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我不答应(1 / 2)

卧榻之侧岂容强邻。

大宋、越李朝,对大理国高氏专权都喜闻乐见,就是这一次高观音隆借五百神卫军,在大宋使团两位副使看来,也不过是扶植一个愿意和他们合作的高家人。

只是他们没想到,他们其实也是自己和父亲的棋子而已。

所以段正兴心中有点不放心。

总觉得那个大宋雏凤不是什么好货色——这源于上午使团大使节王之望的求见。

见面就直奔主题,说宋理两国世代友好,商贸互开经济共荣,大宋天子又励精图治国内对滇马数量需求极大云云。

好家伙,直接开口要求将三千五百匹的滇马贸易额提升到两万的天文数字。

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整个大理,年产滇马也达不到两万。

除去大理自用,段氏皇室能做主拿出来的滇马,是父亲给李凤梧托底的六千五百匹,而这还需要高家配合才能做到。

因为有些马场并非段氏一家说了算。

真正独立的,受段氏掌控的马场,年产在五千五百匹左右。

最后和王之望达成口头协议,八千匹。

这当然是口头的,虽说君无戏言,不过等自己剿灭高家,随便找个借口,将这个数额降到六千匹,这便是最为理想的状态。

而且大宋最近和西辽达成盟约,他们会成草原蒙古诸部购买战马,对滇马的需求并不是绝对:滇马始终不如草原战马。

若要用滇马打造骑军,只能打造成轻骑。

还不能是主力精锐。

重骑和主力精锐骑军,以滇马的体格实在难以胜任。

若是用滇马打造重骑或者精锐骑军,对上金国的铁浮屠?

那简直是一边倒的虐杀。

就是对上拐子马,也力有未逮,滇马打造出来的骑军,也就能和金国最下层的骑军相争,或者作为后续支援军队。

滇马的优势也有,耐力好。

这一点赵昚不会想不到。

所以段正兴相信,大宋使团来大理,其底线很可能是五千到六千匹。

而这也是自己比较能接受的数目。

毕竟滇马贸易也是笔巨大的收入,大理的国力和地势,拥有再多的马匹也无用——整个带来的常备军也不过是两万多,比之当年的南诏尚且不如。

轻抚宝剑,寒光裂肤,段正兴以指弹剑,“苏锥,今夜随朕一起杀敌!”

苏锥满脸的皱纹泛散开来,涌起一抹潮红,“陛下,老臣愿死战。”

段正兴哈哈大笑,强抑下心头的忐忑和紧张,“昔年大理第一高手,能展风采否。”

苏锥笑而不语。

却想起了那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徒弟,他在崇圣寺保护上皇,不知今夜,两师徒是否能联手为段氏皇族清奸臣!

……

……

1165年,乾道元年。

春,正月,辛亥朔。

赵昚尽携朝臣,车驾诣圜坛行礼,大赦天下。

改元乾道。

诏书天下,随即国书送递四夷。

其中送递金国的国书,书式为“侄宋皇帝冲,谨再拜致书于叔大金圣明仁孝皇帝阙下”,岁币二十万。金人复书“叔大金皇帝”,不名,不书“谨再拜”,但曰“致书于侄宋皇帝”,不用尊号,不称“阙下”,自是为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