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72节(1 / 2)

余思雅点头:“对,批发一律是零售的八折。”

庞科长听到这个价格却不满意了:“余厂长,这是不是太贵了一点?我老大远来一趟,你们这便宜点呗,给咱们打个七折吧。”

好家伙,一开口就低一折。余思雅自然不同意:“李厂长,去把我们跟省城火车站的合同拿过来。”

小李赶紧将合同拿了过来,然后又将出货记录一起推到庞科长面前:“庞科长,你看,省城铁路局一个月几十万元的货,都是八折。你这个七折咱们没法做啊。”

庞科长知道省城铁路局卖货的销量很好,但还是被这个数字给震惊了。几十万元的货,那一个月毛利润得好几万甚至上十万去了。

“这么多,能卖完吗?”庞科长将信将疑地问道。

余思雅指着出货记录本:“这总不可能是假的吧。庞科长,你这点货,我都担心你们卖不了几天,就要打电话给咱们,让咱们追加货物。”

要一开始庞科长肯定不信这话,但现在明明白白的出货本就摆在他面前,由不得他不信。

看来是他低估了这家小厂子的能力,难怪县里的领导都这么重视这个厂子。这厂人虽然少,但效益却不低。

想了两分钟,庞科长犹豫着说道:“余总,这个量咱们可以追加点,但是这个价格你得让咱们一点。我们铁路局老大远跑到你们这里来采购,你不让利说不过去啊,少让点也行,你多少让一点。”

要让了他们,等省铁路局知道了心里怎么想?为了个外省的单位得罪本地的老客户,实属不智。

余思雅自然是不答应的,她跟庞科长讲道理:“庞科长,我这收跟省城铁路局一样的价格,实际上是你们占便宜了。这样吧,你要让也可以,清河鸭大礼包,每袋我再让你两毛钱,三块八一袋,不过你们得自己过来运输,咱们清河鸭养殖场不负责运输。”

两地相距几百公里,在这交通不便的年代,货车得开一整天才能到,还是顺利的情况。庞科长当然不乐意:“你们给省城铁路局就送到门口,到了我们这里怎么就要让咱们自己来提货呢?”

余思雅笑着说:“你们便宜啊。庞科长,一样的价格,卖给你们,包送货上门的话,咱们厂子成本更高,司机师傅的工资,油钱,车子的损耗和占用时间,你说说这一桩桩哪一样不要钱?”

敢情这账算起来还是他占便宜了?

庞科长抬头看着余思雅问道:“余总,我们暂时要的量不多,但做起来了,要得可不少,一个月几十万也不是不可能,你真不让点?”

余思雅坚决不同意,收起了账本和合同:“庞科长,这已经够优惠了。这样吧,你们铁路局不是担心东西不好卖吗?我派两个有销售经验的同志跟你们一块儿去教你们卖,不过你们这次得多进点货,至少装满一车吧,不然我这油钱、人力开销也太大了,你说是不是?而且我还可以跟你保证,如果第一批货在一个月内卖不完的,我们清河鸭无条件回收,这下你总不用担心了吧?”

区区一车货,还有人教他们怎么卖,如果宜市火车站都没法卖完,那这个合作单位也没啥稀奇的了。

可以说,余思雅已经很有诚意了,而且每一点都解决了宜市铁路局开会讨论的忧虑。

庞科长没理由拒绝,终于松了口:“好,我就相信余总一次。”

第109章

清河鸭养殖场毕竟在乡下,没什么娱乐,也没什么新鲜玩意儿,事情办完了,庞科长就想回去。

谈好合作,签了合同,当天余思雅就让小李安排工人和车子将货准备好了,以便早点将货运送过去。

庞科长见有顺风车可搭,比自己辗转到省城再坐火车回去方便多了,还能节省不少时间,当即表示要跟车走。

余思雅自然没不同意的道理。她笑着让马冬云准备了两份礼物,递给庞科长和刘同志:“这是咱们红云公社的特产,庞科长和刘同志带回去尝尝,要是觉得好吃,记得帮咱们宣传宣传,以后火车上也可以搭售这个嘛。”

她各送了他们两只酱板鸭,六根火腿肠,都用印刷精美的盒子包着,看起来很体面,但又不贵重,就是土特产。火腿肠在这批采购的产品里,但酱板鸭庞科长没要,他可能觉得这么大的整只鸭子,在火车上不好卖。余思雅这话就特指的酱板鸭。

这样的礼物,送的人没心理负担,收的人也不用担心烫手。

庞科长接过看了一眼,心里对余思雅越发改观,年纪不大,但说话做事就是老练。他一改昨天的冷淡,破天荒地向余思雅道谢:“谢谢余总和冯主席的招待。”

“庞科长你客气了,过两天我派两个同志去你们铁路局跟两趟车,麻烦你们到时候安排一下。”余思雅笑着说道。

庞科长点头:“成,来之前发封电报,咱们安排人去接他们。”

“就这么说定了。”余思雅笑道。

该说的已经说完了,车子要发动了,庞科长和刘同志爬上了车子,货车载着满满一大车的货,奔向新的方向,新的希望!

总算送走这个老干部了,余思雅长吁了一口气。

冯主席看她疲惫的样子,笑道:“小余同志,你别光顾着厂子,也要顾着自己的身体,累了就去休息吧,明天回省城,我先走了。”

小李也不好意思地说:“是啊,余总,你的房间每周都打扫过,你这么远回来,肯定累了,去休息一会儿吧。”

余思雅摇头:“没事,我还好,这点工作不累,今天最累的是冯主席,让你一直帮着咱们陪客人。”

冯主席摆手:“余厂长,你真是太客气了。红云公社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不是应该的吗?更何况我这工作本来就跟养殖场有关。”

他低头看了一眼时间说:“小余,小李,你们忙吧,我先走了。”

“等等,冯书记,这么晚了,你就别回去,在养殖场住一晚上吧,明天咱们一起去县里面。正好我有点事情想找你跟梅书记谈谈,也省得明天胡秘书还要去找你。”余思雅叫住他说道。

这会儿已经下午五点多了,秋冬季节,天黑得早,太阳已经下山了,等冯主席回到县里,得晚上七八点去了,天都完全黑了。

冯书记听余思雅的意思是有正事要谈,便说:“那成,明天早上我来找你,一起回县里面。今天就不用了,我正好去看看亲戚,好久没回来了。”

余思雅便没有留他。

次日,三个人一起到了县里面。

梅书记也从市里回来了,看到他们俩一起出现,招呼他们坐下,笑道:“那位庞科长呢?走了?事情办成了吗?”

“谈妥了,签了合同,第一批货昨天下午已经发车了,庞科长也跟着车子一块儿回去了。”余思雅简单地说了一下情况。

梅书记特别高兴,往后一倚,手臂搭在椅子上,侧头看着两人:“这么说清河鸭养殖场的规模又要扩大了?”

余思雅笑了:“暂时还不会。他们也是刚开始搞这个,比较保守,目前要的量不是很大,而且咱们县暂时也没那么多鸭子啊。”

“这倒是,没想到最后鸭子不够倒成了问题。”梅书记咋舌,思考了几秒,说道,“冯主席,县里还有一小部分公社没有开养殖场,你可以动员一下他们,让他们看看其他公社养鸭子的成绩嘛,这对公社来说不是个坏事。”

冯主席连忙说道:“好,梅书记说得有道理,回头我就一个一个地走访这些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