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2 / 2)
“其实我上学之前的名字叫元糖。小时候我真的超级喜欢吃糖,那时候你知道的,谁家有点糖都是紧着上工的人吃。”
白糖这种东西,即便现在来说,在很多偏远的乡下都是紧俏的。
“有一次过年,家里买了些散糖,用土纸包好,上面封了一张红纸。家里从买回来糖就说是要年三十用。”
赵换娣千叮咛万嘱咐,把糖放在橱柜的最高处,生怕他们这群小崽子把糖给拿了吃了,到时候走亲戚没东西拎出去,还让他们挨个对着主席像下保证。
元棠:“我那时候可想吃了,但是又不敢。最后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我就跟我奶奶说好了,我说我给她洗衣服,到时候糖送去了,她分我一点。”
现在想想真是傻,那时候奶奶就跟着大伯一家住了,往常她去,奶奶都是藏着东西不给她吃的,只有奶奶想使唤她的时候,才会喊她去。
去了几次她也知道奶奶是故意的,渐渐的也就不去。
只是那次,她实在是太想吃糖了。就想着跟奶奶说好,自己给她洗衣服,她给自己糖。
寒冬腊月,她不光是要做自家的活,还要去给一个半瘫痪的老太太洗衣服。
大伯母巴不得有一个人来帮手,立刻就把老太太的衣服全都丢给他,连带着尿湿的被褥,吐脏的厚被子。
元棠就这么傻傻的洗了半个月衣服,那年手冻的全是烂疮。
终于等到年三十这一天,她满怀期待的等着晚上。往年每年的年夜饭,都是自家带着年礼去大伯家,大家一块儿过年。
元棠心想,自己今晚就能吃到糖了。
可那天临走时候,赵换娣多了个心眼儿,把包好的糖打开一看,里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吃空了半边!
怕她发现,还在纸包里装了半边土坷垃。
赵换娣暴跳如雷,一个个审。偏偏谁都不承认,都说不是自己吃的。
最后只能骂了元棠一顿,说她这个大姐不长心眼,不帮着她管。
一边骂一边筛,把土筛出来,里面的糖只能重包,最后只有一个小包。
年礼给的简薄,大伯母进门就阴阳怪气。
等到终于把年礼给了奶奶,老太太斜靠在床上,眼睛都快看不见了,只有一张嘴还锋利的很。
“吃糖?女娃子家吃个屁的糖!”
出尔反尔的老太太把大伯家的堂哥叫来,一口一个儿啊乖的,把糖塞给他。
“小心点,别叫别人瞅见,自己慢慢吃。”
元棠想不起来那天自己做了什么了,大概是哭了的,最后被赵换娣揪着耳朵骂没出息,一路拎回家。
那一年的糖最终也没吃到嘴,还落下一个坏名声。
赵换娣在外面把这件事当成一个笑话说,谁见到她都说“元大丫,我这儿有糖,你帮我干什么什么,我就给你”。
她成了一个被取笑的猴子,村里的人们笑的开怀,话里话外都是说她好吃嘴,被人骗。
往事太过久远,很多事情到最后都不了了之。
比如,元棠至今都不知道是谁偷吃了糖,或者家里几个弟妹都有份只除了她。
再比如,她从那时候起就觉得很奇怪。好吃嘴怎么了?
村里多的是为喝一口酒吃一口肉发脾气的男人,为一颗糖一截铅笔头打架的孩子。
怎么女人一旦沾上吃喝,就容易被人指责道德?
仿佛任何跟享乐有关的,都是错误的,吃苦才是女人的底色。但凡你痛快一点,就有人审判你。
直到她走了出来,才渐渐知道不是的。
有些苦,本来就是不用吃的。
但或许是童年的执念太深,所以她在自己能选择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干脆面这样的零食。
就跟胡燕执着于想跟漂亮衣服为伍一样,她深知自己的童年不会再回来,所以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来弥补一生。
……
胡燕决定要离开干脆面厂,元棠问她打算后面做点什么。
胡燕说没想好,大概会是先挣挣钱,后面再看能不能开个小厂。
“当然不是跟你这样规模的,我听人家说,现在也有那种几十万的小厂子,流水线不用很多。”
元棠略一沉思:“还真有个合适的。”
史毅拓前几天又来问了,说最开始找厂子时候,那家被服厂元棠没买,后来被人收了。结果那人收了之后没几天也不做了,现在要把厂子往外卖。
史毅拓还庆幸:“那房子的风水指定是有点问题,幸好咱们没买。”
做生意的人都迷信,那家被服厂先后出了两次事,现在已经是非常难卖了。
元棠把情况告诉给胡燕:“我听说那家厂子现在生产线卖了好几条了,房子也卖出去两栋,就剩了一栋楼和几条线。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胡燕虽然心动,但也知道自己买不起。
正要拒绝,却听见元棠说道:“你要是想要,这生意算咱俩合伙的,你也看到了,我这边很忙,分不出心去管理。咱们两个远的不说,成本上我出大头,管理上你全权负责,我就查个账。然后五五分怎么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