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一副亡国之像(1 / 2)

施邦曜走进都察院的大门中,他看着都察院冷落人稀的院子,脸色越来越难看起来。

“我大明还没有灭亡,一个个的就这么想换一个新主子吗?简直连猪狗都不如!”施邦曜站在都察院的大门中,破口大骂。

一个书吏从都察院的一个班房中走了出来,他原本正坐在班房中睡觉,施邦曜的喝骂声将他惊醒,这才走了出来。

刚刚出来,他就认出了施邦曜。

“大人!”书吏冲着施邦曜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虽然朝廷的兵马全都没了,可是现在京城还没有被赵文拿下,施邦曜仍是左副都御史,职位要比书吏高上不知道多少。

“人都没来吗?”施邦曜看向这个书吏,沉声问道。

书吏摇摇头,“大人,没有,今天早上除过您之外,几乎没有一个人来,就连值班的其他书吏,也大都没来。”

“呵呵,这就是朝廷的官员?一个个都是些吃里扒外的货色。”施邦曜喝骂几声,随后一甩衣袖,来到了自己的班房中。

当他走进自己的班房后,从班房中的书架上取出几张宣纸,随后坐在桌子上写起了奏折。

没多长时间,施邦曜就将奏折写完。

施邦曜写的奏折是一封关于京城城防的奏折,他在这封奏折中说,如今朝廷最后的兵马已经全军覆没,当务之急就是重新招募兵马,将京城的城防先防守起来。

虽然施邦曜的这封奏折对于如今的局势没有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可是,在这种没有一个人来都察院的情况下,施邦曜能书写这样一封奏折,也是难能可贵的。

施邦曜写完奏折之后,带着奏折来到了通政司。

通政司是朝廷负责接收奏折的地方。

可是,当施邦曜来到通政司之后,却发现通政司里面也只剩下了几个小吏。至于通政司里面的官员,一个都没有。

施邦曜走出通政司的大门,长出一口气,一口唾沫吐在了地上。

“都是些什么玩意!”施邦曜暗骂一声,带着自己的奏折往皇宫的方向而去。

在请求召见之后,施邦曜在几个小黄门的带领下来到了御书房。

此时的崇祯正坐在御书房里面发呆,虽然他面前的桌子上依旧摆了不少奏折,可是他却没有任何心思去批阅。

朝廷都到了这一步,崇祯怎么可能还能心平气和的批阅奏折。

高起潜站在崇祯的旁边,脸上满是愁容。

“陛下,施大人来了!”一个小黄门走进了御书房,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之后,对着崇祯说道。

崇祯回过神来,看向小黄门,“让他进来吧!”

片刻之后,施邦曜走进了御书房。

一番见礼之后,施邦曜将自己奏折拿了出来。

高起潜走了下来,从施邦曜的手中接过奏折,放在了崇祯面前的桌子上。

崇祯拿起施邦曜的奏折,翻看起来。

看了没多长时间,崇祯将手中的奏折合上,看向施邦曜,“爱卿啊,招募兵马的事情先别说,朕现在问你,如今京城以及朝中怎么样了?”

虽然高起潜已经将城中的情况给崇祯说了,可是崇祯想听听施邦曜是怎么说的。

施邦曜恭恭敬敬的站在御书房的中央。

“陛下,情况不容乐观。”施邦曜一脸为难的道。

说实话,施邦曜不想告诉崇祯如今京城和朝中变成什么样子了,可是现在崇祯问起来,作为臣子的,他又不能不说。

“陛下,臣今天早上来到都察院衙门之后,衙门当中只有臣一个人。至于其他的官员,臣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都察院里面的书吏也少的可怜,只剩下几个年龄大,混日子的。臣写好奏本之后,原本打算通过通政司送上去的,可是谁成想,通政司里面也没有人。

所以,臣才不得不自己前来。其他衙门是怎么个情况,臣不是很了解。

再说京城城里,从溃兵进城之后,城中的富户就打包行李,收拾东西,准备出城。

城门口处的士兵又少,拦不住这些人。从昨天到现在,估计出城的富户百姓不下百户。

如今,京城中很多商铺客栈都关了门。只有粮店等生活用品店还开着门,只不过,粮价一路飙升,原本粮价不过二两银子一石,可是从溃兵进城之后,今天早上的粮价已经飙升到五两银子一石,而且还在不断的上涨中。

臣觉得,粮价很有可能会上涨到十两银子一石。

除过粮食之外,棉布、酒、盐等一些生活用品也在一路飞涨。”施邦曜看着坐在上面的崇祯,开口说道。

崇祯听着施邦曜的声音,脸色越来越难看。

高起潜看着崇祯的脸色,已经做好了崇祯发火的准备。

可是,想想当中的怒火并没有来,迎来的只是一道又一道的叹息。

“唉,无良奸商,发国难财啊。”崇祯一脸无奈且悲怆的摇摇头。

虽然他非常看不惯这种现象,可是现在的他已经无计可施了。

“陛下,今天早晨臣出门的时候,听到了一些声音。

城中有人传言,说赵贼的宣镇对于逃过去的百姓非常好,只要去就会收留,只要去了宣镇,就不用愁吃穿。

城中的青皮流氓也越来越多了起来,五城兵马司的士兵也没见了踪影。

……”

施邦曜诉说着自己一路而来的种种见闻。

崇祯听着施邦曜的声音,脑海中涌现出“一副亡国之像”的场景。

崇祯靠在椅子上,脑袋枕着靠背。

他冲着施邦曜摆摆手,“你退下去吧,朕想静静!”

看着这个样子的崇祯,施邦曜也不好说什么,只好退了出去。

走出御书房之后,施邦曜看着灰蒙蒙的天空,长叹一口气。

此时的崇祯远比历史上还要绝望。

历史上,虽然李自成纵横大明北方如同出入无人之境一般,就算兵临京城城下的时候,大明的半壁江山还在朝廷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