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2 / 2)

刘义瑾经历两世,简直是再明白不过了,与节流相比,开源永远是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朝廷没钱,但是,下头哪些高门世家,甚至是下头哪些所谓的庶族,都有钱啊,这些人自己在家都豢养了许多私兵呢!

因此,刘义瑾发现,东西没出来,跟刘裕说什么也没用,横竖他根本不缺技术,当即一本正经地跟刘裕签订了契约,他先问刘裕借一批工匠,回头有了效果,他要分出一成利益,这些会用于给他收集各种书籍知识之类的东西。

刘裕也不觉得刘义瑾人小鬼大,真的跟刘义瑾击掌盟誓,将契约签订了下来,又给他划分了一大块地方,让他自个折腾。

刘裕准确来说,还是个比较开明的父亲,他自个幼时孤苦,要不是叔婶肯抚养,出生之后都要因为家里养不起,说不定直接被父母溺死了。这也是这个年代常有的事情,这年头可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避yun措施,打胎也是一件非常麻烦和伤身体的事情。穷人家生了孩子,养不活,怎么办呢?送给别人收养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穷人认识的,多半也是穷人,那么,直接扔到路边上,或者丢马桶里头溺死,自然是最经济的手段了。

有过这样的经历,刘裕对于自个的孩子难免多了几分宽容,既然有这个心,又有这样的能力,那就随便折腾去吧!

另外,见得刘义符如今也算是出息了,起码有自个的想法,也有了足够的勇气,之后的事情,无非就是慢慢教,引导他自个去想便是了!刘裕便准备看一下其他孩子如何,他这几年几乎年年有孩子出生,如今一个个看了过去,年纪小的还看不出来,不过年长一些的,也没几个显出什么不同的资质来,倒是叫他有些失望,不过很快也就算了。

便是谢玄那样的人家,子弟里头也有谢混这样的不肖子,他刘家也没什么家风家学可言,孩子还都小,还没定型呢,又怕什么呢!不过,他还是下了决心,要找几个人来,好好教一教自个的孩子了!

只是,刘裕有些头疼的是,虽说跟随他的人里头,不少是有真才实学的,可是,他们的本事,用来给孩子启蒙,那实在是浪费了,而普通的寒门士子,刘裕有的时候又有点不放心。不过,再一想,不过就是启蒙而已,等到完成了启蒙之后,再看吧!

因此,刘义瑾一帮兄弟的好日子算是到头来,刘裕直接请了几个人回来,在家里开了家学,让他们读书。除了刘义符和刘义瑾,便是家里的女孩子都要跟着学。

结果后院里头,立马就炸开了,刘义符也就算了,乃是嫡长子,不跟下头的弟弟们一起上学,而刘义瑾也就是庶子而已,他生母还出家了,怎么也有特殊待遇了。

刘裕对于这些女人可没多少耐心,其中有几个根本就是他在军中无处纾解的时候,随便找来的人,因此,根本谈不上什么感情。不过,对这些女人没感情,他对自个的那些儿子们还是要有个交代的,因此,先是叫刘义瑾展示了一下自个的进度之后,顿时谁也不吭声了,倒是生出了不少的危机感来。刘义瑾作为江文清刘义符母子那一派,有着那样的能耐,对于其他有野心的人来说,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当然了,也有人觉得说不定刘义瑾迟早也不会甘于人下。

在这个年代,嫡庶其实是很分明的。问题是,刘裕之前为了拉拢寒门士子,还有一些因为庶出,一直不得志的高门庶子,因此对外宣称不论出生,唯才是举。这也导致了后院的这些女人都生出了一些心思。

最重要的是,这些女人哪怕别的不知道,但是,却也是听人说过,刘裕迟早是要做皇帝的人,皇家何曾讲究过什么嫡庶了。便是之前煊赫一时的恒玄,其实也不是嫡出。恒温的嫡妻可是公主,恒温心中有了反意,自然不能容许自个的嫡子长成。这也是为什么司马家后来与恒温撕破了脸的缘故,即便恒温死了,司马家也不肯有什么追封。说白了,一切都有缘由。

总之,后院这些女人,甭管原本出身如何,见识如何,既然刘裕给了她们希望,那么,她们自然不可能甘心永远向别人低头。

刘义瑾几次转世之后,性格其实是变得愈发理性起来,对于所谓的亲情并不看重,他只会按照自个的价值观偿还相应的因果,然后便可以毫无挂碍地脱离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事情,无非就是其中的副产品罢了。

因此,他对于刺激自个的那些兄弟压根没有任何不好意思,他既然已经引导刘义符走上了正确的道路,那么接下来的路,自然得刘义符自个去走,如果刘义符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如同另一条时间线上的历史一样,失败到登上了皇位都坐不住,那刘义瑾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愧疚,无非到了那个时候,直接保住他的性命罢了!

至于其他的,刘义瑾又不是贴身保姆,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横竖,以他的本事,就算是不当皇帝,还有谁能奈何得了他不成!

有着这样一种无欲则刚的心态,刘义瑾自然就不需要太顾及其他人的想法。他轻车熟路地将该做出来的东西都做出来了。之前跟刘义符还在搞手摇式的印刷机,如今直接就用水力推动的那种,一天就能印刷出几百卷甚至上千卷书籍出来。比较麻烦的是活字,不过,刘义瑾也想好了,他记得建康附近就有铁矿,回头直接就架设高炉,炼制钢铁,活字就用铜活字或者是铅活字,不易磨损,用起来也方便。

刘裕那边看着刘义瑾一个多月时间就搞出来的一堆样品,沉默了一下之后,只觉得自个这辈子简直是白活了,然后,他大笔一挥,在刘义瑾的计划上上签了字,盖了印章,直接同意了,按照刘义瑾的计划书,刘裕觉得自个在五年之内,就能北伐,将那些胡人全部逐出中原,甚至可以如同当年的汉武帝一般,将胡人驱赶到漠北甚至是更加遥远的地方,说不定,千秋万代之后,中原也可以不再受到胡人的威胁了。

刘义瑾觉得刘裕实在是太保守了,在这个时代,有刘义瑾搞出来的技术,刘裕完全能吊打全世界。不过,刘义瑾也懒得提醒。中原一直有一种□□上国的心态,实际上呢,中原无论是气候,还是资源,其实在整个世界都占不了什么优势,真正占优势的其实就是文明。不过中原文明似乎到了后来,就越发缺少侵略性了,相对比较保守,或者说是安于现状,以至于历次改朝换代,其实都在一个圈子里头打转,几乎没有出现什么比较明显的进步。

不过,刘义瑾压根不需要提醒刘裕,当技术进步到一定的程度之后,生产力越发进步,生产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多,内部已经消耗不掉的时候,大家自然会想办法寻找市场,在资本的催动之下,就算是一头绵羊,也会进化出一嘴的獠牙来,这一切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因此,刘义瑾得了刘裕的允许之后,就开始带着人,招揽流民,开始办起工场来。初期的产品并不多,就是蔗糖,海盐,还有丝绸。

这年头,糖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物资,正常情况下,贵族使用的甜味剂为所谓的石蜜,其实也就是蜂蜜。

而刘义瑾叫人直接从岭南采购了大批的甘蔗,又推动当地人大量种植甘蔗,然后从甘蔗中提取出蔗糖来,最普通的粗糖,还有白糖与冰糖。初期这些蔗糖甜度还不够,甘蔗中的糖分含量也不够高,不过没关系,改良一下也就没什么问题了!初期这样的糖,足够让人心甘情愿地掏钱了。

至于海盐就更简单了,在海边上开挖盐田,直接晒盐,当然地方得选好,雨水不能太多,太潮湿,要不然的话,也晒不出来。这样的盐,价格足以将市面上价格已经比较低廉的私盐都干掉,稍微过滤一下的盐就能成为绝大多数百姓的第一选择,而用过滤萃取之类的手段精制过的精盐直接包装起来当做高档奢侈品卖。

丝绸嘛,先用上普通的纺织机,主要是为了安排北方而来的流民,还有一些被当地的豪族逼得失去了土地,饱受压榨的百姓。

总之,不过是一两年的时间,这几样产品就直接卖到了中原几乎每一个角落,为刘裕提供了大量的钱财。

刘裕并不是什么傻瓜,在知道刘义瑾还有许多好东西没拿出来之后,直接开始拿来与一些高门世家进行了利益交换,除此之外,还软硬兼施,从这些家族搞到了不少书籍,这些都落到了刘义瑾的手里。

因此,两年的时间,南方已经一改从前的颓势,一下子欣欣向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