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迎春的亲事被人惦记了(1 / 2)

加入书签

第二百三十四章迎春的亲事被人惦记了

杨益听了这话,看了景隆帝一眼,心道皇帝果然都是一个样,不能忍受掌控之外的事物存在。

景隆帝被杨益看的,有些尴尬摸摸鼻子,说道,“朕只是打个比喻,并没有说要除掉贾琏的意思。”

“唉!陛下,若是之前还有机会,但是现在,恐怕是没有机会了,老臣也查看过关于贾琏现在情况的古籍,上面说,到了他现在这种程度,一旦察觉到中毒,是能够将毒素逼出来的,所以下毒这种事情想都不要想,万一事败,那后果不堪设想。”

景隆帝听了之后,不禁叹了一口气,这不愧是杨阁老,连这么细微的事情都没放过。

“后来老臣就在想,现在贾琏如此年纪,就有如此恐怖的实力,那过几年还不知道会如何可怕,那时臣就在想,怎么能把这尊神请出去。”

“后来经过慢慢的调查,臣才发现这贾琏还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一不贪权二不好财,只喜欢逍遥自在,除了这些,再就是好色了,此人好色还不是单纯的好色,还要熟悉的人,比如说林尚书的女儿,薛家的姑娘,府里的丫鬟,臣观察了好久,才发现冠军侯此人似乎是对权势没有什么想法,只要不得罪他,什么都好说,他好像只对提升自己的个人实力感兴趣,陛下也应该知道,冠军侯在成了京营节度使之后,也只是偶尔还会去京营,其他时间就在荣国府和冠军侯府玩乐。”

“所以臣便想着,这种人,没有必要得罪,因为他对我们所看重的并不敢兴趣,甚至他连上朝都很不愿意,这对于我大赵和陛下反倒是好事,只要陛下笼络住他,对大赵只要好处,没有坏处,至于以后,大不了封异姓王,给个封地让他自己去折腾好了。”

景隆帝闻言也不仅笑了笑,说道:“对于贾琏,朕还是很放心的,若是以后贾琏真的有泼天大功,朕绝不吝于王爵。”

“皇上圣明!”杨益拱手说道。

皇宫里发生的事情贾琏并不清楚,此时的贾琏正在慢慢的适应自己的身体,毕竟刚刚突破,还需要适应一番。

贾琏虽然没有露面,但是贾琏武力突破的事情却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随之而来的便是贾家的门槛差点就要被踏破了。

原因自然是上门提亲的人太多了。

迎春今年也有十六岁了,在古代虽然还算不上大龄剩女,但是这时候若是还不找婆家,那过两年就算是大龄剩女了。

在现在这个封建礼教社会,女子十四岁便算是成年了,这在贾琏看来简直是荒唐。

十四岁的女孩子连身体都没有发育完全,就要嫁作人妇受夫家管教,凭什么?

而迎春现在虽然是十六了,身体只能说是勉强发育完全,之前在贾琏没封侯之前,迎春的亲事还是很难的,毕竟一个庶女,还不被父亲喜爱,走出去都没人知道贾琏还有个妹妹。

但是自从贾琏成为冠军侯之后,这上门提亲的媒婆一下子多了起来,不是替尚书家的庶子求娶就是替侯爵家的庶子求亲,总之大老爷的别院最近相当热闹,一时成了京中媒婆最常去的地方。

之前的孙绍祖便是一个例子。

而在前两天贾琏武力再度突破的消息被宣传开来之后,来荣国府求亲的人就更多了。

“二爷,一直这么顶着也不是办法,总要给外界一个说法吧?”王熙凤无奈的说道。

贾琏也是很无奈,在出了孙绍祖这事之后,贾琏也一直在给迎春相看,但却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至于达官贵人家的庶子,贾琏是想都不想的。

对于大部分家族来说,庶子就是可有可无的玩意,就是用来传宗接代,壮大家族人员的。

而基本上绝大多数的庶子,一生都要受控于嫡母和嫡子。

区别嫡子和庶子的差距,看看古代的爵位继承就行了。

早期很多王朝只有嫡子能继承爵位,比如汉朝无嫡子,国除。所以霍光要把独子的妈扶正。在很多王朝,为了保证爵位不失去,很多贵族以庶充嫡。这个现象基本上在宋以后就消失了,庶子也能继承爵位,前提是无嫡子。至于财产,就是庶子地位最为低下的两汉魏晋,也没有说庶子完全不能继承父亲财富。当然,很多大士族会不让庶子入族谱,实际上当做奴仆对待,甚至过继侄子。但这个情况非常少见。

“再等等,我再看看!”贾琏说道。

王熙凤闻言苦笑:‘我的好二爷,你是不知道,老太太那边,好像对二妹妹的婚事,有什么想法。’

她可没有贾琏那么硬气,可以不搭理老太太,毕竟她的孩子以后继承的会是荣国府,而不是冠军侯府。

所以这就决定了她以后要一直和贾母住在一起。第二百三十四章

杨益听了这话,看了景隆帝一眼,心道皇帝果然都是一个样,不能忍受掌控之外的事物存在。

景隆帝被杨益看的,有些尴尬摸摸鼻子,说道,“朕只是打个比喻,并没有说要除掉贾琏的意思。”

“唉!陛下,若是之前还有机会,但是现在,恐怕是没有机会了,老臣也查看过关于贾琏现在情况的古籍,上面说,到了他现在这种程度,一旦察觉到中毒,是能够将毒素逼出来的,所以下毒这种事情想都不要想,万一事败,那后果不堪设想。”

景隆帝听了之后,不禁叹了一口气,这不愧是杨阁老,连这么细微的事情都没放过。

“后来老臣就在想,现在贾琏如此年纪,就有如此恐怖的实力,那过几年还不知道会如何可怕,那时臣就在想,怎么能把这尊神请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