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备战(1 / 2)

加入书签

很快,刘可要讨伐交州的消息,就传到了董卓耳朵里。

“这个刘定方,就是不安稳!”董卓愤愤不平地道。

你偷偷去就算了,干嘛还要我来批准?

眼不见,心不烦。

你这一纸文书送过来,你说我是准还是不准呢?

不准得罪人,准了被人牵着鼻子走。

“主公,此事没有什么好犹豫的,准了吧!”李儒道。

“可是,上次他去幽州,搞得风风雨雨,威望差一点就超过我了!”董卓担心地道。

“交州土著,岂是这么好对付的?”李儒不屑地道。

“上次你也是这么说的!结果呢,乌丸这么垃圾,跟纸糊一样!”董卓拍了拍桌子道。

“这次不一样,南方多密林,骑兵派不上用场!”李儒解释道,见董卓神色不愉,只能咬牙说出真相道,

“如果驳了东阳侯的面子,对我们的大事业不利。”

尼玛,这才是你的心里话吧!

不过说到老子心坎里去了。

东阳侯这么嚣张跋扈,可是从来都给足了老子面子。

除了第一次兵败,毕竟是自找的。

看看现在的天下诸侯,对老董口诛笔伐,唯有扬州一言不发。

董卓深思熟虑了三秒,答应了下来。

李儒松了一口气,现在局势不妙,若是主公坚持,他也不好反驳。

这些乱七八糟的诸侯有什么本事?只要东阳侯不参与,李儒有信心打败所有人。

董卓见李儒匆匆离去,他心烦得恨,拍拍手招来歌舞玩一下。

汉献帝刘协过着傀儡的日子,却一直对董卓保持敬意。他认为,随着自己年纪的增长,董卓一定会把权力还给他的。

不过,他更怀念的是在扬州的短暂时光。所以,一切关于东阳侯的奏折他都很关心。

可是,东阳侯就像蒸发了一样,对现在的朝廷不理不睬。

或许,是兄长少帝的死,让他失望了吧。

今天,李儒送来了一封奏折。

是东阳侯的,献帝看都不看,直接秒批。

圣旨能送到他这里,说明董卓已经同意了。

秒批之后,贤弟刘协这才看起了奏折内容。

东阳侯要讨伐交州!

而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原交州牧刘繇报仇。

那个可怜汉室宗亲,听说是个勤勤恳恳的老实人,就这么莫名其妙死在了交州土著手里。

这是对汉室极大的挑衅!

洛阳对此鞭长莫及,只能放任。

可是,东阳侯嫉恶如仇,看不下去了!

敢杀我们汉室宗亲,不教训一下,怎么行呢?

其中檄文刘协看得热血澎湃,这才是我大汉!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武帝的辉煌岁月,要在我的任期内再现吗?

刘协激动不已,东阳侯先是击败了乌丸入侵,后来幽州牧刘虞再次击败了鬼鬼祟祟的乌丸,大涨汉朝威风!

就算是他的父亲灵帝,对异族也是束手无策啊。

刘协顿时荣光满面,对刘可征讨交州更是期待万分。

天下人对此事也是议论纷纷,最先知道的刘表,比洛阳还早这么一点,毕竟刘可要和他要人。

对此,刘表没有丝毫刁难,甚至派遣千人大军,礼送刘基出境。

我完成不了的事情,就交给东阳侯吧!

“到了扬州,不要因为东阳侯年轻,就轻视东阳侯,最好以叔父相称。”刘表叮嘱道。

刘基彬彬有礼地拱手相拜,感谢刘表这段时间以来的照顾。

虽然刘表没能为他报父仇,但是可以说是好吃好喝地供着,一点也没有委屈他。

刘基望着扬州的方向,握紧了拳头:只要能报父仇,别说是叔父,就是爷爷他都敢喊。

兖州刘岱听闻消息,立刻上表,大赞扬州牧刘可,称其为国之栋梁。

他是刘可的贸易链受益者之一,刘可的一举一动,他都无条件支持。

毕竟,兖州能养的起十万人马,与扬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而且,刘繇还是他弟弟,就这么惨死,能有人为他报仇,当然要表示一下支持。

益州的刘焉表示,自己已经老迈,无法为国分忧,只好在益州养老,在末尾提了一句:扬州牧刘可,值得大家学习哦。

接到文书后,刘虞更是颤抖不已,刘繇也是汉室宗亲,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死,是国家的损失。

小小交州土著,竟然欺负汉室无人。

好在汉室还有年轻才俊,否则大好江山,还有谁来守护?

远远为刘可打coll。

于是,扬州牧远征交州,就变成了轰动天下的大事。

每个人都抱着积极的一面,纷纷祝贺刘可旗开得胜。

当然,也有杠精。

就比如说白马将军公孙瓒,道:“扬州骑兵独步天下,但是在交州,施展不开,胜负五五分!”

袁绍更是将刘可批判得一文不值,称其精力旺盛,不如多生点孩子。

身为四世三公的袁家,袁绍又是名满天下,很多人都赞同他的话。

在他们看来,交州就是不毛之地。

更有痛心疾首的,比如曹操,私下对大将道:

“刘定方糊涂啊!国贼不除,跑去不毛之地耀武扬威。”

在他看来,董卓的威胁最大,而刘可这时候讨伐交州,那么他们联军的力量就会衰弱。

这一定是董卓的奸计!

现在反董联合已经完成了初步计划,也就是招兵买马。

其中,带头的就是张扬、曹操、袁绍等人,兵力十分雄厚,试图对抗董卓暴政。

曹操和袁绍更是勾勾搭搭,就等待发动时机了。

“主公,刘定方小人而已,没有他,我们也一样能成事。”夏侯惇道。

曹操却反驳道:“刘定方,能力还是有的,就是我行我素,不让人喜欢。”

对此,陈宫表达了不一样的意见,什么叫我行我素,东阳侯做的哪一件事,不是为国为民。

不听你的话,就是我行我素?

这是什么歪理。

况且,东阳侯为什么要让你喜欢?

一想到地瓜、玉米的无条件推广,陈宫就忍不住想到,除了东阳侯,还有谁能让天下人吃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