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490节(2 / 2)

第一氏族 我是蓬蒿人 1929 字 1个月前

半个字没提赵氏与赵宁。

——事实上,除了一品楼几位当家的与老一代核心精锐层,知道一品楼效忠赵宁的人极少,长河船行也是如此,他们顶多知道背后有大人物的影子。

这是必然的,要是把这种事闹得人尽皆知,赵氏还不早早被宋治灭了?

作为一品楼延伸出来的战斗势力,寻常青衣刀客就更不可能知道一品楼底细。能够知道这一点的,都是被多番考察,被认为品性过关、重点培养的精锐。

例如左车儿。

沈易虽然修为高绝,天资在整个一品楼都属于凤毛麟角,但毕竟加入时间不长,资历尚浅,与闻机密的权限还不足,还只能成为冀州的两名主事者之一。

因为不知道赵宁的存在,不知道一品楼的底细,更加不知道长河船行也是同伴,沈易对自身所属的这个江湖势力的真实庞大力量,并没有清晰认知。

对寻常青衣刀客而言,能够行侠仗义、为百姓而战,就足以让他们听从号令——毕竟他们都是豪杰好汉,那就是他们的追求。

但对沈易来说,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他加入青衣刀客,完全是因为巧合,甚至说是一个误会,他的品性并非多么高洁,只是喜欢打架,只是因为战斗能飞速提升他的修为境界。

出仕为官,身居高位手握大权,富贵显赫光宗耀祖,才是他的毕生追求!

那么现在,面对千钧一发的形势,他该如何选择?

千钧一发这个形容词并不过分,飞鱼卫已经来了,刚刚在刺史的班房,他见过了对方。这些人是肩负使命来的,平乱的过程中必要严查青衣刀客。

飞鱼卫是什么存在,沈易心知肚明。对方代表的是皇帝意志,有密奏之权,所言能直达天听。

在冀州的青衣刀客中,沈易的真实身份并非公开,但也绝不是不能探查到的。

因为主事冀州,所以不少青衣刀客见过他,这些人一旦被飞鱼卫俘虏,他的身份就会大白于天下。

若想补救,只有两种选择。

其一,先下手为强,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捕杀知道他身份的青衣刀客。

其二,如果以上行动很难实现,那就直接向飞鱼卫坦白身份,并在接下来的平乱过程中,将功折罪表明忠诚。

实话说,后者不是一个好选择。

当然,这些都有一个前提:他决定叛出青衣刀客!

要舍弃自己青衣刀客的身份,从此只效忠与朝廷效忠于皇帝吗?

这个选择看似艰难,实际并不难做,如果只考虑利害关系,那它便只有一个决定条件:谁决定他的荣辱、命运,谁能给他最大的利益。

沈易打量这间代表长史权位、富贵的班房,无意识转动着手中茶碗。

跟着青衣刀客,他能得到什么?

这五品长史的官位能否保住?唾手可得的四品大权,乃至以后出将入相、光宗耀祖的人生理想,能否实现?

到手的富贵荣华,能舍弃得掉吗?

沈易情不自禁去想:那些同为青衣刀客,往日奔波在江湖风尘中,风餐露宿不能见光,但如今已是朝廷命官,威风八面显赫人前的修行者,还能舍弃权位富贵,重归江湖吗?

他脑海中冒出一句诗: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长史大人,外面有人求见,说是大人的故交。”

听到这声禀报,沈易的第一个反应,是有青衣刀客紧急联系他。

虽然这种事从未出现过,也不符合规矩,但并不意味着在非常之事一点发生的可能性都没有。

因为有这样的顾虑,他没有让人把对方带进来,而是自己起身去见。

来到衙门大门外,沈易看到等候在石阶下的人,暗松一口气。

来人并不是青衣刀客的联络人。

那是他在义军时的一名亲兵,起初有望御气境,但在对北胡的最后一战中受伤太重,损了根基,修为不存,连普通人都不如了。

这种人已经失去在军伍中立足的可能,好在国战已经结束,无需他再艰苦战斗,之后卸甲归田——也算不上归田,就在冀州城讨生活,于一家酒楼中帮工。

对方来找他的原因很简单——活不下去了。

活不下去并非因为不够努力,而是被东家欠了三个月工钱。他讨要过好几次,每回对方都说最近生意不好,没有银子。今日他又催了一次,于是被辞了。

被辞的理由是他身体孱弱,办事不力,任他如何哀求都没用,且没有发之前的工钱。东家并没有直接说不给,只说等有钱了再给。

亲兵等不起,一方面被辞退后,他没了吃饭的地方,三月未发工钱,以眼下的河北世道,他根本没积蓄。

另一方面,他之所以一直讨要工钱,是因为老母病了需要银子。

亲兵来找沈易,是希望沈易看在昔日并肩奋战的同袍之情上,替他主持公道,帮他要回工钱。

正常情况下,这种事沈易不会拒绝,做起来也很容易,吩咐下面的人去酒楼一趟即可,而如果冷漠无情的回绝,传出去会影响他的名声。

但在问过那个酒楼的名字后,他没了要帮亲兵出头的心思,那个酒楼竟然是刺史的亲戚开的——此事在冀州官场不是秘辛。

推辞说自己今日公务缠身,明日再去酒楼后,沈易打发了亲兵,一进门就吩咐下面的人,如果日后对方再来,那就无需再禀报自己,一律说自己不在。

回到班房,沈易继续思考之前的问题。

过了半响,他让人叫来州城驻军中的两名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