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妥协是政治的艺术(2 / 2)
所以,大汉新朝的科举,很容易的就选拔出了一大批的秀才举人。
再加上大汉新朝承认前朝的科举功名,所以,这次来参加秋闱会试的士子数量是很庞大的。
哪怕是新朝科举改制,秀才举人也能做官,但秀才做官,是要从乡村一级做起的。
举人做官,也只能从镇一级别做起。
哪怕是新科进士,初入官场的品级都被刘易给压到了八九品的佐杂官。
虽然上升通道被打通了,不管是秀才举人还是进士,只要能够做好事情,能力出众,就能升官。
但是,就是起步点实在是太低。
对比起大明时期,一朝考中进士,便是一县主官百里候来,大汉新朝官员的起步点实在实在是太低了。
不过即便如此,对天下大多数的读书人,对大汉新朝科举改制,都是绝对支持的。
要知道在此之前,秀才是不能做官的,能做官的只有进士和举人。
举人也是只能做一辈子的佐杂官,辞官归乡之前,能混一个一县主官,那就是烧高香了!
毕竟在大明朝,哪怕是海瑞那样的天下名臣,也是因为他举人的出身,而一直进不了大明的权力中枢。
最终也只做到了右佥都御史,就再没能上升一步,没能做到六部侍郎尚书等真正拥有权力高位。
哪怕是南京的!
而天下读书人之中,秀才的数量是举人进士加起来的好多倍。
大汉新朝给了这些人一个当官的机会,虽然起步低了点,但上升通道却也是被打通了,他们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
这些获得做官机会的秀才和举人,对大汉新朝是一百个拥戴。
这些人的人心归附,也是大汉能够迅速扎根整个北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甚至可以说,除了刘易手头的数十万强兵,以及分田分地三年不征的政策之外,这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了。
就是这些人,将大汉政权的爪牙深入了乡村。
不是没有人发觉大汉新朝的政策,对乡村宗族权力的打压。
但是刘易手上握着刀把子,随时能够掀桌子。
并且刘易在实行新政的同时,还进行了科举改制。
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在损害他们利益的同时,也给出了做官的诱惑。
对此,这些人做出了十分明智的决定。
胳膊拧不过大腿!
嗯,他们觉得自己的脖子应该没有刘易手上的刀子硬。
……
但是吧,即便是秀才举人就能做官,但除非是那种才能实在有限,觉得自己再考举人进士无望。
或者是家里实在是穷的揭不开锅了,着急需要这么一笔俸禄来养家糊口的。
大多数的秀才,还是都想要考一考举人,举人还是想要考一考进士的。
过了自然最好,过不了也没什么损失,大不了继续回去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就是了。
所以,这次秋闱,太原城究竟会汇聚多少士子,呵呵,估计真的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并且,刘易盘算着,这次科举,他最起码要录取几百人。
嗯一方面是为了压低进士的含金量,继续降低新科进士的做官品级。
二则是为了拉拢人心!
他要将更多的人拉到大汉的战车上来。
虽然刘易很看不起这些地主士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时代,地主士绅阶级才是正在的统治阶级。
而皇帝,只是他们推选出来的,一个兵强马壮的代言人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