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1 / 2)

制怨者 射手作 927 字 2个月前

“咦?那里面好像写了什么,这不会是文物吧?”

“不可能吧?看起来只是很普通的水缸啊。”

铭久一边说,一边朝缸里望了一眼。

结果还真在靠近缸底的缸壁上发现了一些划痕,像是未写完的字。

“你小心点儿,那么大个子,再折进去。”苏萼提醒道。

“不至于。”

为了看清那些划痕,他用双手扶住缸沿,把头朝里探了探。

随着这一探,他整个人立刻定住,身体里仿佛有电流激突游走,一帧帧画面随即跃入脑海。

那正是他前世的记忆画面。

第41章 西岭往事(上)

如今的西岭村远近闻名,几乎可称得上全市乃至全省脱贫致富的样板,可在十几年前,这里却是k市最穷困的所在。地少,底子薄,加上位于交通末梢、又缺少渠道,少量的特产也不好往外销。最要命的是,因为要保障水库水质,村里不能上任何高附加值的加工项目。村集体创收难,村民增收就更无所盼,于是年轻的劳动力加速外流,留守的不是老幼病残便是懒妇懒汉,西岭村也由此陷入越穷越不发展、越不发展越穷的恶性循环。

市里倒也想过拉西岭村一把,并且很是大张旗鼓地搞了一阵,可由于观念不新、措施不实、政策不够,最主要的是各级各部门的决心不足,以致虎头蛇尾,最终没了下文。

“西岭村也就这样了”——不止一位市领导在非公开场合说过这样的话。

因此,每次市里选派干部到基层村居挂职的时候,都不会有人想到西岭村去。

其实,从某种角度看,适当的落后其实未必不是好事,因为相对低的起点意味着更大的上升空间。在一些发展步伐不那么快的乡村,挂职干部们不必大费周章,稍稍耍点儿小聪明就能让政绩凸显。

可西岭村得另当别论。西岭村不是发展慢,它是根本没有发展。

西岭村的起点在无底洞里,挂职干部就算闹出再大的动静,地面上的人也不可能听见。

尽管如此,西岭村的挂职干部还是照派不误。

上下各级——包括西岭村的村民们都清楚,选派挂职干部的目的本来就不是帮助困难村脱贫致富,而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

于是,那一年春天,市委宣传部的副科级干部冬柏来到了西岭村。

在西岭村人眼里,初来的冬柏长得老相,眼中无光,白衬衫微微泛黄,与往年的挂职干部没什么两样。

“真有本事的,上面才不会往下派呢。”村民甲议论道。

“真有本事的,派也不会往咱这儿派。”村民乙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