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节(1 / 2)

靖安侯 漫客1 1734 字 2个月前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

小皇帝皱眉,然后挥了挥手,叹了口气:“罢了,你下去忙你的罢,多盯着贡院那里,不要出什么岔子。”

“那里都是朕将来的门生。”

高太监低着头下去了。

小皇帝一个人坐在甘露殿,看着眼前已经堆积很高的奏书,微微叹了口气:“以前小时候,听父皇说他是孤家寡人,我还不理解,现下朕终于理解了,我将来的结发妻子……”

小皇帝看向甘露殿外,目光有些出神:“会是什么模样呢?”

这个时候,皇帝陛下还是很希望有个人出来能跟他讨论这个问题的,但是很可惜,他站的太高,身边并没有什么可以说话的人。

就连自小陪着他长大的高明,面对他的时候也战战兢兢,一句实打实的话都不敢说。

……

另一边的沈某人,还在贡院里艰苦奋斗。

会试第一场的考题是墨义以及帖经。

这一关对于绝大多数举人来说都不是什么难关,只要不出太多错漏也就行了。

不过正因为大家都会,想要在这一关上出彩,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沈毅花了半天时间去审题,写草稿。

到了会试第二天早上,他睡饱之后,才起床开始誊录试卷。

誊录的过程,沈毅写的很是用心,毕竟是关乎前程的一场考试。

当然了,科举考试是没有后世那种“卷面分”的,因为卷子收上去之后,大家的试卷都会被专人重新誊录一遍,然后再涌纸糊上姓名,以形成笔迹统一,防止有考官借由字迹认出考生的身份。

不过该认真还是要认真。

中试之后,原卷是可能会被公布出来的。

第一场会试从二月二十四早上进贡院,二月二十六下午日落之前沈毅便从贡院里走出来了。

回到家之后,沈毅没有敢吃刺激性的食物,只跟着沈陵几个人,简单吃了点粗茶淡饭。

毕竟这个当口,如果身体不适或者是拉肚子了,都会严重影响接下来的考试流程。

二月二十七早上,沈毅再一次进入考场,开始了会试的第二场。

这一场是杂文,也就是类似于后世的作文题,人家给一个题目出来,用这个题目写一篇文章出来。

这些题目,多半是出自四书五经,或者是圣人以及太祖的一些语录。

至于第三场的策论,则是有些类似于问政的味道,多半都是写与时政有关,需要考生给出一个对策。

这么说吧,第二场考文采,第三场考得更多的则是眼界见识加上文采。

二十七早上,沈毅倒没有什么困意,老老实实的坐在考房里等待考题。

等到所有考生进场之后,有礼部的官员敲响了铜锣,然后衙差开始一个考房一个考房发卷子。

沈毅的黄字二十七号考房,地方有些偏僻,等到他拿到考题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巳时初。

沈毅接过考题之后,便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翻开考卷第一层的白纸之后,沈毅终于看到了今年春闱第二场的考题。

“天下国家有九经。”

“曰亲亲也。”

看到这个题目,沈毅先是一愣,然后立刻皱起了眉头。

不是因为太难,而是因为不难!

正因为不难,大家都会,想要在几千个举人里头出头出彩,就是千难万难了!

沈毅刚想到这里,就听到了附近考房里哀嚎一片。

很显然,大家都跟沈毅一个心思。

很快,有衙差怒喝了一声。

“噤声!”

“再大声喧哗,立刻驱赶出贡院!”

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生转折!

所谓亲亲,就是指亲近亲人。

而所谓国家九经,语出中庸,是指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九种治国方略。

按理说杂文的题目,多半是四书五经里两句不相关的话截搭在一起为题,从而让考生强行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就比较难,但是这一次会试的题目,却是中庸里的原句。

这种原句很好破题,因为只要读过书蒙过学,就一定背过这一段,了解过这一段句子背后的意思,所以在座的诸位考生,绝大多数都能以此为题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出来。

大家都会写的情况下,只要注意不跑题,那么就只能看谁写的更出彩了。

考房里的沈毅,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这个考题,陷入了思索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