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388节(2 / 2)

大明国师 西湖遇雨 2008 字 5个月前

“锋矢阵硬凿不行,很容易陷进去出不来,得鹤翼阵!”

朱高煦肯定无比的说道,这是战术上的标准解法。

鹤翼阵,说白了就是个“v”型阵,以两翼来包裹却月阵,不硬冲,如果远程投射能力足够,就是砸也能砸得垮却月阵。

北魏骑兵大败,是因为没见过这个阵型,靠着河又没法冲穿然后调整阵型再回来冲杀一头莽进去就得跳河了。

而却月阵的缺点很多,譬如战场地形环境要求苛刻,机动性差,需要水师配合等等,所以应对得解法很容易就找到了。

“姜校长的意思是,我们用鹤翼阵来对付叛军?”

柳升有些不确信地说道,随后又自我质疑了起来:“也不对,虽然打击面小了,可还是改变不了在前面的百姓被当挡箭牌的命运。”

“改良一下大营就好了。”

姜星火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在地面写了一个“凹”字,问道:“白莲教叛军不可能驱赶所有百姓一起冲阵,那很可能会导致倒卷,所以,他们最有可能派上阵用来当挡箭牌消耗我们的,是多少人?”

“应该不会到一万人,而且一定是壮丁,老弱妇孺都饿的没力气了。”

陈瑄测算了一下,肯定地说道。

姜星火指着“凹”字说道:“那就把大营前面的营盘清干净,留出一块地方给百姓拥挤向前,然后外面的墙也准备好能直接塌下,这样远远看去,敌人不知道我们营盘正面清空了一块,就会驱赶百姓进入此地,百姓安全了,敌人又进不来,类似于瓮城的效果……而两侧不变,依旧可以进行射杀,同时能让火铳手组成的空心方阵出营,在两侧布置v型鹤翼阵,如此一来,敌人的毒计,不就不攻自破了吗?”

陈瑄眼前一亮,连声道:“国师此计甚妙!”

“可如果敌人不往前攻营垒怎么办?就在远处列阵等我们出营怎么办?”柳升的思虑显然全面一些。

姜星火干脆道:“那就让热气球引导,用新式的青铜野战炮进行排炮跨射!用炮弹把白莲教叛军和百姓分割开来,即使有可能误伤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伤亡……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到时候再从两翼出兵,百姓四散奔逃也好,向前拥挤也罢,都是能救下来的,也是能减少伤亡的。”

听到了姜星火的解决办法,众将思虑了片刻,几乎所有人,包括成国公朱能在内,都是觉得可行的。

朱能有些意外地看了姜星火一眼,对于这位国师的态度,也有了微小的改观。

“真没想到啊原本以为国师是个不知兵的书生,眼下看来,倒还是读过兵书,也认真思量过应对之法的。”

身为大军副将的朱高煦总结道:“所以,若是明日决战,我军在兵力素质占据优势、火器充裕且炮手训练有素的情况下,只需要解救百姓,白莲教叛军其实必败无疑的。”

“不错,从一开始,白莲教叛军其实就掀不起什么风浪。”

陈瑄说道:“可是又该如何全歼这伙叛军呢?”

这里要说的便是,陈瑄所率领的明军内河水师,对于叛军临时拼凑出来的“水师”来说,是具有绝对碾压性的优势的。

但问题在于,吴淞江等进入太湖的航道,都已经被叛军通过沉船等手段堵塞住了,疏通起来很麻烦,明军内河水师的艨艟斗舰,是过不去的,只能过一些小船。

陈瑄说道:“国师,白莲教叛军既然能在我军封锁太湖周围且大军压境的时候,仍旧敢烧粮食、劫掠商贾、囤积船只,那说明这伙叛军是早有预谋要筹备给养进行转移的。”

“换句话说,这伙人或许是想在我军对付其他外围叛军之时,乘乱离开太湖,往嘉兴府、杭州府一带逃窜”

听完这话,一些将领纷纷点头赞许。

结合之前丁小洪带回来的情报,这么看来,陈瑄这位水师都督说的确实有道理。

但这只是陈瑄个人的判断。

还有其余的几位武将,却依旧没有同意这个看法的意思。

毕竟在他们看来,叛军虽然凶狠,但绝对是土鸡瓦狗之辈,根本无需忌惮。

就算跑了,其实也无所谓,跑能跑到哪去?外海也有明军的舰队,而后续的进剿,只要他们愿意付出代价,哪怕损失稍微多一点,也有机会全歼这伙叛匪。

见众人面带犹豫,一副不介意白莲教叛军是否逃跑的模样,姜星火终究还是叹息一声,说道。

“除恶务尽。”

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问题是,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不是光靠道理和人的意愿就能解决的。

“可是太湖水面宽阔,白莲教手里囤积的船只又极多,撤走大部分嫡系部队不成问题,如何才能除恶务尽呢?”

姜星火的目光,转向了丁小洪一行人。

“你们知道有可以过小船的狭窄水路,能进入到太湖白莲教叛军的几个码头,对吗?”

丁小洪点了点头:“回禀国师,正是如此。”

姜星火感受着冷雨过后夜里的温度,他的青衫上似乎都凝了霜.这是极冷的天气了,对于江南的夏天来说。

“那如果让你们带着几十条小船,分别沉在白莲教的几个码头前,你们能做到吗?”

丁小洪身边的水手们对视一眼,有人高声问道:“能是能,可终究是掉脑袋的勾当,国师能允我们无罪,以后上岸过日子吗?”

“当然可以。”

姜星火肯定地说道:“无论是当老百姓,还是从军,都可以。”

“——那就能!”

丁小洪最近多了些水文常识,说道:“可是国师,小船应该是堵塞不了码头的,就算沉船也不能啊。”

姜星火不可置否,反而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问的却是张安世等人。

“我们工匠随军携带的材料里,还有多少硝石?”

张安世挠了挠头:“很多,这东西火药需要,其他方面也需要,从吴淞江那边,三保太监临走之前可是运了好几十艘大船过来的。”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