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回巢重生 第239节(2 / 2)
太孙伸手揽住她的肩膀,眼中笑意更盛,侧头吻了吻她微热的脸颊。心中涌起无法言喻的满足。
……
福宁殿。
李公公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了进来,一脸笑容。
心情颇佳的元佑帝笑着问道:“怎么?是不是有好消息要禀报给朕?”
太子派人进宫送了喜信,太孙已经能下床走动。元祐帝接到消息之后,这半日心情都极好。
李公公笑着禀报:“是太子妃娘娘又打发人来送了喜信。徐大夫和众太医为太孙殿下看了诊,说殿下病症大有起色,只要精心调养,定能恢复如初。”
元祐帝精神一振:“真的没有大碍了吗?”
“徐大夫和太医们都看过诊了,都是这么说的。想来绝不会有假。”李公公笑着应道。
元祐帝喜不自胜,连连道好:“好好好,太好了!”
一直悬在心里的巨石,终于安然落地。
元祐帝一高兴,便摆驾去了椒房殿。
这也是元祐帝多年来的习惯。进后宫,大多是先见王皇后。也因此,宫中宠妃再多,也无人敢不敬王皇后。
王皇后见元祐帝满脸喜色,心里一动,笑着迎上前来:“看皇上如此开怀,莫非是阿诩的病症有了起色?”
元祐帝展颜道:“太子和太子妃先后让人送喜信进宫,阿诩的病症大好,已经能下床榻走动了。只要精心调养,很快就能痊愈。”
王皇后欣然笑道:“没想到,冲喜竟然这么见效。也不枉皇上亲自赐婚了。”
元祐帝心情舒畅,也是满口赞誉:“这个顾莞宁,确实是有福之人。刚嫁过门,阿诩的身体就有了起色。”
王皇后素来善解人意,立刻接过话茬:“原本阿诩应该领着顾氏进宫觐见,皇上和臣妾也该有赏赐才是。如今碍着阿诩的身体没能进宫,不如命人赏些东西去。”
这也是给新进门的孙媳增添脸面。
元祐帝果然点头赞许:“还是皇后想的周全。既是赏了,就赏得丰厚体面些。传旨的时候,就说是朕和你一起赏的。”
王皇后笑着应了下来。
……
到了下午,宫中的赏赐就到了太子府。
传旨的是王皇后身边的总管太监席公公。
一箱一箱的金银玉器珠宝首饰珍贵衣料往梧桐居里搬,赏赐丰厚得令人咋舌。足可见元祐帝对新过门孙媳的满意。
于侧妃知道此事后,嫉恨交加。叫了安平郡王来,母子两个在屋子里密议许久。
安平郡王走了之后,益阳郡主也两眼红红地来了:“皇祖父真是太偏心了。那个顾莞宁心胸狭窄,为人刻薄,有哪一点好!皇祖父竟命人特意赏赐了这么多的东西。”
她虽是元祐帝的孙女,却从未得过元祐帝如此青睐。看着既眼热艳羡又嫉恨不已。
于侧妃此时倒是心情平和了不少,低声道:“顾莞宁风头正盛,又有皇上在后撑腰。你这些日子远着她一些。免得再正面碰上吃亏。”
益阳郡主心中再不忿,也知道顾莞宁不好招惹,满心憋屈地点头应了。
赏赐的动静这么大,李侧妃也得了消息,特意叮嘱衡阳郡主:“你日后多去梧桐居走动走动,一定要和顾氏交好。”
个中利害,无需多说,衡阳郡主也明白,立刻点点头应下了。
至于太子,正在召集幕僚议事,听闻此事后,眉头皱了一皱,很快神色恢复如常。
当天晚上,太子没有去安慰“饱受委屈”的于侧妃,而是又去了雪梅院。
第367章 回门(一)
太子没有提起敬茶时的不快,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般,叮嘱太子妃:“阿诩要静心养病。你也不必让顾氏立什么规矩了,让她安生地待在梧桐居里照顾阿诩。”
太子妃笑着应道:“就是殿下不吩咐,臣妾也是这么打算的。”
自从太孙病后,太子妃一日都未展颜过,要么满脸愁苦,要么以泪洗面。令人看着心中烦闷。
此时满脸喜庆的笑容,倒也没那么惹人厌了。
太子心中一动,握着太子妃的手说道:“阿诩病了这么多日子,辛苦你了。”
太子难得的温言款语,听在太子妃的耳中,却有些讽刺。
夫妻多年,太子妃早已领教了太子的凉薄无情。
今日若不是元祐帝亲自赏了东西来,太子一定会对顾莞宁的“冒犯”耿耿于怀。更不会到雪梅院来。
不过,太子妃也不会傻得揭穿太子,顺着太子的话音说道:“臣妾只生了这么一个儿子,他生病不适,臣妾这心里就像被刀割一样。只要阿诩能好起来,臣妾做什么都甘之如饴,半点不觉得辛苦。”
换在平日,太子少不得又要板起脸,说些“你不止一个儿子阿启也是你的儿子”之类的话。
此时什么也没说,又叮嘱一声:“明日是顾氏回门的日子。阿诩还在病中,不能陪顾氏回门。虽不算失礼,到底亏待了顾氏。回门礼,要厚重一些,照着双倍的回门礼准备。”
太子妃笑着应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