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524节(1 / 2)

皇兄何故造反 月麒麟 1903 字 5个月前

战事固然惨烈,但是,活下来的人, 也得到了应有的殊荣。

燕山戍卒,从普普通通的边军, 摇身一变, 成了皇帝陛下的嫡系部队。

与此同时, 在一次次的战场搏杀当中,任礼也从小小的戍卒, 一步步成了小校,百户,千户……等到燕王殿下登基的时候, 他已然是堂堂的都指挥使。

然而, 还是那句话, 像他这样的人很多。

都指挥使已经是任礼不敢想的官职, 但是,大封群臣的那天, 任礼站在队伍的中间,看着一块块丹书铁券,一道道华丽的麒麟, 白泽补服,他的心中, 还是涌起万分的艳羡之意。

勋爵世家,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是所有像任礼这样的武将,一生追求的象征。

后来, 任礼追随太宗皇帝北征,跟着宣宗皇帝平定汉王叛乱,步步高升,但始终难以跻身勋爵世家之列。

世袭铁劵,非社稷军功不封!

不是人人,都能够有机会在靖难当中,拿到能称之为‘社稷军功’的功劳的。

就这么苦苦熬着, 任礼被外放到了边境镇守。

那个时候,他已经五十四岁了,作为一个武将,还不能算是年老, 但是,他对于自己的未来,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了。

靖难,北征,平叛,他都参与过,大大小小的功劳,也拿了不少……

但是,社稷军功这四个字,实在太难了!

何况,那个时候,幼帝登基,三杨秉政,罢一切不急之务,任礼身在边境,接到的命令永远是尽可能不要发生大的冲突。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任礼的这一辈子,就将在甘肃的任上待到死。

然后,如果朝廷念及他一生的功劳,或许能够追封一个,没有丹书铁券的爵位,刻在墓碑上头,供后人瞻仰。

在甘肃的任上,任礼消极过,但是到底,还是尽忠职守的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守备练兵,保境安民,好好的在军中经营,为子孙后代铺路。

然而,就像是当初懵懵懂懂的参与靖难一样,老天爷再一次垂青了任礼。

正统三年,鞑靼部想趁大明幼主登基,朝局不稳,乘虚而入,屡次犯边。

或许是为了震慑宵小之辈,一向保守的张太皇太后和三杨,竟然下令大军出击。

这一战,明军千里奔袭,东西夹击,直抵汗帐,生擒鞑靼大小首领一百五十余人。

战功卓著,战绩丰富,作为总兵官的任礼,终于可以独享这一份大大的‘社稷军功’!

他拿到了爵位,以功封宁远伯,予世劵,准世袭罔替。

任礼当时觉得,他这一辈子,已经圆满了!

自寒微而起,一步步节节攀升,最终成为了真正的勋爵世家,这是年少时只想活命的他,连想都不敢想的。

然而,有起便会有落。

刚刚得爵的时候,任礼着实风光了一段时间,大大小小的拜帖接到手软,所到之处,皆是逢迎拜贺之声。

就这么过了数年,瓦剌崛起,任礼一着不慎,打了败仗,被朝廷斥责,归家自省。

也就是那个时候,任礼才意识到,他哪怕拿了爵位,也始终不曾真正的融入到所谓的勋爵世家当中。

勋爵世家,勋为武功,爵为爵位,世家,则在传承积淀!

同为跟着太宗皇帝起家的老班底,那些靖难得爵的勋贵,早已经在多年的经营当中,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完成了世家的传承积淀。

而他,哪怕是有爵位在身,在这些老牌的勋贵眼中,也仅仅只是勉强能够一交而已。

如今被斥责归京,他要人脉没有人脉,要关系没有关系,要势力没有势力,想要跟他们平起平坐……

人永远是不会满足的。

如果任礼还是一个吃不饱饭的少年人,锦衣玉食,深宅大院对他来说,就是梦中也不敢想的日子。

但是,任礼已经不是那个只想活命的少年人了,他辗转战场,曾统御百战之师,千里奔袭,立下无数功勋。

可回了京师,在属于自己的圈子,他却发现自己刚刚起步。

这种落差让任礼一度非常难受。

所以,当土木之役以后,焦敬找上门来,将他引荐给圣母皇太后,打算对他‘委以重任’的时候,任礼很难不感到心动。

经过数十年的时间,京城的权力,早已经被各大世家瓜分的干干净净,想要真正的占据一席之地,需要漫长的时间和经营。

现在,有一条捷径摆在眼前,他没有理由不接受!

于是,获得了宫中默许和英国公府一系支持的任礼,被作为大战当前,文武搁置争端,携手抗敌的政治信号,被推了出来,任总兵官,奔赴紫荆关。

瓦剌一战,让宁远伯变成了宁远侯,让闭门自省,无官无职的闲散勋贵,变成了堂堂中军都督府的都督。

任礼,终于成了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现如今,管你是什么国公府邸,驸马外戚,朝廷重臣,在这偌大侯府当中,都要屈居于客位!

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任礼的目光重新落回了眼前的奏疏之上。

这是兵部最新整饬军屯的章程,因为已经明发各衙门,现下在场的人个个手中都有一本。

所谓登高易跌重,短短的片刻得意之后,任礼便将心思都收了回来。

他心里明白,这一关要是过不去,别说什么真正的勋爵世家,他大半辈子的战功,只怕都要折进去!

将手里的奏疏合上,任礼继续道。

“诸位想必也都看过了,兵部的这份章程,看似是在整饬军屯,但是实则是要在朝堂之上,掀起文武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