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自请戍边(1 / 2)
匈奴来犯的消息随着信使传到了咸阳,头曼单于劫掠大秦北方边地的行动,无意中打乱了大秦准备灭韩的部署,原本应该静养的秦王子楚不得不返回咸阳主持朝政。
章台宫的大殿内,众臣议论声中掺杂着子楚一阵紧似一阵的咳嗽声,弄得众臣都不敢大声说话了。
在这种情况下,白宣当然不能待在白家庄园享清福,他这个灭韩的统帅,也不得不停止了暗中的部署,如今也只有大秦冷锋根据白宣的命令收集有关韩国各方面的情报。
朝堂上起了纷争,吕不韦不赞成在此时调兵北上和匈奴来一场决战。他的理由也很充分,匈奴劫掠成性,而且往来如风,秦军想要集中兵力来一次决战往往不能如愿。匈奴人的优势在于先多路骚扰让秦军犹如救火一般来回调动,时间一长将士疲惫不堪,且往往不能及时赶到。匈奴人还会用少数兵力吸引秦军,当秦军把主意力转到那个方向的时候,匈奴的主力就会从另一个方向全力猛攻秦地。所过之处无一不是尸山血海,匈奴人在秦国土地上可以毫不顾忌的烧杀抢掠,而且能抢则强,抢不到也绝不恋战,属于占了便宜就走的模式。
如此战法颇似草原上的狼群抓捕羊群一样,匈奴人在长期的放牧过程中,一直是在和饿狼战斗,因此也学会了狼的战法。这种战法用在大秦身上很奏效。这倒不是说大秦的将领们不如赵国李牧和燕国的秦开,而是因为赵国的李牧打败了娄烦和林胡,燕国的秦开打败了东胡,这两位大将在对抗北方草原骑兵的时候都取得过决定性的胜利,他们的敌人被打怕了不敢大举进犯赵国和燕国。
而秦国面对的主要是匈奴,头曼单于在历次的南下战斗中总结出了狼的战法,并把他用在劫掠大秦的战争中。这个战法充分发挥了匈奴骑兵的机动优势,并且不以攻城略地为目的,要的就是牛羊物资和人口,匈奴是在别国境内作战,可以毫不顾忌放开手脚任意施为。秦军面对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法,又有漫长的国境线需要守卫,从战术上处于被动,在长期和匈奴作战中,也有过胜利但都起不到决定作用,没把匈奴打得从心里害怕。最主要的是,大秦的主要战略目标是针对关东列国,而北风防线主要采取的是守势,从战略上来讲就丧失了主动权。
若想彻底解决匈奴之患,大秦就必须集结足够的军队付出极大的代价在广袤的草原上寻找和匈奴决战的机会,如此一来大秦哪还有精力去逐鹿中原。
吕不韦不同意此时和匈奴开战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说白了就是匈奴太穷了,也太能跑了。广阔的草原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匈奴人的家,即使一次把他们打跑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卷土重来,而且一次比一次凶狠。防,还是防。吕不韦的策略就是防守,增兵北方是肯定的,也要派一员大将镇守北方,只要阻止匈奴攻入关中腹地就行。等到大秦一统天下之后,再掉过头来灭匈奴。
吕不韦的意见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持,因为长久以来中原和北放游牧民族之间就是这个样子,李牧、秦开厉不厉害,厉害。那不也没把东胡娄烦彻底灭绝吗,不也是常有边地遭受劫掠的情况发生吗?只不过规模要比大秦这边小一些罢了。从华夏有史料记载以来,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就没停过。
周朝的那位穆天子牛不牛,都打到了昆仑山下,打的西戎逃到了最西边的大漠深处了,可过了几十年人家不还是卷土重来了。时间过去好几百年了,也没见谁有好办法彻底解决边患。因此,重臣的意见都比较倾向于吕不韦,那就是增兵防守,暂不与匈奴决战。
白宣听着看着一句话也没说,他仔细的观察着子楚的脸色,他发现子楚的脸色很不好看,一方面是因为他病得不轻,另一方面估计是被气的。
子楚不是在生大臣们的气,因为他知道吕不韦的建议很明智,草原之大即便是把大秦全体军民都放进去也只能占据一个小小的角落。在子楚看来,匈奴之患和六国相比只能算是疥癣之疾,暂时还能忍,若是不趁着这个时机攻灭六国一统天下,等到六国缓过手来大秦就危险了。
子楚生气的是头曼单于真会挑时候捣乱,正赶上他身体不爽,正赶上大秦要开始征伐天下的时候。这就和新郎高高兴兴的去接新娘,结果还没到新娘家却发现堵车了一样难受。
吕不韦终于说服了一些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他转过身问子楚:“大王,臣等已经议定,增兵十万驻守北地。此时正值冬季,我军若想在草原上歼敌的确不是最佳时机,先守住再作打算。大王以为如何?”
子楚叹了口气说:“北地郡军民损失惨重,这口气寡人如何咽得下去!但是和一统天下相比,还是应当缓一缓。要知道,若是此时和匈奴开战,就会错失灭六国的最佳时机。寡人不想看到六国联军围攻函谷的场景,也不想看着大秦将士流血牺牲得来的国土在被他们抢回去。寡人暂时忍下这口气,等灭了六国寡人定要征调百万大军将匈奴杀个一干二净!咳咳咳咳!”
吕不韦:“大王莫要动怒,臣等无能让一个戎狄首领惹怒大王。再等等,等我大秦一统天下之时,就是戎狄灭亡之时!”
众臣齐呼:“请大王保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