之洞一人。
相比李鸿章的忠心,张之洞尽管也是洋务派。可其在八国联军入侵皇城之时,却与洋人签定了‘东南互保’协议。保了东南之稳,却让清廷两宫流离失所。
结果很显然,第二天清朝的百姓官绅,都被凑到一起的两件事惊呆了。其一,自然是沙俄霸占的原北洋舰队军港,被烧成一片白地,军舰海军官兵损伤无数。
第二件事情,则是李鸿章这位缔造北洋的重臣去世。凑在一起,让很多百姓对李鸿章的去世,似乎又多了一丝怜悯。觉得这个时间,真的太凑巧了。
前者让大清的百姓跟官绅兴奋,后者高兴的人少,同情跟怜悯的人不少。对于在大清的洋人而言,这两件凑到一起的事情,则让他们感觉到大清将乱的征兆。
如今的北洋,少了李鸿章这个创建者,必将成为清廷打压的对象。相同的,没了这位顶头上司的压制,北洋出身的文臣武将,只怕都会别样的心思。
就在各方对于这条消息,做出不同的反应之时。沙俄对于太平洋舰队的覆灭,无疑是震怒不己。可让他们异常惊恐的是,根本不知道是谁做出这样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