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武争锋 第1994节(2 / 2)

加入书签

新入学的学宫弟子第一站就要来此拜祭百家诸子。

既是学子祭拜诸子百家,其实也是百家传人在此挑选后继之人。

百家诸子的雕像有灵,甚至会降下异象选择传人的情况。

只不过这个说法太过虚无缥缈,大多数人都不曾见过。

即便是很多如今卓有成果的百家传人,当初被收入门墙时,也没有出现过什么雕像降下异象的事情。

按照百家殿文会的规矩,照例先是新入学宫的学子祭拜百家诸子,再是百家诸子有兴趣的可以上台介绍自己的流派,然后弟子可以此写诗词,或抒怀,或自荐,之后就是学习到各家的牌位之前自由攀谈的时间了。

孙山因为已经是法家的弟子了,早早就坐到了法正身边,后面在入法家门墙的弟子也都识趣的很,都知道这一位是“提前录取”的大师兄,都上去恭恭敬敬拜上一拜,喊上一句“大师兄”。

孙山也不倨傲,纷纷还礼,热闹非常。

秦枫却是刻意低调,连诗文都没有做,目光就在百家之中最末流的几家身上打转。

他之前刻意隐瞒了自己是大成诗文的作者,又这般行事低调,自然入不了热门的儒、道、墨、兵各家的法眼,就是纵横家,农家,工家,名家之流也多没有注意到他。

眼看着秦枫有可能要面对无人问津的情况了,法正抬起手来,拱了拱身边的孙山,低声说道:“你去问问秦枫,看他愿不愿意当你的师弟!”

孙山一时错愕,法正低声说道:“我安排别人收他为徒便是了,要是他真这样晃下去,没有一家肯收他,连在学宫读书的钱都没有哪家流派愿意提供,那也太惨了!”

可就在孙山与法正商量的时候,秦枫在一张牌位边驻足停了下来。

他信手取过一本牌位旁边的书,映入眼帘的书名竟是三个大字——《经世集》!

第2307章 儒道故人今何在

原本秦枫以为不过是上界之中与他的著作同名的一本书。

毕竟“经世致用”之说,并非秦枫创始,乃是儒道本就有的春秋之义,上清学宫儒道不像后世的地球,经历过焚书坑儒,也不像中土世界经历过武帝禁书断绝儒道传承,是极有可能保留下“经世致用”传统思想的。

可是当秦枫翻开那本《经世集》的时候,他感觉那仅仅是轻飘飘的一本书,竟像是有千钧之重,几乎让他抓握不住。

正心篇是《碧血丹心》。

诚意篇是《舍我其谁》。

修身篇是《经世之道贵乎格物》。

齐家篇是《大复仇论》。

另有《儒墨之辩》与《治国平天下策》以及《鬼道论》等文章收录其中。

后面虽还有一些辩驳、说理类的文章续作,但主体正是秦枫在中土世界所著文章。

还能有比这更叫人震惊的吗?

秦枫才刚到天仙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天仙界里居然已经流传有他所著的《经世集》了。

他留心去看那书摊前的牌位,写的是“经世家”,也就是说,在上清学宫之内,经世致用一说被独立作为了百家之一。

换言之,秦枫的《经世集》传入上清学宫的时间,已经不短了。

究竟是何人将《经世集》带到了上清学宫?

又是何人建立了经世家这样一个百家流派?

正当秦枫一肚子的疑惑,正要问那名坐在书摊前因为实在无人问津而打起瞌睡的书童时,孙山走到了他的身后,轻轻扯了扯他的袖子。

秦枫正诧异之时,孙山已是低声说道:“秦兄,法正先生让我带一句话给你,问你要不要做我师弟……他可以可以让法家的其他人收你为徒,保证不显山不露水。”

要是在秦枫遇到这百家当中的经世家,看到这满是故人回忆的《经世集》肯定就选择低调地加入法家了。

毕竟听法正说过,如果没有师门,在学宫里的日子可能不会太过好过,连生活费和学费都要自己掏。

但秦枫在看到这一本《经世集》之后,早就已经把什么生活费,什么学费彻底抛到脑后了。

去你的学费吧!

我秦枫就算是自己贴钱到上清学宫求学又怎么样?

他摇头,婉拒道:“我已有打算加入的百家流派了。”

孙山微微一愣,诧异道:“你这么快就决定了?你打算加入哪家?儒家?道家?墨家?”

秦枫不语,他抬起手来,轻轻用手里的《经世集》敲了敲正打瞌睡的那名小书童,没等淌着口水的小书童反应过来,秦枫已是开口问道:“这位小友,请问你们家还收人吗?”

话音落下,刚睡醒的小书童还以为听错了,顾不得擦掉口水,他吃惊地问道:“你,你要加入我们经世家?你……你可别看我没事,消遣我,拿我开玩笑啊!”

那小书童的声音十分清脆,具有天然的穿透力,此时被他一说,竟是秦枫与孙山周围正在攀谈的十几名弟子都是一齐停下了交谈,目光齐刷刷地朝着秦枫和那一块不起眼的“经世家”牌匾望去。

秦枫笑了笑说道:“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是诚心要加入,你放心好了,并不是拿你寻开心!”

秦枫的话刚说完,这一下整个百家殿都安静了下来。

之前十几名弟子停下攀谈,望向秦枫的时候,都以为可能是秦枫在搞恶作剧,消遣这可怜的小书童。

所以才没有引起百家殿里太大的波动,此时此刻,清晰地听到了秦枫说要加入这明显是百家最末流的经世家,一时间议论纷纷从百家殿内四起,无数人的目光都落到了这位面生的白发学子身上。

不怪这些人不认识秦枫。

秦枫在选拔考试时的情况,被根据上清学宫的规矩封锁隐瞒,所有当事人都被下了“三缄其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