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1 / 2)

加入书签

拜别柳永后, 叶安连夜赶回国子监,此时守约斋的学子大多已经返校,正围坐在大厅里,不知在鼓弄什么。

“萧静静, 你是不是吹牛呢!怎么半天都没弄白?”一少年埋怨, 旁边人也纷纷附和。

“你们干嘛呢?”叶安挤了进去, 好奇问道。

众人一见他仿佛是见了救星, 立刻上前围住, 七嘴八舌的嚷了起来。

叶安头大如斗,最后还是范纯仁上前将他解救出来, 然后告知他原委。

听罢叶安满头黑线:“所以……你们一帮人在这里生火生了个把时辰。”

“安哥儿救我!”萧静静一张脸脏的像花猫,连板牙上都蹭上黑灰,泫然欲泣的对叶安求救。

任命的叹了口气,虽然知道这帮大少爷们没什么生活常识, 但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竟然连火都不会生。叶安蹲下身, 打开火炉的盖子,然后微愣:“这怎么……还有干柴?”

此时正值北宋前期, 百姓们烧的都是柴、芦苇、或各种草和秸秆。北方城市里主要是烧木头,但像衙内们大多都比较讲究, 烧的是加工过的木头,也就是木炭。如萧静静等人, 一辈子都没见过直接烧柴火的,也难怪束手无策了。

“哎, 还不是因为木炭不够, 祭酒说了, 为了节省开支, 以后各斋舍每日炭都有定量, 这点柴还是赵宗述偷偷从外面买回来的。”范纯仁解释道。

原来,自打唐朝,随着中原人口的增长,森林越来越少,木柴就已经渐渐供应不上了。到了宋朝,首都为汴梁,柴荒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严重。首先汴梁的人口比长安更多,其次长安靠近秦岭,周围有不少树木,而开封在大平原上,四周森林极少。

叶安所在的中牟县,因为背靠虎头山,好歹不用为柴发愁。但搬到汴梁后,才发现每秤木炭竟卖到了二百多文,都赶上一家人几天的饭钱了。

“前几天,我爹上疏给官家,朝廷拿出了四十万秤木炭半价供应给贫民。百姓为了抢炭一拥而上,踩死了不少人,且还有一些,没抢到炭投河上吊自杀。”范纯仁满面愁容,他爹因为这件事,好几天晚饭都没吃下。

叶安也觉得很不好受,表面上看大宋如今是盛世繁华,可实际上即使在汴梁,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也有许多。国家虽然想了些举措,但是一个超级城市的燃料需求,不是光靠政府搞一点平价柴能解决的。他想了想,开口问道:“现在作坊都开始用石炭了,家中不也可以烧吗?”

范纯仁苦笑:“你觉得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上山砍柴费力还是到地下挖煤费力。”

叶安沉默不语,将炉火点燃后回到房内,身为一个现代人,他没办法想象在冬天烧不起木柴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刚穿越之时,叶安尚且觉得这不过是一本书,混混日子就算了。后来因为有了外婆这份羁绊,便打算努力赚钱,生活的更好。而现在嘛……他的目光逐渐坚定起来,他有更大的目标了。

叶小安雄心壮志,正打算摩拳擦掌大干一场,然而第二日现实却教了他做人。

“为啥啊?我不过是想印书,国子监的学生不是可以在你们这儿印的吗?”叶安不可思议的张大眼睛。

在他对面的是一留着两撇八字胡的矮个男子,语气中带着格式化的客套:“以前是这么规定,不过如今王祭酒整改,我们国子监印书部以后每日都有定量,再多的话,可就要自己掏腰包了。”

没错,叶安此行正是想要将柳永的诗集印刷成册,以供天下人欣赏。一来是感叹其半生坎坷,这位白衣卿相才华横溢,他的词如果只单单流传于青楼楚馆中,未免有些可惜;二来叶安本身来自后世,知道经过千年时光,他的词已经流失了许多,自己这般做也算是保护文化遗产了。

“既然如此,那我掏钱你们印。”叶安想了想,大家都不容易,他负责花销总可以了吧。

男子利落的报了个十分可观的数,叶安眼睛都没眨一下,当即掏出钱包。对方看着明晃晃的银子,双眸微眯。

“哎呀既然如此,那在下就去印了,您且放心候着吧。”

也没多想,叶安便回去准备功课了,这些日子忙于各种杂事,已经好久没用“点读大法”来背书。待到下次月考倘若又是倒数第一,王大大恐怕还要diss自己。

然而直到考试结束,印书的人都没有来找他,叶安等的有些心焦了,便又去询问。接待的还是那个八字胡,仍然是那副恭恭敬敬的样子,并且在他开口前就将印好的书交给他。

满意的翻了翻手里的诗集,叶安感叹不愧是官方,纸质字体排版都跟其他地方不一样。然后期待的问道:“如今印了多少了。”怎么样也得有百八十本了吧。

八字胡神色充满无奈:“回郎君的话,只有这一本。”

“啊?”叶安懵了,忙追问这是为何。

“哎,如今不比以往,每部书必须有朝廷的批条,倘若不然我们没办法开工,您看……”

叶安强忍怒气,这怎么不早说,无视对方的赔礼,回去自己想办法了。其实民间也同样可以印书,不过他选择国子监,一来是为了质量,二来监本有官方自己的出售渠道,传播面积广,甚至还有人专门收藏。

最后叶安透过各种渠道,方才取得了印刷许可。遂第三次上门找那八字胡。

八字胡慢吞吞的仔细核对批条,确认是真的后不情不愿的表示可以给叶安印书。

总算是折腾完了,叶安疲惫的问道:“什么时候第一批书才能出来。”

“七八年后吧。”

“多久??”叶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八字胡皮笑肉不笑:“您可别嫌慢,我们部中不仅要印官家和各位相公的手书,还要印诸科科考书籍,能抽出时间来照顾您已经不错了,但是嘛……”

叶安没说话,要是再不明白自己被人耍了他也白混这么些年了。

八字胡接着得意洋洋道:“假若您能继续加些钱,在下应该就能想办法,上下打点让您加塞,早上那么一些时日,至于快多久,就看您的银子有多少了。”

呵呵,老子信你。

“对了,还没告诉您件事,如今这是已经在国子监挂了名,那从今日起便是监本了,民间私印监本可是犯法的。”八字胡补充,意思是这钱叶安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旋即在心中称赞自己英明,长了一双富贵眼。当时一看此子言行,就觉得不像是高门勋贵出身,稍微打听后果然,不过是在京中开店赚了些钱。断定是受荫进的国子监,这种人在他们眼中完全就是只待宰的肥羊。

然而出乎他的预料,对面的小子并没有气急败坏,也未妥协就范。而是冷冷的盯了他片刻,一言不发转身离去。

八字胡暗骂句故弄玄虚,强行忽略掉心中的不安,有什么关系,反正他们都是吃皇粮的,根本不怕。

回到斋舍,叶安翻出纸笔,边思考边写了一封信。检查完毕后,交给范纯仁。

“这是什么?”范纯仁好奇道。

“麻烦你把这个给你爹,让范公帮我私下递给官家。”叶安表面古井无波,实则心中疯狂怒吼:我让你们欺负我!老子上面有人!!

……

张茂则站在东华门口,对来往的人目不斜视,直到远处走来两个人影方才露出笑意。上前两步,对负责带人的小黄门使个眼色,对方便退下了。

“郎君总算是过来了,官家这一天就等着您呢。”张茂则对着面前的少年行了个礼,殷勤道。

叶安连忙侧身避过:“中贵人万万不可,小子可受不得您这一礼。”这道不是他谦虚,张茂则身上可是有官职的,西头供奉官好歹也是八品,自己已白丁,怎么好意西。

谁知张茂则却摇了摇头,他们这些内侍,所依仗的不过是皇帝宠幸,所以自然将这东西看得比什么都高。他亲眼看到皇上收到这位的信后整整憋笑一刻钟,便知此少年恐怕是真正的简在帝心。因着担心官家就等,套了几句近乎后就忙带人面圣。

叶安有些忐忑的跟在后面,皇宫太也不是第一次进了,不过上次比较匆忙,没来得及好好观赏。宋朝的皇宫规模其实很一般,据史料记载连大明宫的三分之一都没有,两相比较之下,宋朝的皇宫简直就是“四合院”。不过小归小,却依旧精美异常。光这几步路,他就看见太湖石积叠成的人造山、苍翠欲滴的万松岭,还有各种巧夺天工的凉亭。让人不由感叹宋朝审美真的很是走在时代前列。

没过多久,二人便到了延福宫。准确来讲此地已在宫城之外,但因为亭台阁众多,环境清幽,仁宗将他当做歇息放松的地方。

至门口,张茂则恭敬道:“官家,叶安带到。”

“进来吧,”仁宗估计是在看奏章,回答的有些慢。

叶安进去后,先是行了个礼,便低头站在原地不动。

仁宗放下手中的奏折,戏谑的看着他:“怎么不说话了?唔,我看看,你这上面写的,想要回家?”

“重点不是那个……”叶安小声道,他已经有些后悔说这些了。自己本意是想要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结果写到最后,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委屈。于是赌气加了两行字,大意是‘皇上你把我拉到汴梁,结果我都要被人欺负死啦!你再不帮我,我就收拾行李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