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节(2 / 2)
朱由检正在专心地翻阅着奏章,眉头皱得死死的。
陕西三边总督武之望奏固原兵变,参加兵变的士卒劫取了固原州库的财物,接着转攻泾阳、富平、三原,游击将军李英也被俘虏……
这奏章看得他的心情就好似坐上了一台跳楼机。
这是去年十二月的奏章,但是他直到正月了才看到,因为手头上积压的奏章实在是太多了,看不完,根本看不完。
想起老祖宗朱元璋那处理国事的能力,朱由检不由得有点惭愧。
“边军居然也反了,长期欠饷,果然是不行的啊。”
朱由检不由得长叹了一句。
心腹太监曹化淳低声道:“还是得想点办法,弄些银子出来,否则……”
朱由检:“可是到哪里去弄银子呢?”
曹华淳伸手,递上来了一份奏章:“皇上不妨看看这份奏章。”
“哦?”
朱由检翻开奏章,定睛看,这是刑科给事中刘懋递上来的一份奏章,疏中建议对驿递严加整顿,重新规定使用驿递的标准,认为经过整顿,革除各种弊病以后,驿站经费每年可以节省几十万两银子。
“革除滥给勘合火牌,以苏民困!”
朱由检看完,有点小疑惑:“仅仅只是整顿一下驿递,就能每年省几十万两银子这么多?”
曹化淳低声道:“驿站的经费,确实是很高的。大小官员往来于道路时,常常任意勒索夫、马,甚至敲榨‘折乾’,即令驿站提供超过实际需要的供应,其超过部分折成银子纳入私囊……而驿站将这些银子上报朝廷,最后变成了由国库支出。”
朱由检眉头深深皱起:“于是,这些家伙就这样每年骗走国库几十万两?”
曹化淳低声道:“正是。”
朱由检大怒:“岂有此理,既然如此,立即整顿驿站,控制驿站的支出,不允许他们再这么胡搞下去。”
曹化淳:“陛下莫要生气,整顿之后,这几十万两银子就能重归国库了,您应该高兴才是。”
朱由检仔细一想,对呀,以前有这个弊端没发现,钱没了,但现在既然发现了,这些钱就回来了嘛,朕以后每年多了几十万银子可以调派,岂不是大善?这捉襟见肘的财政,可以大大缓解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的心情好似坐上了一台喷射机。
刚开心了没几分钟……
“报!急报!”
一个太监跑进御书房,递上了一封军情急报。
翻开一看:“洛川、淳化、三水、略阳、清水、成县、韩城、宜君,中部、石泉、宜川、绥德、葭州、耀、静宁、潼关、阳平关、金锁关等处,流贼恣掠……”
朱由检看到这长长的一串地名,心情就好似坐上了一台跳楼机,大怒:“这是什么情况?写这么多地名干嘛?还不如给朕写一句,绥廷和陕西全乱了。”
曹化淳大汗。
朱由检怒吼道:“绥延巡抚武之望和陕西巡抚胡廷宴是吃干饭的吗?”
刚吼完,外面又跑进来一个太监,急吼吼地道:“报,绥延巡抚武之望病故,急需任命新的巡抚。”
朱由检:“!!!”
他皱起眉头来,想了许久,开口道:“叫杨鹤来见朕。”
……
澄城县城,开始爆发出一股子欣欣向荣的气息。
道玄天尊当着所有的老百姓面前显圣了一次之后,就开始频频的显灵了,首先是当着所有老百姓们的面,给澄城县降了一场雨,接着派出代言人王先生,与县令一起,开始重振县城的各行各业。
就和高家村的发展路线一样,率先受益的就是官方工坊里的工匠们。
天尊直接提高了所有工匠的工钱。
这不合祖制,但是梁世贤并没有意见,立即照办。
其实明朝末年的时候,有识之士们早就已经认识到匠户制度的弊端,早就有心改革了,梁世贤只是没有能力改革它而已,现在有了天尊赐下的物资撑腰,他也就敢于厚待匠户了。
同时,天尊大量放出粮食,充盈了县城的粮仓。
梁世贤立即开了官方粮行,以非灾年的粮价出售粮食,只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将斗米千钱的粮价控制了下来,恢复到了平常年间的粮价。
为此,梁世贤着实高兴了一番,据知情人士爆料,梁世贤站在县衙后院,大笑几声:“老百姓们,本官帮你们把粮价打下来了。”
一旦粮价恢复正常,老百姓们就不必再把所有收入都用来买粮,可以有余力买些别的物品了,于是各行各业都开始重新抬头,缓缓地恢复生机。
布庄开业了、成衣铺也开业了、茶馆也有人进了、瓷器和瓦罐也开始有人买了、工艺品也卖得出去了、戏班子的戏也有人看了……
县城恢复生机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
就在这一片热闹的气氛中……
一个道士,领着三个人,刚刚走进了澄城县城的大门。
道士是马天正,而他身后的三个人,则是宋应星和他的两名家仆。
一行四人走了很远的路了,又累又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