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414节(2 / 2)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1827 字 11个月前

“遵命。”王黑子大声道,顿了顿后,又说道:“陛下,臣还抄了一份星图。”

“何为星图?”

“便是天上星宿分布之图。”王黑子说道:“智慧宫天文台常年观测成果。臣与不知与钦天监观测之星宿有何不同,于是便抄录了下来,或可取长补短,互相印证。”

“好!”邵树德的声音也提高了不少,笑道。

星图是航海必备之物。茫茫大海之上,只能靠星宿辨位,因此这玩意的准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阿拉伯人在北半球大部分海域航行,到处做买卖,无论是西欧、东非、印度、东南亚还是中日朝,他们都去,很少出现问题。

由此可见,他们的星图是十分准确的,这或许是他们敢于跨大洋航海的重要原因。

反观中国,从明州出发前往日本的商船,被大风一吹,直接去了朝鲜,邵树德都不想说什么,在没有陆地参照物的情况下,一旦进入深海,中途重新定位、调整的能力太差了。

即便有船只能去大食,也是沿着近海航行,靠海岸定位,但阿拉伯人敢直接跨洋,横穿整个深海,走捷径。

这个技术水平的差距,不是一般大。

“陛下。”王黑子又道:“光有星图还没用,臣又从大食买了一些小器件,此刻还在路上,都是用来测量星宿的。”

邵树德有些好奇地点了点头,有些期待。

大海定位,在六分仪出现之前,有四分仪或者叫象限仪。此物由阿拉伯航海家发明,后来传至欧洲。大航海时代之前,欧洲人将其小型化,哥伦布当时就用此物在大海上定位。

而在四分仪之前,其实还有很多测量工具,都是阿拉伯航海家慢慢发明,并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一步步改进的。

比如至晚在明朝发明的牵星板,阿拉伯此时就有了,且已经用了很久,对照星图、海图,可粗略定位,但不准确。

后来,阿拉伯人又发明了十字测天仪,比牵星板更准确,改进巨大,此时已经有了雏形,算是牵星板的升级版。

航海仪器,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在几百年甚至千余年的时间里一步步完善,迭代改进,需要配合天文、数学、地理等学科的进步,并不简单。

如果王黑子能买回这些仪器,那真的帮助巨大。

他已经受够了那些只会沿近海航行的船长们。

前次见到张二狗,那厮出库页岛后,就沿着千岛群岛岛链向东北走,因为容易定位,并未敢进入波涛汹涌、茫无边际的深海。

其实,沿着千岛群岛、阿留申群岛航行固然容易,可借助洋流,定位也方便,不易迷航,但那并不是北太平洋暖流的核心区域,航速快不起来。

如果敢横穿深海,洋流、西风加起来,能够稳定提供的航速绝对在四节以上,六到八节也不是不可能。

但张二狗终究不敢这么做,他害怕迷航。

邵树德觉得,现在他努力补全了数学方面的短板,今后可批量培养数学人才,届时或有一部分可投入到航海方面,这些仪器就能用上了。

是的,真正的航海需要专业知识,即便有各种仪器辅助,那也是需要计算的。大航海时代,即便是海盗,船上总有一两个人,能够使用类似六分仪之类的仪器测量,然后在纸上进行计算。

经验,不靠谱。

测量加计算,靠谱。

邵树德在登州巡视时,就召见了平海军军官,问其如何航海。

平海军当然也有观星之类的小仪器,虽然不如阿拉伯人的先进,但确实可以勉强使用。结果人家就是这么观测一下,然后依靠经验判断。

没有任何数学计算……

这误差不大就有鬼了!

这还是平海军,如果是民间商人,水平参差不齐,只会更加惨不忍睹。

数学,是被所有穿越者严重低估的一门学科。

没有数学,航海不可能专业得起来,只能碰运气、靠经验。但有经验的又有几人呢?是否每艘船上都能配备经验丰富的“高手”?显然不可能。

或许,这就是唐代前往日本的船只迷航、沉没比例高得离谱的重要原因——从明州、扬州去日本,很显然要进入深海,不再是近岸航行了。

“王卿带回之物,非常宝贵。”邵树德说道:“这些东西,大食人也敝帚自珍,如果不是去了一趟巴士拉,怕是不容易弄到,有心了。”

“此皆仰赖陛下洪福。”王黑子高兴地说道。

张永忍不住看了他一眼。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牢牢被他掌握主动权的对话,后半程居然让王黑子抢了风头。

“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邵树德笑道:“饮茶吧。”

三人默默喝茶,一时间沉寂了下来。

“喝完这盏茶,再与朕讲讲大食内情,这关系到西域,朕很感兴趣。”邵树德放下茶碗,说道。

张永精神一振,这是他擅长的,主动权又回来了。

第074章 百年布局?

一盏茶喝完,因为已经凉了,随驾宫人遂又重新煮了一壶。

这一次,邵树德照顾张、王二人的饮茶习惯,令宫人往茶水中加了香料、生姜等物事。

他喜欢喝什么都不加的纯茶水,但其他人则不然。

煮茶,其实也是香料的一大消耗途径,只不过普通人喝不大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