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126,崇祯帝改组内阁,朱慈烺后顾无忧(1 / 2)

加入书签

还有两天时间,南下征讨李自成的大明军队就要出发了,朱慈烺也变得忙碌起来。

一方面,他要和英国公、李国桢等人商量处理大军事项,另外一方面,他的三千太子亲卫军也是需要打理的。

经过一番选拔,这些太子亲卫军至少从身材上来说是比较不错的,一个个都是雄赳赳气昂昂的高个子。

不过太子亲军也并非就没有隐忧,里面有不少人是缺乏战争经验的,还需要经过战争的磨砺才行。

好在太子亲军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本的关宁军老兵,以老带新的方针是有用的,这就为提高战斗力打下了一个基础。

至于具体的练兵方针,朱慈烺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先培养纪律性。

什么队形队列倒是没必要,大明也是有相关的军事操典,亲卫军之中的老兵们对此也比较熟悉,一下子改练现代的方式,时间上来不及,反而会让所有人都无所适从。

朱慈烺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大明练兵操典之中的条例给严格的贯彻下去。

法律、条例这种东西在任何时代都是不缺的,朱元璋的时候能够用这些东西横扫天下,为什么崇祯的时候就不行?两百多年来战争上除了大炮之外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

就在朱慈烺认真的抓纪律,把一群不听话的士兵们吊起来用鞭子抽得嗷嗷叫的时候,他看到了王承恩。

“王公公,你怎么来了?”朱慈烺不免有些好奇。

王承恩看了一眼那群被绑在柱子上的士兵,似乎联想到了什么,看向朱慈烺的目光突然变得有些古怪。

好在他很快就变得正常了起来,道:“是这样的殿下,陛下那边让您赶紧回宫去参加廷议。”

朱慈烺有些奇怪:“廷议?为什么本宫之前没有听说过。”

王承恩忙道:“陛下也是突然决定的,还请太子殿下跟奴婢赶紧回去吧。”

一个时辰后,朱慈烺从城外大营回到了宫中,才知道崇祯这一次葫芦里究竟是卖的什么药。

说是廷议,但实际上此时的御书房之中只有崇祯和朱慈烺两人。

朱慈烺疑惑道:“父皇这是……”

如果不是有系统的话,朱慈烺现在可能都要开始紧张,担心崇祯是不是要突然对自己下手了。

崇祯咳嗽一声,道:“烺儿啊,今天朕找你回来,其实是为了内阁人选的事情。”

崇祯说完之后,朱慈烺才明白了过来。

吴三桂被斩首之后,兵部尚书和蓟辽总督的位置就空了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和吴三桂交好的官员也在这场风波之中被罢官或者免职,这样一来的话朝廷之中就空缺了不少的职位。

今天崇祯找朱慈烺过来,就是想要看看朱慈烺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意见。

朱慈烺闻言,心中顿时一松。

还以为是坏事,原来是一件大好事啊。

朱慈烺心中清楚,这其实是崇祯的一种补偿。

在吴三桂的事情之中,崇祯一度也是动摇过的,现在给朱慈烺一个提名的机会,就是崇祯对这种动摇的弥补。

有些话其实不需要说出来,大家意会就好。

所以朱慈烺也不客气,直接说道:“兵部尚书这个职位,儿臣觉得可以让英国公来出任,英国公忠心耿耿,而且又是大明宿将,绝对能够胜任。”

崇祯有些迟疑,道:“英国公乃是勋贵,若是让他入阁,是不是有些不妥。”

大明的派系其实是很多的,最开始的时候是文官和勋贵(武将)并立,后来朱祁镇那个傻子在土木堡把大明的精锐一波全送了,勋贵阶层经过那一战也是元气大伤无法再和文官对抗,这才导致后面的皇帝不得已扶持起了以司礼监为首的太监集团来和文官搞制衡。

在这之后,虽然也有像上上任英国公张维贤这种掌控精锐大军甚至影响皇帝登基的大人物,但整个勋贵阶层基本上从明英宗之后都没什么声音。

如今英国公张世泽一旦成为兵部尚书,必然会大力提拔勋贵阶层重新进入大明政坛之中以巩固根基,从而改变大明朝局,这就是崇祯的顾虑所在。

本来文官和太监打成一团就已经很烦了,这要是加上一个勋贵搞个三国演义,岂不是更加一团乱麻?

朱慈烺闻言,笑了。

自家这个父皇,毕竟不是穿越者,这宫斗剧和政治剧看得太少啊。

朱慈烺正色道:“父皇此言差矣。在儿臣看来,大明政坛之中的派系应该是越多越好。儿臣这么假设一下,如果大明的政坛之中有几百个派系的话,那么他们在商议的时候就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就只能听从父皇的命令。

反过来说,若是只有那么一两个派系,那这些人就可以掌控朝政,甚至将父皇的命令抛在一边,像张居正、魏忠贤之流不都是这样的吗?

只有更多的竞争,才能够迫使他们都需要父皇的支持,才可以让父皇真正的掌控最高权力,一言九鼎!”

崇祯听完朱慈烺的这番话之后,直接震惊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