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抢人(2 / 2)

陈不群简单地布置完毕,从怀中掏出一方羊皮,用密码写道:“千夫长陈不群,报知大将军,我猛虎营已击溃注人守军,招揽两万余百姓。陈不群终不负大将军所托!”

接着,陈不群唤来了猛虎营中一个机灵的将士,命他速速骑上快马,马上赶回邯郸,将这喜讯,及时报知稳坐中军帐、运筹帷幄的大将军赵括。

招揽的注人百姓,如何安然抵赵境,对这一环节,赵括早就做了详备的筹划。依令而行的陈不群,有条不紊安排着,直到日头升到天际的正南,他才忙里偷闲,从怀中掏出肉干大嚼起来。

午后,在猛虎营将士们的指挥下,注人城中的百姓,纷纷跟随御林军撤离注人,城中的粮草、财货,更是装了满满的六十余辆大车,所谓财随人走,没有可以抢掠财货的的赵括,这下着实小赚了一笔。

刚刚出城,苗邦飞骑营的接应人马已经赶到。清晨注人令郭方派出的求援使者,早已被戒备森严的飞骑营拿下,誓死不降的使者被朵去了头颅。这注人城被赵军奇袭攻破的消息,被严密地封锁了起来。

赵括军器坊专门打造的大车,此时终于派上了用场,注人城的老弱妇孺,被安排上了大车,青壮跟着军队急行军。数万人的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往赵国方向撤去。

“吁”千夫长苗邦勒紧了战马的缰绳,放缓速度,和千夫长陈不群并肩而行。苗邦抬头望了望浩浩汤汤的军民混合大部队,叹了口气,向陈不群问道“大将军命我等奇袭注人,实乃神来之笔,但却不知为何非要这些注人百姓。”

“呵呵”陈不群浅浅地笑了笑,才才抢人成功的他,还在回味着注人令府衙前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大将军深谋远虑,此举必有深意,不是我等所等揣度的。”

这两位千夫长不解赵括此举,也是情有可原。

在这个铁血大争的冷兵器时代,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破城后,杀红眼的将领士喜,视人命如草芥,砍杀降卒、抢掠财货、屠戮百姓,如同家常便饭,人性中被阴暗、残忍的一面,在这一刻肆无忌惮地展现出来。

不过,赵括大将军脑袋里可是装着二十一世纪的意识,在外企工作多年的他,人力资源的概念早已深深地刻在脑海中。赵括为赵国的振兴献上了长策大谋,而其中的关键因素,赵括认为正是人。

什么珠宝、美玉,什么奇异、珍玩,赵括大将军不稀罕,赵括认定在这个大争的年代,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赵括自注人城一举抢来两万余百姓,并非头脑发昏的幼稚善举,他早已谋划好了用场。

青壮自不必说,即使那些老弱妇孺,也是大有用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于耕地、做工大有助益;娇弱的妇女照顾着家园,青壮才能安心地在赵国扎下根来;儿童,再经过数年,岂不又是青壮。我们的赵括大将军,可不是短视的人。

“人为我出智出力,我还人自由、爵位、官职,此乃双赢!”赵括大将军的算盘,打得很精明。

这次返程,因为拖着城中的百姓,御林军猛虎营、飞骑营,不能全速行军。猛虎营守护着注人百姓,飞骑营前头开路,扫除障碍,这一路行来五日的时间,途中也偶遇一些韩国城池的守军蠢蠢欲动。

但是,此时的韩国早已非申不害时的劲弗,看到派出的探马被飞骑营一一斩杀、有去无回,各处将领心里打起了鼓,墨守陈规的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接到韩王的命令,还是坚守城防要紧。

就这样,御林军、注人百姓组成数万人的长龙,穿行韩国腹地,竟然奇迹般地如入无人之境,平平安安地一直行到了大河边,渡过大河,就是大赵的国土了。”

大河北岸约五里,一处平缓山坡上,大将军赵括翘首以望,望着对岸黑压压的人群,他面露一丝欣慰喜色,微微沉吟着。

宽阔的大河上,赵括早已命人用木舟连成了浮桥,两万余人浩浩荡荡地通过大河,御林军将士、注人百姓们。满面风尘、疲惫之色尽显,可见这一路行来,颇为不易。“赵国到了!”

“老天爷,俺到底,捱到赵国来了!”

渡河后,疲惫至极的注人百姓们,百感交集,转身望着诣诣的大河之水,或大声高呼,或喜极而泣。此时,他们的心底五味杂陈。既有侥幸逃命的喜悦,也有远离故土的悲伤,更多的,是对来日赵国生活的憧憬。

隐约地,只听阵阵欢呼声传来。枣红色战马上,赵括大荐军稳如山岳,手按精铁长剑”背风而立,昂首望着秩序井然的渡河队伍,呼啸的北风,吹乱了他的长发,猩红的披肩,迎风飞舞。

“毛遂,传本将军号令!”赵括气势雄浑的声音响起“命苗单、陈不群相助注人百姓,在邯郸城外五十里,安营扎塞!”

“诺!”毛遂慨然接令,向赵括拱手后,转身拍马往大河的方向奔去。

苗邦、陈不群刚刚安抚好注人百姓,把秩序稳定下来,正准备出发赶往邯郸,只听前方一阵“吭迭挞”的马蹄声响起,矮壮的草原战马上,一位三十来岁的青衣士子正疾驰而来。

转眼间,来人已行至大军前锋边缘,只听“吁”的一声呼喝,那青衣士子跳下马来,往陈不群、苗邦赶去,口中高呼“大将军有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