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莫利亚的黑鹰(1 / 2)
这场由陆齐一手策划,一手操作的夜袭,持续了数个小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六千身着各式甲胄,臂绑白带的骑兵,将连成一片的尼弗迦德大营,来回上下犁了一个遍,任何会动的黑衣士兵,都成为了骑枪、长矛与利剑的攻击目标。
尼弗迦德大军溃败而逃,被泰莫利亚军队一路追杀,伤亡惨重。
经过战后的统计,在马里波的浓厚夜色之下,一万五千余人被击杀或踩塌而死,俘虏两千,仅有两千人堂皇逃窜,不知所踪。
这一战,不仅解了马里波之围,在六千骑兵的带领下,步兵部队不甘示弱,一路南下,将马里波南部的马耶纳、阿梅里亚两个要塞,再次收复,极大地拓展了防线纵深。
而且,这场胜利,打破了尼弗迦德人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北方诸国的士气。
在安格林地区与尼弗迦德人捉迷藏的米薇女王、在亚甸地区的游击队,纷纷趁机偷袭了一波尼弗迦德人,也取得了一些战果。
两天之后,远在尼弗迦德首都金塔之城的帝国皇帝,收到第三军团惨败,以及各个占领地区的消息,随即在宫殿内独自待了一个小时,才走出宫殿。
召集群臣之后,“在敌人坟头蹦迪的白焰”恩希尔皇帝下达的第一条指示,就是命令泰莫利亚南部所有部队,全部退回索登地区的要塞!
显然,恩希尔此举的目的,只有一个:战略性撤退!
凛冬将至,泰莫利亚又无法一举攻下,就算再继续投入兵力,只会消耗补给与士气,还不如等到春暖花开之际,准备充足之后,再对泰莫利亚发动总攻。
“到了那个时候,集中优势兵力,再一举拿下泰莫利亚全境,岂不美哉!”——这是恩希尔皇帝陛下的原话。
的确,恩希尔根本不在乎这一场小小的败仗。
尼弗迦德帝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再加上实行的是行省制,全国可以动员的兵力,达到了恐怖的三十余万。
要知道,统治整个泰莫利亚的弗尔泰斯特,个人可以调动的军队,顶多两万。加上大小封臣的军队,大概可以凑出个五万人。
当然,这就是中央集权制与分封采邑制的区别。
这也是为什么陆齐没有选择尼弗迦德阵营,而是选择北方阵营的原因:
在南方帝国,他就算立下赫赫战功,也顶多在军队层面晋升,根本不能得到自己的一块封地,从而发展自己的势力。
而在北方,在泰莫利亚,他却可以凭借战功,获得爵位与领地。
那才是他想要的!
虽然,帮助泰莫利亚抵御尼弗迦德入侵的难度,堪称地狱级...
毕竟,无论是从兵力,还是从制度来比较,统一的南方帝国,比势力林立、各怀心思的北方诸国,要强得多。
历来,只有整个北方诸国联合起来,才勉强能与南方帝国相抗衡。
不过,如今有了他的加入,一切将会变得不一样...
。。。
在泰莫利亚情报部门的特意宣传之下,这场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之为“马里波之战”的经典夜袭战役,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北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