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有喜(2 / 2)
常嬷嬷问:“大少奶奶这段时日可有什么不适?想吃酸的,还是想吃辣的?有没有想要呕吐的感觉?”
常嬷嬷的问话自然是不言而喻。永芳也跟着回想,一边想这段时日的反应,一边想此次难道真的中标了?在少齐出京后有了喜讯?真是悲催。要是这喜讯早点来,是不是事情又不一样呢?摇头,事情肯定还是一样。要是早点有喜讯,别说皇帝,就是少齐也不会答应她跟着出京的。至于平姨娘和珍珠两人,说不定倒是会有不同的安排。
“奴婢这就着人去请太医。”常嬷嬷已经有七八分肯定永芳定是有了身孕,脸上的笑容完全不加掩饰。
永芳也跟着傻笑,要是真的话,这个孩子来的还真是时候。如此一来,永芳是彻底没心思去想少齐的事情了。
太医很快就来了,诊脉,然后捋着胡须恭喜道:“恭喜世子妃,是喜脉。”
“真的?”永芳眼睛亮亮的,这个孩子她很期待。
太医肯定的说道:“世子妃脉象十分稳健,定然不会有错。微臣这就开张保胎的方子,世子妃要是觉着不舒服,就吃一副。其实微臣查了世子妃的脉象,世子妃身子骨康健,连带这一胎也很稳,也可以不用吃药。”
常嬷嬷急忙道:“太医还是开方子吧。”
太医见永芳点头,便出门去书房开方子。
所有人都上前来恭喜永芳,“恭喜大少奶奶。”
“大少奶奶这一胎定是个哥儿。”
“说的没错。这个消息,可要赶紧报给大少爷知道。要是大少爷知道了,会不会赶回来看望大少奶奶?”
耳边响着众人的恭喜声,永芳双手放在腹部,脸上笑开了。心里在猜测这一胎是男孩还是女孩?要是女孩就好了,这样一来一男一女,刚好凑成一个‘好’字。不过少齐肯定是想要一个男孩,不知道少齐得知这个消息后会如何。永芳傻傻的笑着,盼望着肚子里的孩子快点健康平安。
常嬷嬷送走了太医,又安排人去给伯爵府报信。又派人给安王爷报信,孟二奶奶那里也没漏下。很快王府都知道永芳有身孕了。安王爷得知这个消息精神好了一点,说了句:“少齐媳妇倒是个有福气的。”
李全道:“奴婢听说大宝是个旺家的孩子。自从大少爷和大少奶奶得了大宝后,便事事如意。就连皇上也说大宝那孩子是个有大福气的。”潜台词就是,永芳生了个好儿子,还是带着大福气的好儿子。所以才会这么顺利的怀上第二胎。不然为什么别的女人就不像永芳一样三年抱两了?
安王爷点点头,很是赞同李全的说法。“你说的不错,大宝那孩子看着就让人疼,难怪父皇那般疼爱。三天两头的赐下东西。”说完后,安王重重的咳嗽起来。李全慌的不行,一边给安王拍着背,一边吩咐人端茶水。
“王爷要保重身子才是。王府可少不了王爷。”
安王终于止住了咳嗽,脸上有着病态的红晕,“不要紧。少峰那臭小子最近可有老实?”
“王爷放心吧,二少爷那里老奴有派人盯着,翻不起风浪来的。”李全轻描淡写的说道。
安王听了李全的话,放心下来,“去,备份礼物给少齐媳妇送过去。好歹也是为咱们王府开枝散叶。”
“王爷吩咐的是,老奴这就去办。”
孟二奶奶知道永芳怀孕的消息后,那表情先是一窒,接着又觉着酸楚。永芳比她后进门,可是已经怀上了第二胎。而她却是不敢指望的。不过转念想到淳哥儿,孟二奶奶又有了希望。如今朝廷了旨意,宗室第三代起,只要没爵位的都可以参加科举。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淳哥儿十有**是没有爵位的,又恰好是安王府第三代,因此淳哥儿倒是可以参加科举。如此一来,孟二奶奶顿时找到了奋斗的目标。督促淳哥儿努力读书上进,考个功名回来,也让人看看她儿子如何的出息。这般阿q似地想了一通,孟二奶奶也不嫉妒永芳再次怀孕。
荷香院内,永芳正和宋绾说话。宋绾得知永芳有了身孕后,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大嫂快快坐下,你如今可是双身子的人了,保胎要紧,可别动。”宋绾急忙上前,按下要起身迎接的永芳。
永芳笑道:“劳大妹妹亲自走一趟来看我,我很好,太医都说脉象很稳。”
“这就好,这就好。要是大哥知道了还不知道高兴成什么样子。大嫂可有给大哥去信?”宋绾挨着永芳坐下,说起家常来。
永芳点头,“已经派人送信去了。估摸着过个几天他就该知道消息了。”
宋绾又是连声的说好。接着貌似担忧的看着永芳,小心翼翼的说道:“大嫂别怪大哥,他也是逼不得已。皇爷爷说一不二,原本皇爷爷要从宫里头赐两个美人下来,后来被大哥给拒了。大哥心里头一直惦记着大嫂的。”
永芳自嘲一笑,接着抬起头来,脸上表情已经是和煦如春风,“瞧大妹妹说的,相公他的为人我很清楚的。我相信他。”
宋绾小心打量永芳,见永芳不似作伪,放心下来。心里头暗自腹诽皇上这出安排太让人无语了。怎么能直接插手孙子辈的房事了。“大嫂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
聊完了家常,宋绾又说起宋颖的婚事,“前段时间我相看了两家,一家是海宁吴家嫡支三房的嫡次子,已经有功名在身。人也看了,是个心胸开阔的人,配二妹妹倒是合适。”
有这种八卦,永芳的精神一下子就来。说道:“海宁吴家我也听说过,听说是百年书香世家。二妹妹是宗室女儿,这合适吗?”不是说读书人一般不爱和权贵结交吗?尤其是宗室人员,读书人都是避着的,将宗室当成瘟神一般。
宋绾不在意的笑笑,“大嫂不知道,这海宁吴家和别家不同,他们家虽然是书香世家,但也是当地最大的豪商。”
“啊?”永芳惊讶。
“这嫡支三房正是经营着吴家在外面的产业。那小子我打听清楚了,虽然身上有功名,但是志不在仕途,而是在家业上。我觉着二妹妹脾气倔强,若是给她说一个方正君子,只怕不要一个月,两夫妻就要闹起来。像是这位吴六公子,端的心思灵活,心胸又开阔,想来是能包容二妹妹的。再说吴家富足,二妹妹过了门,于银钱上面也不愁。”
永芳看着宋绾,虽然宋绾不喜欢宋颖,但是宋绾依旧很用心的在给宋颖张罗婚事。永芳点点头,也觉着宋绾说的很对,性子好,家世好,最要紧的家风不古板,懂得变通。不像一般书香世家,规矩大的能够压死人。就宋颖那性子,只怕刚进门就要闹出事情来。“大妹妹想的周到。不是说还有一家吗?不知是哪家?”
“另外一家是永昌候府的老四。是大房嫡出第三子,如今在五城兵马司任职,是个上进的人,也没沾染到那些纨绔习气。”
不过永芳瞧着宋绾似有未尽之言,于是问道:“大妹妹可是有什么为难的?”
“谁说不是了,那小子什么都好,就是有点愚孝。偏偏那候府夫人又是个规矩大的,又爱生事,似是跟儿媳妇有仇似地。那小子上面两个嫂嫂,可没少受罪。这事京城里的人家都清楚。是以对这家,我觉着不太合适二妹妹。”
永芳点头,完全赞同。一个爱生事端,爱挑剔的婆婆,加上一个出身王府,脾气不小的儿媳妇,哈哈,那婆媳战争只怕要打到王府来。甚至打到皇宫里头去都有可能。永芳说道:“既然永昌候府有这般问题,那大妹妹怎么还将他家做为备选?”
“二妹妹的性子,大嫂你又不是不知道。要没有永昌候做比较,二妹妹又怎么看得上海宁吴家。”宋绾轻笑道。
永芳大赞,宋绾说的太有理了。有比较才有好坏,有比较才知道哪个更合适自己。“大妹妹对二妹妹一片诚心,希望二妹妹能够理解。”
“但愿吧。”
宋绾和永芳都希望宋颖选海宁吴家,这对她是最好的选择,永芳相信宋颖脑子但凡还有点清醒,就该知道什么对自己最好。可是出乎两人的意料,宋颖竟然想都没想,直接选了永昌候府。
宋绾急的不行,“二妹妹,你可要想清楚。这永昌候府的夫人可不是一般人,那人……”
“怕什么。我是王府千金,谁敢给我气受。”宋颖大言不惭的说道。
宋绾气得半死,就她被封了郡主爵位,到了婆家也不敢摆谱,要孝敬婆母,要和妯娌和平相处,决不能张口闭口就我是郡主,我该如何如何,如此这般,方能和相公和睦相处。就宋颖这态度,仗着出身好,就没把别人放在眼里,偏偏宫里头也不给她爵位,如此一来,那永昌候夫人该摆足十分的婆婆姿态,绝不会减少一分。两方一闹起来,加上那小子又是个有孝心的,老娘和老婆闹起来,定然是站在老娘那一边。哼哼,到时候宋颖只怕是处处不如意。
宋绾还要再劝,永芳却将她拉住,然后永芳对宋颖说道:“二妹妹可想清楚了?永昌候夫人规矩大,又爱摆婆婆架子,二妹妹要是过了门,少不得要在婆婆跟前立规矩。二妹妹可要清楚,在娘家做姑娘时候自然是千好万好,人人都让着你。可是到了婆家,凡事都要靠自己,做人媳妇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到时候可没人会处处让着你。”这个道理无论古代现代都是一样。做了人家的儿媳妇,总是会有各种委屈,各种不自在。
宋颖丝毫不留情面,冲永芳吼道:“不要你管。”
“好,既然二妹妹不要我们管,那我和大妹妹这就去将事情禀报父王,也将你的意思告诉父王。由父王出面,将你的婚事定下来。到时候可没后悔的余地。”永芳也不客气,直言不讳。对宋颖这种不知好歹的人,就不能心软。
宋颖板着脸,撇过头,“要去就去,反正我如今都这样了,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
永芳心里头冷笑,等你嫁了人,就知道现在的生活犹如神仙一般。
宋绾和永芳出了绣楼,宋绾跺脚,“二妹妹这个样子……刚才为难大嫂了。大嫂如今身子要紧,还为二妹妹的事情操心,可是二妹妹竟然不知道体谅。”
“大妹妹说这话做什么。倒是我要多些大妹妹。原本这些事情都该我这个做大嫂的来做。但是我却将事情全推在大妹妹身上。大妹妹劳心劳力,二妹妹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大妹妹才是真的受了委屈。”
宋绾自嘲一笑,然后说道:“算了,不说这些。我这就去见父王。大嫂可要一起?”
“我就不去了。我娘家今儿可能会派人过来看望,我先回去等着。”
“那大嫂慢走。”
回到荷香院,清瓶就抱怨起来,“大少奶奶胎位还没坐稳,就跑出去。万一二小姐没个轻重,伤了大少奶奶可怎么办?”
永芳浅笑道:“好清瓶,我最近很好。你不要和常嬷嬷学,将我当瓷娃娃似地。这放心吧,我好的很。”
“总之不管如何,以后大少奶奶不要去管二小姐的事情了。反正二小姐也是不知好歹。郡主和大少奶奶这么费心费力的为她着想,她却一点都不领情。活该让她嫁到永昌侯府,被恶婆婆折腾。”清瓶大喇喇的说道。
常嬷嬷一进来就骂道:“小蹄子,胡乱说什么?别有的没的都乱说,小心给大少奶奶惹祸。”
清瓶吐吐舌头,一溜烟的跑出去,免得被常嬷嬷继续唠叨。永芳哈哈笑起来,“嬷嬷,清瓶这丫头是越来越滑溜了。”
“谁说不是。要不是老奴这段时日太过忙碌,疏忽了这群丫头,否则定是要好好检查检查她们的规矩。”常嬷嬷笑了起来,端着一盘红枣芙蓉糕,放在永芳跟前,“大少奶奶吃一点填填肚子。奴婢已经吩咐厨房那边,今儿晚上炖鲫鱼汤。”
永芳拿起一个芙蓉糕,咬了一口,很爽口。三口两口吃了肚子,这才道:“另外再叫厨房做个清蒸鲈鱼,许久没吃了,听到嬷嬷说有鱼吃,我这嘴就觉着馋。”
常嬷嬷非常高兴,“大少奶奶胃口好,老奴这就去吩咐。”显然常嬷嬷就希望永芳努力多吃,最好每天吃五餐,餐餐两碗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