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225节(2 / 2)

第一氏族 我是蓬蒿人 2328 字 1个月前

陈安之正要把这个道理说给唐兴听,可看对方自顾自饮酒,根本就不看他的模样,分明是没打算跟他多探讨这个问题。显然在人生道路的定义上,唐兴已经坚定无比,油盐不进。

陈安之不肯死心,换了个思路,咬牙道:“既然你跟宁哥儿是朋友,也知道我跟宁哥儿是挚友,若是这回你果真诬陷陈氏谋反,对我严刑拷打让我生死两难,你就不担心宁哥儿不会放过你?宁哥儿的智慧与手段如何,你心里应该有数!”

唐兴夹菜的筷子停在了半空。

他的面色微微黯然。

他道:“所以唐某也不希望,跟你真闹到鱼死网破的局面。”

顿了顿,他的口吻变得重了几分,“但唐兴身为陛下臣子,自当以君父之令唯命是从,又岂能因为顾惜自身而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陈安之张嘴无言。

这一刻,他意识到,他跟唐兴两人,一个世家公子,一个寒门士子,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有着根本差异。

......

回到陈氏本家府宅,得知陈询就在家中,陈安之连忙赶了过去。

听罢陈安之火急火燎的转述,端坐在案桌后的陈询,并没有剧烈的情绪波动与神色变化,只是抚着花白胡须沉吟。

陈询的这个反应出乎陈安之的预料,他本以为陈氏陡然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与选择,对方会忧心如焚,却没想到对方竟然这么镇定,好像早有预料一般。

陈安之精神一震,失声道:“父亲,难道您早就知道这件事?”

陈询示意陈安之坐下来,等到对方跪坐安稳了,他才喟叹一声,不无忧愁的道:“大势临面滚滚如洪水,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强者或许还有反奋击挣扎之力,弱者就只能身不由己、随波逐流了。”

陈安之听出陈询是在说陈氏是弱者,立即不服气的辩驳:“陈氏是数百年的世家大族,怎么能说是弱者?”

陈询摇摇头,悲凉道:“强弱是相对而言的。在开朝之初,陈氏或许不弱,但现在寒门实力今非昔比,跟皇权一比,陈氏就只是弱不经风的存在,面对皇权,陈氏已经没有抵抗之力。”

听陈询这话的意思,好像是在表示,陈氏已经决定屈从皇权,陈安之顿时大急:“父亲,我们也有姻亲盟友,推事院若是果真要对付我们,章家、史家绝对不会坐视!”

陈询瞥了他一眼,“我们是有章家、史家为臂助,但你别忘了,我们也有徐氏这样的对头敌人。章家、史家跟我们的家势处境差不多,你认为我们能跟徐明朗抗衡?”

陈安之再也说不出话来。

去年年末,徐明朗想要集合所有门第之力,对付刚刚有反扑之势的赵氏等将门,彼时徐明朗还亲自到过府上,跟陈氏冰释前嫌,而后陈询就叮嘱过陈安之,少跟赵宁、魏无羡来往,好歹敷衍一下徐明朗。

在那回的风波中,陈氏从徐明朗那里得到了不少好处,陈安之也因此升了官品,但陈氏只拿好处不办事,虽然没有给徐明朗添堵但也没有帮助对方,那回的事情结束后,徐明朗对陈氏的态度,就比之前更加恶劣。

仅仅是面对徐明朗跟徐氏等门第,陈氏就已经是力有不逮,如今若是再被皇帝忌恨,哪里还能有安生日子过?只怕反手就会被皇帝拿来杀鸡儆猴。

唐兴之前已经说得很清楚,在皇帝眼中,大齐的世家太多,有必要消减一些。

念及于此,陈安之握紧拳头,不甘而悲愤道:“陛下如此逼迫陈氏,打压世家,就不怕我们群起而攻之?陛下就不怕重蹈隋炀帝覆辙?”

第二七一章 皇权之路

陈询苦笑一声:“陛下可不是隋炀帝。

“中央集权并最终加强皇权这件事,最大的敌人就是世家门阀。

“陛下最忌讳的,无疑是世家一起反攻皇权,颠覆皇帝对天下的统治。有隋炀帝血淋淋的前车之鉴,陛下在对付世家时,当然会有完整而深远的布局与计划。

“一言以蔽之,现在陛下之所以敢用谋反的罪名来威逼陈氏,只不过是因为如今到了陛下应该、可以大刀阔斧动世家的时候!”

陈安之神色一僵。

陈询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他如坠深渊。

陈询跟陈安之从头梳理了皇帝收权的谋划。

皇帝计划的核心,是分化世家,让世家陷入互相争斗的死局,同时加强寒门力量,让自己的实力快速增强。

首先,皇帝让跟他有师生之谊,对他非常信任的老师徐明朗,做了朝廷宰相。

每个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都得有施政纲领,宰相想要青史留名,也得有自己的主张与政绩,而当宋治成为帝王徐明朗成为宰相时,大齐已经承平百年,正处在盛世高峰之时,外无强敌,内无忧患。

在这种情况下,宋治跟徐明朗想要有所作为,就得另寻他途。于是宋治跟徐明朗制定了收拢将门兵权,文官节制武将的国是。

大齐有十八将门,而士人门第只有十三个,文武强弱之分一眼可见。

这个局面是开朝时形成的,彼时太祖扫平天下,当然更加倚重将门,所以将门势大;但到了太平盛世,这个关系就得改改。手里握着兵马的对象,一定是皇帝首先忌惮的对象,古今皆然。

徐明朗跟皇帝达成协议,并且雄心勃勃想要一展抱负。

于是乎,皇帝这就一手挑起了文武世家之争。

在他的暗中扶持下,徐明朗很快取得巨大进展,将门世家受到不小打压,随着诸多将门官员被罢官,军中出现文官监军,兵部落入文官之手,吴氏杨氏被降爵,将门世家的权力大为削弱。

在这个过程中,徐氏一跃成为第一世家,徐明朗自身成为皇朝第一权臣,威风一时无两,宋治也算给足了徐明朗好处。作为交换,徐明朗默许宋治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监军与兵部中出现寒门官员。

为了帮助徐明朗成事,顺利收拢兵权,宋治还分化了将门。

他利用孙氏这几代人多出俊杰,族中出现了两名王极境,野心膨胀,对大都督之位有了觊觎之念的情况,扶持孙氏在将门内部另立山头,与赵氏分庭抗礼,破坏将门团结,让赵玄极无法集中将门力量跟徐明朗抗衡。

但赵氏毕竟是第一世家,在军中威望深厚,若是赵氏对宋治的举动不满,宋治就很难区处。

为了避免赵氏记恨帝室,宋治这些年一直想方设法安抚赵氏,在秋猎场上赏赐赵宁射雕弓,给予他出仕的高起点,而后又赐给他金蚕丹,向雁门关增兵三万,等到赵七月年龄到了之后,更是直接封赵七月为后,都是体现。

第二步,等到赵氏等将门,对门第文官的打压的不满,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引起内政不稳,有可能联合起来作乱的时候,皇帝便暂时抛弃门第,暗中支持赵氏等将门反扑士人门第,引导他们将怒火发泄到门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