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他现在也没怎么瘦,年纪轻轻就发福了。”他看向胤祺,老五以后可不能和常宁一样啊!
别说,太后还真希望自家老五以后能和常宁一样,做个闲散王爷,虽然常宁现在管着什么基金,但那差事一点儿也不忙。
在太后这儿吃饭很轻松,每个人都这么觉得,连平日在汗阿玛面前表现沉稳的胤禛,也经常被弟弟妹妹逗笑。
太后又想起大福晋有孕之事,“头胎要好好养着,老五你们这几个月就别麻烦你们大嫂审稿了。”
胤祺笑道:“大哥回来后,大嫂要忙着搬家,我们就没让她审稿了。”
太后笑起来,看向康熙,“俩孩子看着粗枝大叶的,还挺会体谅人。”
康熙心说这肯定是老五的主意,老三是没这个眼色。
这事儿的确是胤祺提议的,当时让大嫂帮忙本来也是担心大哥不在,大嫂一个人在宫里有些无聊,便给她找点事情做,如今大哥回来了,搬到王府后,时常有人去王府拜访,自然不能再拿审稿的事情麻烦她。
最近《文学月刊》的稿子还是胤祉和胤祺在审。
之前是笔帖式们把所有稿件审核过一遍,筛选出不错的送到胤祉、胤祺这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胤祺觉得《文学月刊》的稿件变得无聊了,于是心血来潮要了几份被淘汰的稿件,发现里面其实也有几篇有趣的,就是写到了某些不好的现象,比如旱灾后的百姓生活之类,看起来不那么美好,就被淘汰了。
胤祉、胤祺早就说过,歌功颂德的文章不要,但那种展现百姓贫苦生活的,笔帖式们还是不敢选。万一惹得万岁爷不快,万岁爷未必责怪两位皇子,只会怪在他们这些小喽啰身上。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胤祉、胤祺商议过后,改变了审稿方式,以后直接把稿件平均分给审稿的人,一人选出两篇,最后根据版面再一起商议,进行增减。
《文学月刊》这边还好,《济民月刊》有些文章涉及专业内容,胤祺他们还要去查阅资料,或者请教官员们。
当然,这一切康熙都是知情且点过头的,胤祺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怎么能不和汗阿玛显摆显摆呢。
康熙也看了那篇被胤祺选出来的描写灾后百姓生活的文章,文笔朴实,却极富画面感,比那些粉饰太平的奏折更有意义。
但那篇文章刊登出来后,也有官员上奏,表示这种文章会让那些原本没有受灾的百姓看到受灾百姓的困难,徒增担忧,甚至可能会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让更多人对朝廷产生不满。
康熙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百姓们在旱灾时如何寻找其他食物代替粮食,如何坚强乐观地度过困难。并没有指名道姓地批评某位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