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姐 第94节(1 / 2)

加入书签

皇帝有子嗣。

这句话一经传出,就像是平静的湖泊之中,重重砸下一颗分量不小的石头,惊起阵阵波澜。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可能,连不少大臣也这么想。

闻琉身形高大,性情温善却不失果断,平日认真处理政务,手段极高,远胜于旁人。可他素来不好女色,清心寡欲,没有即位的心思,在纳妃这上面从不像先帝那样上心。

他能有先帝一半数量的妃子,底下臣子就安心无虑。可闻琉没有,他对女子毫无兴趣。

前段时间,大臣甚至不敢上奏章提及选后纳妃之事,生怕闻琉觉得烦躁直接出家。

现在突然说他有子嗣,那绝不可能。

谁都不信,但这件事越闹越大,仿佛就像有人亲眼所见一样。

闻琉安危让人心里提着口气,这个莫须有的孩子也着实怪异。闻琉如果瞒得紧,那是谁传出的这件事?

还未等众人想清楚,京城内便加强了禁制,不允许百姓再议论此事相关的话。强硬的指令并没有压下谣言,反而让别人都注意力都集中起来。

直到最后,众人才倏地想起那封没见过内容的立后圣旨。

旁的暂且不论,闻琉临出征前将这张圣旨放在礼部尚书那里就已经说明他的态度。

皇后有人选。

礼部这几天暗中来了不少官员,纷纷是来问这件事的。

朝中有几位熟悉政务的要臣管理,还没出大乱子,底下的官员为了日后着想,也只敢去问问,没有做出格事。

他们心底半信半疑,闻琉出事的消息并不完整,民间谣言大多都是在猜,他是否真出了事,百姓并不确定。

见了密报的大臣清楚大致缘由,知道那太守是贪色误事,却也不会拿这种事出去乱说。

不知道的,则是各种猜测。闻琉要是有个子嗣,那这帝位便与瑞王府没什么关系,所以上面的人没动静,就不值得奇怪。

可若是假的,那张圣旨又该怎么解释?闻琉如果真要立某家姑娘,大可直接宣布,为什么要把圣旨压在礼部?

而礼部尚书闭口不言,他现在找不到宴卿卿,御林军统领跟他说宴家小姐近日不在京城,他心觉不对,却又说不上哪里不对,只能闭紧嘴。

但他还是模棱两可地说了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话,当下让人炸开了锅。

皇帝如果真有了子嗣,纳妃不过小事一桩,没必要遮遮掩掩地拦着不让人发现。

倘若要立后,更加不必这样隐瞒。

既然礼部大臣都敢说这话,代表闻琉也应该是没有顾忌,那为什么迟迟不宣?莫不是有什么不能说的难言之隐?那女子总不可能是敌国公主吧?

众说纷坛,皆猜不透。

后有消息传出,又是令人满脑惊讶,听说是礼部尚书的亲信醉酒的话。

——皇帝其实早有退位之心,已经成婚生子,只是怕那家小姐受奸细谋害,故而从未提起。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让闻琉顾忌到这种地步?诸多官员都下意识地观察起周边好友,收敛了不太正当的举动,生怕被别人连累。

皇帝愿意同那女子成婚,还有了孩子,可见他是认真的。而现在更是有立后的准备,是否是他想给那个女子名分?难道他已经查到那暗中之人?

从边疆传回来的消息,到底是真的出了事,还是在辨别谁是包藏祸心的人?

谁也说不清楚。

朝廷里的大臣心思莫测,但百姓却对闻琉的逸事感兴趣起来,都火烧屁股了,竟然还能传出了好些个版本。

……

朝中气氛沉重,边疆局势也不轻松。

闻琉中蒙古国大汗的计是真,现在大半个月已经过去了,仍然没有消息传回来,边境将领皆沉着脸,商谈下一步该怎么做。

闻琉没有音讯便是最好的消息,倘若真出了事,单是蒙古国那边都压不下去。

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树叶被晒得蔫巴,两军对峙,偶尔会有些不好的摩擦,人的心也随之躁乱。

皇帝御驾亲征,与将士一起冲锋陷阵,英勇无比,百姓敬重,回城之时百姓皆会出来瞻仰圣颜。

闻琉生得副好相貌,与旁人相较着实不同,贵气常人难比。指挥战役缜密有方,不容小觑,来这不到一月便得百姓称赞。对他有偏见的,听说他曾是宴将军的徒弟后,不自觉中又对他多分敬意。

如果他在战场上出了事,便是旁人嘴上不说,岩城这边的百姓怕也会议论纷纷。

岩城守将指着舆图道:“目前只知陛下在临闾谷一带,派探子过去,并未查探到有过战斗,车特尔只把陛下逼了进去,近大半月来没消息。如果我们不去救援,恐怕比起敌军,他们更难熬的是粮草。”

这位守将说得比传回京城的要轻得多,闻琉是遭了埋伏,但并未正面与车特尔发生冲突,只是被他们逼进了临闾谷,下落还是知道的。

车特尔这些日子派将士严守住临闾谷,并没有进攻的准备。看来是想等闻琉粮草用尽,把人拖死在谷内。王诀等人也不能强攻,否则两败俱伤。

他们掐准了这点,严密防守住入谷口。

而蒙古国新大汗的名字,就叫车特尔。

王诀沉着道:“再等几天,如果还没消息传回来,我到时再领兵过去。”

岩城守将问:“可要快些过去?”

这位是皇帝亲信,谨慎稳重,在赵郡王叛乱时立了大功劳。来了此处也不倨傲自重,能放下身份,倒也是令人佩服。

“路将军放心,陛下不会出事,他曾给过我一月之约,切勿打草惊蛇。”王诀沉声道,“郑太守那边可查出了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