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龙椅(2 / 2)

加入书签

“龙椅多由宫廷造办处采用名贵硬木制成,因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吉祥、力量、威严、尊贵、神圣的化身,所以宝座上多施以云龙等繁复的雕刻纹样,有些雕工极其繁琐,涂金漆,极其的富丽堂皇。”

“据清代内务府活计档和奏销档记载,清宫“造办处”下属的作坊曾为清代宫廷制作了大量的宝座,如金漆髹龙宝座、百宝嵌宝座、八宝云蝠水波云龙纹宝座、楠木荷花宝座、鹿角宝座等等。”

“此外,在清代文献中,也有地方督抚往宫中进献宝座的记载,剧《清朝续文献通考》中记载,乾隆五十三年下谕旨,乾隆五十五年举办八旬万寿庆典,对各地督抚预备进贡的礼单曾作过如下规定:‘况所进物件内如宝座屏风各宫皆有陈设,不便更换……其五十五年万寿贡品,各督抚等俱不准其呈进,即王公大臣等亦无庸备进。’”

“可见当时地方上也曾为宫中制作过不少宝座;你要是去故宫参观过就明白了,各座宫殿都有龙椅,一般单独陈设,在龙椅背后要放置一个较大的带座屏风,两边放置角端,香筒,以及仙鹤蜡钎等器物。”

“要是仔仔细细数过来,故宫还有全国各地的行宫里,龙椅加起来怎么也得有上百把,除非是像太和殿里那把雕龙髹金宝座一样,有着特殊的历史或者艺术价值的,一般的龙椅可没资格当国宝。”

李庆熙绕到龙椅背后,敲了敲椅背,“看,这儿有刻文,‘大清乾隆十八年年九月呈造大吉’,结合史书的记载,这似乎应该是乾隆年间督抚进贡的龙椅,根据上面的花纹,还有文物界命名规范,这把椅子应该叫做‘紫檀木八宝云蝠水波云龙纹宝座’。”

林楼听了微微点头,李庆熙说得挺对的,清代皇宫的龙椅,尤其是乾隆年间的龙椅,数量确实挺多的,光上拍卖会会就上了好几回,也没见国家文物局说个不是去,要真是国宝,谁还敢拿到拍卖会上出售啊。

不过这个数量多也是相对而言,大多数龙椅还是被故宫博物馆收藏的,真正流落在外的并不多,能到私人收藏家手里的就更少了。

所以在那几次拍卖会上,拿出来的龙椅都拍出来天价,最后的成交价格一点儿也不比之前陈德江给林楼寻来的鸾凤牡丹纹大顶箱柜,都是大几千万的好东西。

“好东西啊!你多少钱收的,我找给你!”这种东西,要是没遇到也就罢了,既然出现在自己面前,那就没有放过的道理。

“您瞧您说的,您帮了我们六建这么大的忙,给您送点东西怎么还好意思收钱呢!”李德宝连忙摆手,他可是送礼来的,收钱算怎么回事儿?

“这东西不便宜啊!你们出钱的话,账怎么走?我可不想因为这点事儿惹上麻烦!”这肯定不是李德宝自己花钱买的,走单位的账也得有个说法,虽然现在可能卡得不严,但传出去也不会有啥好话,林楼自然不愿意见到这些。

“好了,估计你也知道,我不差钱,你能帮我寻摸到这东西,我已经很感谢了,你说个数,我让人给你取钱去!”李德宝似乎还想再说,林楼却不打算和他纠缠了,“要么你收钱,把东西留下,要么你把东西拿走,我就当没见过这东西。”

李德宝既然能当办公室主任,这察言观色的本事肯定没得说,见林楼的态度不像作伪,如果自己继续坚持的话只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客气几句,也就同意了林楼的方案,报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价格。

林楼收了一四合院的老物件,对老家具的行情自然清楚,估摸着李德宝说得价格还算合适,也就不说什么了,进去翻出自己的存折,让林米塔帮忙跑腿取钱,回来交给了李德宝,然后这把紫檀木八宝云蝠水波云龙纹宝座就归他了。

这时候刘师傅也把一桌子菜给做好了,大家伙开吃起来,果然,那道大千干烧鱼的确不同凡响,吃得林楼很是满意。

只是在吃饭的时候,瞅见李德宝的表情似乎有点忐忑,林楼稍微一琢磨便明白了,肯定是礼没实打实的送出去,怕回去挨兰启功的批评。

“李主任,您也别担心,回头我给兰经理解释去!”说到这儿,林楼突然想起了他刚才说的话,那位内务府后人手里可不止这一件好东西啊,在内务府当过差的肯定都是识货的,他们家剩下的那些物件,就算比不上这把龙椅,想必也不会太差吧?

“您要是觉得过意不去,就再帮我个忙!帮我打听打听,那户人家还有啥好东西,愿不愿意出手,愿意的话你都送到我这儿来,只要东西没问题,我保证不还价!其它地方要是能寻摸到这种东西也行!”光靠现有的渠道收东西,林楼还有点不满足,能多个渠道自然最好。

等将来时机合适的时候,他也不打算一直把这些东西锁在库房里,到时候买块地,盖个博物馆,让大家都能看到。

“没问题!您既然喜欢,我就想办法给您弄!别的我不敢说,可要说起认识的人,我还真不比其它人少!”果然,一听到这个,李德宝马上转忧为喜了,既然能帮得上林楼的忙,那就等于是把人情给还上了。

我回去之后,也好给兰经理交代了!回去之后,李德宝向兰启功汇报了这件事儿,就赶紧到处打听去了,然后还真给林楼弄到了不少好东西。

这天,林楼正在家里,陪着一位历史系的老教授一起鉴赏李德宝送过来的瓷器呢,房间里的电话就响了。

接起来一听,原来是刘桐打来的,让他赶紧去市政府开会,讨论拉脱维尼亚酒店项目竞标的事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