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称“开元盛世”。
杜甫在诗中也对这一时期的富足有着详实的描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这一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听得正在笔录的李世民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咱们国库有这么丰厚吗?!
此时此刻,大唐才将这个烂摊子从前朝手里接过来,吃的还都是隋朝剩下的旧库存,新的发展还没完成一个很好的良性运转。
这……这可真是意外的惊喜。
在大唐之前,中原大地已经有四百多年没有好好地统一过。中间分分合合,即便是侥幸建立了新王朝,也都是短命鬼,根本做不到能够长期地统治下去。
以至于大唐在建立之初,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抄作业对象。抄汉朝吧,那又有点久远,抄隋朝吧,隋朝作为亡国前朝,其中制度有很多不能直接拿过来用的部分,更不用说中间那些其他短命鬼了。
虽然“国祚绵延”是初唐君臣们都期望的,但是其实他们心里也没底——大唐真的能顺利地运行下去吗?
无论是李渊还是李世民,他们都对前朝的教训作出诸多思考与整理,这也侧面印证了他们对于国祚能否真的绵延的担忧。
现在突然被告知,未来大唐会有这样的盛况,对李渊和李世民来说,无异于一记强心针,让他们对大唐未来的发展和自身的制度建设更有信心起来。
李渊已经被判了寿数,是没什么想法了,李世民眼神中立刻闪烁起光芒,这样的盛世在他的任期内,是不是还能看见一些苗头呢?
可惜,这样的欢欣雀跃只持续了一两秒,祁衡在讲这一段的时候可一点都没大喘气,他立刻接着向下说起来安史之乱之后的内容,给这对君君父子希望的小火苗直接吹灭了。
【而在安史之乱后,诗人所描绘的景象就变成了“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
很现实,这些文学作品之际反应了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的伤害。
从文学上来看,这种转变并非是恶性的,曾经浪漫的理想主义在战争中显露出了自身的不足,诗人们不得不用更为现实的眼光去审视这个国家和它的子民正在经受的纷乱。
原本的“立功兼济天下”的思想不在适用,在这之后,一部分诗人转为“立言垂训万世”,书写无数警示名言,另一部分则是对这些国家民族大义失去了信心,写出的诗也就“气骨顿衰”了。】
李世民和李渊皆是将“安史之乱”这四个字默念了一遍。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承人的问题还没调整好心态,怎么又来了一个新的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