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烟到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客人比平时多,赶忙脱下披风帮着忙活。
快晌午的时候,詹长宁让阿烟休息,铺子里的几个伙计就够了。“去吃点东西吧。”
这条街上卖什么的都有,当然也有南疆人开的小酒楼。詹长宁和阿烟来的晚,正好避开客人最多的时候。
挑了靠窗的地方坐下,阿烟点了几个爱吃的南疆菜。
“吃大历的食物还习惯吗?”詹长宁给阿烟倒了一盏热茶,笑着问她。
“挺习惯的,其实差别不太大,我甚至觉得大历的食物口味更丰富一些。”
詹长宁点头:“大历疆土辽阔,百姓们口味不一,所以菜品味道更为丰盛。说起来,很久没吃正宗的南疆菜了吧?”
阿烟轻笑:“是啊,来大历很久了。”
詹长宁问她:“我打算出正月前离开京城回南疆,阿烟,和我一起走吧,路上有个照应。不管你是回漠城还是回南疆,我们都可以一起。”
知道早晚要离开京城,但阿烟还是被他的话打个措手不及。“我……”
“路途遥远,我们一起走最好。”这时候菜上了两个,詹长宁拿过筷子用热水冲了一遍,才递给阿烟,笑着道:“先不说这个,吃菜。”
一顿饭吃完,阿烟心里横着两件事:第一件就是胭脂制作,第二件便是启程的时间。
她想了想,还是决定找齐誉。但送汤都是胡岩来的,现在她病好了,估计没有补汤可以喝了,见他就没那么方便了。
罢了,先不想这些。阿烟收敛情绪,认真的卖货,等到天快擦黑时回去接上烈儿和画儿,与詹长宁一起去最繁华的街道上看灯会。
历年的上元节,皇帝都会微服出巡与民同乐,但今年皇帝却呆在宫里哪也没去。
太医诊脉之后开了方子,底下的人迅速去熬药,皇后担忧的陪在皇帝身侧,太子也是一脸焦急。
“没关系,朕是老毛病了,咳嗽而已。”
说一句话要咳上一会,手帕上隐隐带了血迹。皇后轻拍后背,为皇帝递水,温声道:“一会药就好了,陛下喝完就能痊愈。”
太子去送太医出去,直到走出很远,太子拉着人来到角落里,询问道:“父皇现在到底什么情况?”
太医的说辞还是和方才一样,老毛病得慢慢养着。太子眼神凌厉,阴沉着脸看太医道:“薛太医,你家里刚添了一对小乖孙吧。”
薛太医一怔,不敢置信的看太子。再然后,俩人也不知说了什么,薛太医垂着脑袋走了,太子快步返回,当病床前的孝子。
只是他好心端药,因为太烫差点将汤药洒了,惹的皇帝皱眉,在皇帝开口前,皇后将太子臭骂一顿,还让他走,免得在眼前乱晃更生气。
太子咬着牙低头称是,原本想要告诉他们的好消息也没来得及说,就垂头丧气的回到自己的住处。
“殿下,宫外热闹的紧,不如出去散散心。”
太子妃柔声说话,但太子心情不虞,沉着一张脸说不去。见此,太子妃只能先行退去。
“赵盈盈在做什么?”太子烦躁的揉着太阳穴问道。
“禀殿下,赵侧妃一直在自己的住处呆着,好生养胎。”
“叫她过来。”
“是。”
“对了,”太子叫住人,道:“让她多穿一些,天气冷,还有,来的路上多加小心,免得有残雪摔了跟头。”
“是。”
等屋里安静下来,太子忽地想起安王的话。很简单,安王愿意和他联手除掉秦王。
本来太子不想这样,可是现在看,除掉秦王是个不错的选择。
正月十五上元节,街道上百姓们摩肩擦踵,甚至感觉比过年还要热闹。不远处的护城河上飘荡着小船,上面挂着的灯笼一盏一盏,犹如月亮似的,映在水面上。
阿烟惊喜的看来看去,没忘记牵住烈儿的小手,时不时的停下给烈儿和画儿买小孩子喜欢的糖人,最后零嘴买了一堆。
“姐姐,灯笼!”
烈儿指着不远处的灯笼,阿烟会意,小家伙这是想要灯笼了。直接带着人去一处摊子前,阿烟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怕是猜不出灯谜,所以爽快付钱,让两个小孩选一盏喜欢的。
画儿还推脱说不要,阿烟说了好几遍让她选,她才腼腆的笑,选了一盏兔子灯笼。
烈儿是小娃娃,看中一个锦鲤灯笼,做的活灵活现,里面的蜡烛点燃后,锦鲤像是活了似的。
小家伙提着灯笼爱不释手,小脸蛋冻的红彤彤,依旧高兴的笑着。还高高的提起,显摆似的给阿烟看:
“鱼!”
五岁的孩子,说话单个字儿往外蹦,阿烟其实着急,但也没什么办法。她笑着抚烈儿的头,跟着道:“对,是鱼,烈儿,这叫锦鲤。”
烈儿跟着读:“锦鲤。”
詹长宁问阿烟:“你不挑一盏吗?”
阿烟摆摆手:“小孩子喜欢的东西,我是大人就不用了。”
其实怕提着灯笼不方便,这里人多,若是一不小心就会走散,她得看好孩子。
詹长宁便没再说了,一行人往前去。途中碰见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就买一些。现在天气虽冷,但人多热闹就显得暖和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