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组建宪兵(1 / 2)

章天德将黎朝阳押到大牢的时候,李小三还站在大牢的外面没有离开。

“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李小三看着被拖回来的黎朝阳,一脸疑惑的问道。

章天德回道:“大人,总兵大人有命令,让我们将他押回来,交给大人审讯。对了,总兵大人还说……”

章天德将赵文交代给他的事情全都说了一遍。

“呵呵,既然总兵大人将这件事交给了我,那我就得将这件事情给总兵大人办的好好的。你们先将他押进去吧,对了,给他单独设置一个牢房。将他押进去之后,你们再去缉拿他的家人。

既然他不知道礼义廉耻,敢背叛总兵大人,那么就要承受背叛的代价,不然,他们怎么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睛。”

李小三说的非常平缓,可是语气中却满是杀气。

如果没有赵文,李小三早就不知道死在了哪个山沟沟中。现在的他对赵文忠心耿耿,也不允许有人背叛赵文。

“遵命!”章天德冲着李小三一抱拳,随后押着黎朝阳朝着大牢中走去。

黎朝阳满脸是血,嘴巴被人塞着,呜呜的说不出话来,整个人看上去异常的可怜,可是这一切都是他自找的。

当黎朝阳被拉下去之后,赵文指了指桌子上黎朝阳的册子,对着站在大厅旁边的侍卫说道:“将他的资料烧了吧!”

赵文说罢,便朝着书房走去,一边走一边思考着问题。

“无论如何,军队都不能出现问题。从这次的事情看来,光是一个参赞制度是不行的。

看来必须将宪兵制度拉上来了,不然的话,谁知道以后还有没有像黎朝阳这种人。”

赵文一边想着一边朝着书房的方向走去。

没多长时间,赵文就坐在了书房中。

他取出一张宣纸,拿起炭笔,开始在宣纸上书写着关于宪兵的各种条例。

在赵文的计划当中,他设立的这个宪兵制度可不是后世那种光管理军队士兵纪律的宪兵。

赵文的打算是成立一个类似于锦衣卫的那种专门面对军队军官的特务组织。

主要职责就是暗地里监视军中各级军官将领以及军中士兵。

要是谁有不臣之心,可以暗中调查,如果情况属实,可以先斩后奏,直接缉拿。

毕竟军队和文官不一样,文官再怎么有不臣之心,他所造成的破坏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可是军官不一样,手中有枪有人,要是有什么不臣之心,弄出来的乱子可不是文官能比的,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也不是瞎说的。

这支特务组织赵文准备让李小三掌管,直接对自己负责。

从这次的刺杀事件中,赵文从李小三的身上看到了很多东西。

忠诚就不用说了,李小三宋虎赵大牛刘五和王七他们乃是最早跟随赵文的人,对赵文肯定忠诚不已。

李小三可以说是赵文看着长大的,当时赵文刚刚来到大明时,李小三只不过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屁孩,现在七年过去了,李小三也成了一个大小伙了。

毕竟是年轻人,虽然平日里看上去有些大大咧咧,但是办事的时候还是非常细腻的。

尤其是这次的刺杀事件,前前后后没用多长时间就将事情弄得差不多了。

要是将这件事情交给别人,估计根本就没有李小三的这个速度。

心思缜密,办事速度快,再加上年青有精力,还有一腔热血,这简直就是不二人选啊。

虽然现在有王七的暗卫,可是王七的暗卫主要是针对外界,以刺探消息和监察内部文官为主要职责。

对于军队,暗卫插手的地方不多。尤其是从赵文起兵之后,随着王七的离开,暗卫在军队上的监察力度也越来越小。

要是赵文手中有一支专门监察军队军官的队伍,那么刺杀事情还能发生呢?

就算有,可也不会像这次一样,被人三番几次的刺杀,而且还是被自己人出卖。

再说了,之前赵文设立的暗卫在一些职能上有些模糊不清,这也就导致了效率的低下。

这样一来,就会漏掉很多东西。这对于赵文来说是不行的,如果不能将军权死死地握在手中,那么以后改革大明就只是一句空谈。

有了类似于宪兵的组织,再加上王七的暗卫,到时候一文一武,就可以将所有的人员死死地监视。

没多长时间,赵文就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写的差不多了。

写完之后,赵文并没有让人将李小三找来,毕竟现在写的这只是一个初稿,里面还有很多条条框框没有弄清晰,再加上现在李小三应该还在审讯犯人,这个时候将李小三叫来也有些不太合适。

赵文将书写的东西折叠起来,放到自己的身上,随后又开始画发电机的图纸。

之前的时候,赵文画图纸已经画了一大半,要是没有那些刺客的捣乱,估计早就画完了。

赵文拿着尺规和图纸,趴在桌子上认真的画着。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太阳也落下西山。

虽然已经是二月了,可是白天依旧短的厉害。

与此同时,宋应星走出了火车站,他看着刚刚黑下来的夜空,对着跟在自己身后的几个随从道:“直接去总兵府吧,估计这个时候总兵大人应该还没睡,总兵大人这么着急的将我找来,恐怕是有大事要交给我。”

“这个时候总兵大人恐怕已经睡了吧?”一个随从看着宋应星,询问道。

宋应星摇摇头,“不一定,先去看看再说,如果总兵大人真的睡了,那咱们就先回住处。”

宋应星到达宣镇火车站的时间比较早,下午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可是这个时候火车站的封锁还没有结束,所以宋应星就在火车上等了一段时间。

之前赵文让刘文众给宋应星传消息,让他回来,所以宋应星在得到消息之后就坐上了火车。

如果不是因为火车站的封锁,宋应星早就出火车站了。

没多长时间,宋应星就来到总兵府的大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