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 那昂扬向上的社会风气(2 / 2)

战国万人敌 鲨鱼禅师 1341 字 2个月前

有效利用水肥光照,粮食亩产翻两番是正常的,传统耕作的单位亩产上限,就是在这里。

至于说还要更进一步,李解没有去多想,土地再深层挖掘,就没有太大必要,因为水利工程上马之后,就会额外地增多大量可灌溉水稻田。

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淮水伯府治下,缺的都不是土地,而是人口。

淮水两岸的人口其实相当的可观,但因为长久以来的地区争霸和天灾人祸,导致大量曾经在文明社会中生存的优质人口,逐渐退化成渔猎部落、游牧部落或者游耕部落。

李解要做的,不过是重新把这些散布在野外湖泊泽陂之间的人口,重新聚集起来,形成城市、乡镇、农村,然后垂直管理,有效管理。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淮北岗亭制度试运行的缘由,只可惜鳄人、勇夫终究也不能免俗,该飘的时候,也得飘。

好在开了一通狂喷大会,又裁撤了几个鳄人、勇夫的亭长、里长职位,又剁了几个不听话的老鳄人、勇夫的脑袋,浮躁享乐的风气,顿时刹住。

那种昂扬向上、乐光蓬勃的社会气氛,是可以感染别人,是可以传达传播出去的。

以往需要李解通过行政命令,才能大量转移的蔡国人口,如今不需要李解的强硬命令,市场和社会,都会推着蔡国的人口,自然而然地,想要转移迁徙前往淮中城。

因为淮中城的市场更大,自然能够容纳更多的商铺、手工业者乃至工坊工人和自耕农。

淮中城的大量优质土地,只有一小部分是自耕农,但是在淮南和颍沟以北,则是有不少土地进行分配、买卖,只不过份额被严格管控。

基本都是参照鳄人的两百亩到三百亩家庭拥有数为上限,而鳄人又不以自耕为业,所以往往都是雇农或者天地庙总承包,最终根据土地产出来进行总分配。

普通购买土地的自然人,在购入土地之时,就要缴纳一笔税,之后有了土地之后,粮赋是不能够和鳄人家庭一样减免。

条件有点苛刻,但对照列国的状况,这已经是最优条件。因为除了淮中城,并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封邑领主,会保证自耕农的权益。

最重要的一点,列国之中,非公卿士大夫之后,想要成为一个受保护的自耕农,难度系数不小。

列国有名的豪商,说是说有良田万顷,粟米满仓,但这个良田万顷,含金量极低。属于可有可无的说辞,得势时,有就是有;失势时,有也是没有。

但在淮中城的体系下,让三百亩地的自耕农有“恒产”,这个“社会契约”,还是能够执行且贯彻的。

其余原因且先不提,只说淮水伯府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对粮食处于饥渴、急缺的状态,而小有产的自耕农,其粮食产出对整个淮水伯府,是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淮水伯府来说,又怎么可能不去保障小农的生产积极性和安全呢?

李解起家以来,超级农庄,超级农场的诞生,只是因为有效劳力稀缺,而本身技术又相对先进。两相权衡、比较之后,妥协出来了这么一个结果。

本质上而言,鳄人授田之后,就是武士阶层,只是并不为列国所承认,而并非是小农或者自耕农。

时至今日,随着李解的地盘越来越大,水利设施越来越多,可灌溉耕地面积,显而易见也会越来越多。

到那时,大农场大农庄就无法再承担整个体系上层暴力机构的稳定维持,大量的小农、自耕农,便又会重新成为中坚力量。

这是生产力的问题,这个时代的成本上限,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总裁自然是会碰触到。

而到了那个时侯,不管李总裁的个人意志如何,小农又会繁盛,而李解要做的,跟他穿越之前的时间线上历朝历代统治者们一样,如何抑制土地兼并,就成了长期政策。

不过这些都是不可预计的未来,此时此刻,淮中城的“严刑峻法”,并没有吓倒那些有着冒险精神,又渴望改变生存条件的勇敢者。

这些勇敢者,不仅仅是只有公卿士族之后,也有商人、工匠,甚至还有在本国已经失地的农人。

到了淮中城之后,他们接受培训、教育,优秀者便脱颖而出,在淮水伯府出仕,在淮中城行商,在淮北淮南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