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3章 所谓研发外包(1 / 2)
十分钟后,通话结束。
梅崇峰面色如常得回到几个年轻人的谈话中,看不出有任何不对的地方。
可是,一直竖起耳朵偷听的梅若华和刘丹却不这么认为。
“爸,事情是不是很严重?”梅若华有些急躁。
跟着父亲出发到上海,还没有见到原料方的谈判代表,就似乎陷入了另外一个漩涡,这如何让她不急?
往日里总觉得没有任何事情能够难住父亲。
现在……她看到了父亲眼中深深的疲惫。
“不要着急,天塌不下来。”梅崇峰呵呵一笑,招呼秘书上茶。
“爸,到底怎么回事,您给我说说吧?您是不急,可是我都火烧火燎了。”梅若华噘着嘴,少见的小女孩模样。
“这是一次黑天鹅事件。”梅崇峰看了女儿一眼,“你啊,一年到头在外面玩,也对行业里的事情不太关注。”
梅若华垂着头,老实巴交的样子。
“这次是对岸,要对我们的cro下手了。”梅崇峰轻轻点头。
cro?
王辉满头雾水。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刘丹直接飙英语,“意思就是合同研究组织。”
王辉还是不懂。
梅崇峰摆摆手:“丹丫头说得不算准确,准确说法,应该是医药研发外包,还是我来解释吧。”
秘书捧着功夫茶具,走了进来,安安稳稳得给众人斟茶倒水,然后退了出去。
茶香四溢。
梅崇峰,这位国内生物医药界的大佬,没有丝毫架子,开始给王辉扫盲。而刘丹和梅若华也洗耳恭听。
医药研发外包,有点儿像是芯片产业。
芯片有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三个大环节,中间又有小环节若干。
对于生物医药行业,也是同样道理。
新的化合物出现,新的药物也会跟着出现,但是一种新药从研制到上市,整个过程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
漫长的研发过程,给制药企业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风险。
其中一条很明显,在专利壁垒的作用下,研发时间越长,后续所享受的专利期就越短。
而且,新化合物的研究失败可能性很高。
对于制药企业来说,这部分风险也是相当巨大的。
这就需要制药企业分散掉风险,提高效率。
于是,医药研发外包,应运而生。
这个玩法,发源于美国,盛行于欧洲,扩散于亚洲。外包机构之间也会形成一张大网,增强协同能力。
从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再到委托临床试验,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组织内机构可以承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