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铜板也够喝水了,大娘见一行人中最小的孩子才三四岁,便点头道:“行吧行吧,那诸位到我家坐吧。”
一行人于是跟着这位大娘去了他们家,他们家也就是三间瓦房,有个十来岁的小少年在房中读书,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则在猪圈里喂猪。
“您家还养猪啦,”康熙笑道:“现在一头猪能卖不少钱呢。”
大娘道:“我们养猪不为卖钱,是留着自己吃的。”她说这话时语气颇有几分骄傲,“我大儿子学了个新手艺,做粉条,连赫舍里家都吃我儿子做的粉条呢。”
“赫舍里?”康熙佯装不知。
“一看你们就是外地人。”大娘一边倒水一边说:“这赫舍里家啊,可是京中名门。索额图索相你们听说过么?”
“没有。”胤褆故意道。
“那你们估计也不知道仁孝皇后,那可是当今万岁最心爱的女人。”大娘笑道。
康熙:“……”
宜妃:“……”她忍不住问:“您怎么知道?”
“听我儿子说得呗。”大娘道:“不过我觉得这话是赫舍里家吹牛,万岁爷要是念着早逝的皇后,也就不会三年一选秀,往宫里添人了。”
康熙:“……”现在换一家还来得及吗?
宜妃一阵尴尬:“哎,宫里的事儿还是少议论。”
大娘点头,把倒好的水先分给孩子们,再分给宜妃和康熙,以及两个随行的侍卫。
“还是像你们家这样好,瞧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得多机灵,有的像爹,有的像娘。”她又对宜妃道:“更难得的是,你生了这么多孩子,瞧着还这么年轻,真不错。我儿媳妇生了四个,身体就不行了。还是个小脚,只能干些家里的活儿。”
众人这才注意到这位大娘没裹脚,宜妃就问:“您怎么没裹脚?”
“我爹娘去世的早,我吃百家饭长大,没人给我裹脚。”大娘道。
“不裹脚好呀,朝廷不是下了诏令,说以后女子都不必裹脚了么。”宜妃道。
大娘叹了口气,“朝廷管不了这些事,昨儿我听说朝廷下了新诏令,里长还说十天后要给大家宣讲文章。”
“为什么是十天后?”胤禛皱眉。
“里长要找村里的秀才先看过那些文章,才好给我们讲啊!”大娘笑道:“秀才人家还要读书备考嘞,哪有这么多时间。”
众人想想也是,那本文集能这么快到村里已经不错了。
大娘见着这家人手中还拎着几个小纸包,好奇:“这是什么东西?”
“呀,差点忘了,这是我们炸的薯条,还热着,您叫孩子们也进来尝尝吧。”康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