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1 / 2)

靖安侯 漫客1 1845 字 2个月前

晋王爷大皱眉头。

因为他家是宗室,宗室不考学,他家自然也就没有童生,晋王府的门客倒不是没有,但最次的都是举人,根本不可能有童生。

“高公公是不是走错家了,本王府上,未曾听说有什么童生。”

见晋王爷皱眉,高太监低头笑道:“王爷家里,有一个管事姓沈名章,江都人氏,那童生是沈章的儿子,来京城考院试的,目前就住在王爷家里。”

晋王李睿用疑惑的目光看了一眼高明,然后低声道:“沈章这个人,在王府十来年了,本王是知道的,来人……”

晋王爷缓缓说道。

“去把沈章……父子找来。”

晋王爷开了口,王府的下人们自然立刻行动了起来,没过多久,面带惶恐的沈章,就来到了晋王面前,直接跪了下来。

“王爷。”

晋王皱眉,问道:“沈章,你儿子呢?”

“不知道……”

沈章脸上依旧带着惶恐的表情,有些欲哭无泪。

“犬子昨天早上出门之后,就没有再回来了,他托人带话回来,说在同窗那里住几天……”

第一百二十八章 第一笔大钱!

沈毅当然没有住在晋王府里。

从接触过内卫之后,他就明白,既然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情,那么这件事多半还会有后续,他留给内卫的“地址”也不是晋王府,自然就不会再住在晋王府。

因此,沈毅就跟许复丁满两个人,在那间租住的院子里住下。

沈毅准备这件事结束之后,再回晋王府去,免得事情牵连到晋王府,变得更为复杂麻烦。

沈毅不在晋王府,沈章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晋王李睿第一次听到沈毅的名字,自然也不知道沈毅去了哪里,于是他扭头看向高明,缓缓说道:“高公公,人既然不在本王府上,这圣谕……是不是就不用在本王府上宣读了?”

高明先是微微一愣,然后笑着说道:“内卫先前查到,沈毅沈公子住在王爷府上,沈公子既然出门了,咱家让人把他寻回来就是。”

高公公话里的意思是,圣谕必须在晋王府宣读。

说到这里,高公公看了看晋王,低头道:“咱家厚脸皮,向王爷讨杯茶喝。”

晋王爷也不能不给高明面子,于是他深呼吸了一口气,侧身道:“公公请。”

高明点头,然后扭头看向愣在原地的沈章,微笑道:“沈老哥也一起进去罢。”

高明虽然是大太监,但是他的年纪并不是很大,今年只有三十六七岁,比沈章还要小几岁。

太监这个职业,最大最明显的好处,或者说与外臣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只要有机缘,便不用苦苦熬资历,熬年纪。

像高明这种太监,二十多岁被分配到东宫陪伴太子,当时太子年幼,先帝春秋正盛,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多半会在东宫干到四五十岁乃至于五六十岁,然后黯然退下来,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先帝英年早逝,太子十岁就嗣位登基,于是乎高明在三十岁出头,就成为了宫里的大太监。

这是旁人想也不敢想的机缘。

听到高明的呼唤,沈章抬头看了一眼平日里高高在上,连话都说不上一句的晋王,晋王爷这会儿也在看向沈章,他虽然不明白这位宫里的大太监今天来到底要干什么,但是还是挥了挥手,沉声道:“一起来罢。”

就在几个人走向晋王府会客厅的时候,内卫已经在找沈毅的路上了。

沈毅给他们留了地址,按理说并不难找,但是当内卫齐大有与赵戈两个人,赶到沈毅给他们留得地址之后,沈毅并不在那里,只有许复与丁满在那里等着。

齐大有敲开了院门,得知沈毅不在之后,深深皱眉,他看向许复,沉声道:“沈公子呢?”

本来沈毅的行踪,内卫应该牢牢控制住的,如果沈毅在内卫的眼皮子底下跑了,那么齐大有跟赵戈都要担责任。

见到两个内卫的“熟人”之后,许复并没有惊慌,他学着沈毅的模样,对两个人拱手行礼,开口道:“两位差大哥,我家公子本来一直在这里等你们,不过他今天上午有事情,怕二位差大哥扑空,便让我们兄弟在这里等着二位。”

许复低头道:“我带二位去找公子。”

齐大有看了看许复,然后又扭头看了看一旁的赵戈,笑道:“这位沈公子,倒是个讲究人。”

赵戈闷声道:“讲究是讲究,就是心眼多,昨天硬是没有告诉咱们他住在晋王府,如果不是我们去查了查,差点给他瞒过去。”

齐大有笑道:“人家沈公子昨天一直住在这里,的确没有住在晋王府。”

说着,他看向许复,开口道:“好了,许小哥,带路罢,我们寻沈公子有要紧的公事。”

许复点头,回头交代了丁满几句,然后带着两个内卫,一路奔向晋王府方向,到了晋王府附近一处茶馆楼下之后,许复开口道:“公子就在这间茶楼谈生意。”

说着,他领着两个内卫一路上了二楼,只见茶馆二楼里,站满了人。

这些人都围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沈毅与一个大胖子对坐,大胖子低头打着算盘,打完了之后,他抬头看向沈毅,开口道:“沈公子,我们一共是五十七个人,按照您的价格,一共是一千七百一十两。”

沈毅微笑点头。

“这么多人买,本来应当抹个零头,但是抹十两银子大家也不好算账,后面闹出矛盾也不好,就不免了。”

张德禄深呼吸了一口气,从桌子底下拎出两个箱子,打开之后,里面都是五十整两的银锭,一共有三十四锭,外加一锭十两的散银,胖胖的张员外看向沈毅,微微低头道:“公子过目,怕您怀疑我们作假,我们连兑票都没有去换,给您带的现银。”

之所以装两个箱子,是因为太重。

一千七百多两,就是一百斤出头,放在一个木箱子里,一般人不太好拎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