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节(1 / 2)

在他身前三丈外则是单手负后的隋斜谷,仙风道骨的两条长眉如蛟龙长须,迎风飘动。

两人都没有出手,虚无缥缈的徐凤年在上岸后又一次略作停顿,顺带着隋斜谷微微前倾的身影也出现在众人视线。

这两位年龄悬殊但都站在江湖之巅的人物,仍然没有撕破脸皮地大打出手,但两人身形差距已经缩小到两丈。

事不过三。

徐凤年在听潮阁那三重门匾下止步,不再后退。

隋斜谷朗声大笑,却不是硬要从大门闯阁,而是脚尖一点,拔地而起,往阁楼高处而去。

转瞬过后,出现一幕古怪场景,亭中婢女伸长脖子望去,只见那吃剑的白眉老神仙落回了听潮阁台座,还伸出那条独臂拍了拍肩头,似乎在拍尘土。

徐凤年悬浮在与第六层楼等同的空中,居高临下望向地面上的老人。他腋下的袍子被一缕直达无神境界的剑气割出了一道口子。剑气无形,心之所系剑之所至,已算高明上乘,可与顶尖高手过招,依然有蛛丝马迹可循,但炉火纯青的飞剑之术,若是无形更无神,来去之势鬼神莫测,才真正让人头疼,至于邓太阿的飞剑术,分明有剑却更胜无神剑气,已是光明正大的剑仙风姿,相信没谁愿意招惹这位从李淳罡手中万里借剑后又东海访仙归来的中年剑神,王仙芝死后,拓跋菩萨都不敢说自己有必胜把握,胜负至多在五五之间,如今的徐凤年也没这份实力。而百岁高龄的隋斜谷,无疑是邓太阿之下的世间剑道第二人,哪怕老人与邓太阿结伴北上的时候自嘲他那一百岁都活到狗身上去了,可毕竟数百年江湖,也就李淳罡一人以剑道直追吕祖,而邓太阿剑术则以原本世人公认的“下乘剑术”跻身剑仙,对上这两人,是没什么道理可讲的。隋斜谷剑道造诣输给李淳罡,剑术自认败给差了好几个辈分邓太阿,可这不是隋斜谷可以被任何人小觑的理由。

徐凤年一脚踏下想要飞升入楼的隋斜谷,隋斜谷以礼相待,剑气割袍。

听潮阁这边,顿时剑拔弩张,气氛凝重至极。

坐在轮椅上的徐渭熊出现在台阶外,平静道:“两件身外物,给他便是。”

在她看来,为了两柄再无机会亲自拔出鞘的剑,没有必要惹恼那个名字不在武评可实力却早就足够登榜的长眉老剑客。

徐凤年摇头道:“如果是我的,尽管送人。二姐你喜欢的,不行。”

接连被拦下四次的隋斜谷忍不住讥讽道:“好大的口气!真以为你这条伤筋动骨的地头蛇能通杀天下过江龙?”

徐凤年笑了笑,“这可是前辈自找的。”

隋斜谷扯了扯嘴角,阴沉道:“呦,小子还真喘上了?老夫原先只当闹着玩,既然你不识趣,老夫正好借这个机会给天下剑客正名,没了王仙芝,天下第一怎么也该轮到用剑之人了。”

徐凤年淡然道:“跟王仙芝一战过后,小有心得,悟出三招,前辈扛得下,别说把扶乩和蜀道双手奉上,就是这座武库,也是你的了。”

说完这句话,徐凤年抬起手,潜伏在隐秘处的王府高手死士都开始迅速撤退,那痴然婢女更是被人当场掳走,直接丢到了听潮湖对岸。

隋斜谷闭目养神,安静等待。

徐渭熊没有动,只是单手托着腮帮,脑袋倾斜,抬头凝视那个高高在上的弟弟,嘴角微微翘起。

似乎真的再也没办法像以前那样揍他了啊。

雄风起于青萍之末。

听潮湖边有一片芦苇荡,秋芦已做灰白,茎秆斜倒,丛丛簇拥的毛茸苇叶逐渐凋零。

风渐起,飞絮生。

若有人近观,更可以看见择水而生的中空芦苇茎秆开始寸寸断裂,杂乱无章。

这一片秋末的芦苇荡,飞絮如飞雪。

与之同时,位于清凉山山腰的这座听潮湖,原先安静祥和的绿水镜面,支离破碎,细细碎碎,像是无数锤子在不知疲倦地敲击着这面水镜,偶有锦鲤跃出水面,顿成齑粉。

色彩浓艳的湖心木亭开始出现无数道斑驳裂痕,湖心路径上的两排槐柳,也开始传出一阵阵沉闷的崩裂之声。

最终在听潮阁脚下的这一岸也被殃及,从水边起始,至徐凤年脚下的空地,都爬满了转瞬即逝又刹那而生的气流纹路,但是这股暗流,有意无意绕过了隋斜谷和徐渭熊两人,可两人的形势又有不同,徐渭熊那边是自行绕过,老人是如江心砥石,强横撞开了洪流。

徐凤年盘膝而“坐”,俯视着纹丝不动的隋斜谷。

两人对于剑的领悟,不论剑招还是剑意,都是当代世上最拔尖的人物,徐凤年也曾数次按葫芦画瓢,按照当初李淳罡在大雪坪之巅的剑来之势,声势浩大地借剑,动辄百剑,只是徐凤年心知肚明,这种大规模起剑势,对付寻常武人,既好看又实用,因为每把剑每份剑气即便分摊到某一人身上,威力也极为可观,可一旦遇上隋斜谷这样旗鼓相当或者相差毫厘的对手,从来没有人会如此挥霍精气神。就像在武帝城东海海面之上,时隔数十载后,李淳罡与王仙芝再度相逢,羊皮裘老头的那股磅礴剑流,看似散乱,一股脑砸向王仙芝,实则是一剑衔接一剑,剑气紧密相接。徐凤年此时造势于听潮湖,就反其道行之,虽是率先出手,却并非我出招你出招,而是把主动送给隋斜谷,这倒是颇有主人迎客的架势,我端出一大桌子足可称为丰盛的饭菜酒水了,你吃不吃,那就得看你胃口够不够大了!

这一招,既蕴含有李淳罡的剑来之意,也有薛宋官在雨巷中的胡笳拍子,更有邓太阿的雷池精髓,也夹杂有龙树僧人的几分禅意。

被画地为牢的隋斜谷只要出手,就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跟这座小天地为敌。

隋斜谷是为自己的剑术正名也好,是为天下剑客正名也罢,都要先走出这座类似佛家小千世界的牢笼。

就在隋斜谷在即将出手的瞬间,徐凤年转头看了眼徐渭熊,笑了笑,然后高高抛起一颗棋子,缓慢而随意。

第082章 紫金身,百年一剑

两条长眉如白龙之须的隋斜谷陷阵前后,魁梧身形始终不动如山,这种举动,既是百年阅历积淀下来的谨慎,也是敢与李淳罡王仙芝先后两位世间第一人叫板的自负,若是加上如今较劲的徐凤年,江湖百年的三位魁首,都给他挑衅了一遍,当初李淳罡从斩魔台返身,心境受损,隋斜谷并未趁人之危,所问依旧是那最强手,正是李淳罡将剑术造诣拔高到极致的两袖青蛇。之后的王仙芝,正值武道巅峰,怎么过招,都是最强手,只可惜当时是于新郎接下来了最后半剑,缘于王仙芝一心要把最后一战交给远在西北的徐凤年,但从当时绿袍儿旁听的那场谈话中,王仙芝必然不是隋斜谷可以一战胜之的。这趟进入北凉,隋斜谷当然不是为了给谁卖命,想着在凉莽大战中冲锋杀敌,更多还是徐凤年这个人,让这位视富贵功名如浮云的吃剑老者想着一较高下,隋斜谷大概确定徐凤年原先仰仗的高树露体魄已经烟消云散,那么两人过招,就只能是一场杀人无须见血的“意气之争”了,这有些相似春帖草堂旧主最擅长的纸上谈兵,只不过当今天下,隋斜谷相信如自己这般敢去跟徐凤年一门心思文斗的“蠢货”,撑死了一只手的数目。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就在徐凤年跟老人敌对之时,吴六鼎和翠花联袂领衔的吴家百骑也进入了凉州城,来到清凉山,进入王府后一路畅通无阻,弃马步行的百余人走到两大高手对峙的听潮湖另一岸,这些背负长剑的枯剑士一字排开,除去吊儿郎当的年轻剑冠和心平气和的女子剑侍,九十多人的气机流转都被牵引,古井不波的心境,或多或少开始出现涟漪。观棋之人哪怕不语棋,但难免会设身处地与人对弈,观剑之人更是如此,如此一来,心神难免就会被影响。九十多剑中,大多面容枯寂,哪怕面对听潮阁下那场生平罕见的巅峰对决,也没谁流露出震惊神情,吴家家谱开篇即有箴言,心死如灰剑始活,说到底,就是重剑重于人,忘我而记剑,唯有如此,剑才能通玄入神。吴家推崇“两握剑”,一种握剑是如痴情种相逢爱人,握有一剑之后,自此矢志不渝,殉剑如殉情,不可视手中剑为奴婢,另一种是如子孙敬重先祖,注重于剑道的香火传承,时常念想握有此剑的先辈剑客如何处世。

吴六鼎蹲坐在湖边,负有素王剑的翠花站在他身后,剑冠左右两侧分别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姓竺,阴气森森,见之如白日见鬼,另外一个老人在衬托之下,哪怕不苟言笑,也给人感觉要慈眉善目许多,老人所背之间极细极长,剑宽不及寻常剑一半,剑长却有两把常剑的长度,老人身材矮小,长剑几乎与人等高。这两人便是在高手如云的吴家剑冢,也分量极重,被吴六鼎私下称为竺魔头的男子曾是邓太阿的死敌,两人曾经都是在剑山之上苟延残喘的弃子,从孩子到少年时代,一直相依为命,不知为何最终两人反目成仇。而绰号娶剑老爷爷的赫连武痴,是剑冢为数不多的北莽剑客,吴家私生子邓太阿当年出冢一战的对手,正是此人,而赫连老人不论杀人剑术高低,仅就对剑道的独到见解而言,更是被吴家老祖宗赞誉为独占鳌头无人比肩。

竺姓男子双手环胸,阴测测道:“什么天下第一,只要卸去那些钉子,连我都有机会宰掉他。”

吴六鼎虽说对徐凤年没有什么好观感,可对人对事还是不偏不倚,加上他对在剑冢内数次大开杀戒的竺魔头一直深恶痛绝,如果不是此獠离开吴家是生米煮成熟饭的既定事实,他就算死缠烂打也要求着老祖宗改变主意,千万不能放虎归山。他和翠花都一直不信六十颗捆蛟钉就能困住此人,因此吴六鼎针锋相对地冷笑道:“别忘了此时的徐凤年,是没了高树露体魄的徐凤年,实力早已大打折扣。若是王仙芝没死,你敢在武帝城说这种话?”

那魔头讥讽笑道:“王老怪死没死,我都不会说自己能胜过他,但既然那徐凤年被打回原形,只是个名不副实的天下第一人,我为何说不得?杀不得?身为吴家剑冠,连这点胆识都没有,看来江湖注定要一代不如一代,吴家剑冢也不能例外啊。”

吴六鼎气得瞪眼,正要说话间,只听翠花轻轻开口道:“竺煌,三日后,决定素王归属。”

对素王剑垂涎已久的竺魔头嘿嘿一笑,但炙热眼神中竟然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吴六鼎更是慌张起来,只是他太清楚翠花的秉性,用言语是怎么都劝不回来的,耗费几大缸子的口水也徒劳,除非自己的剑术高过她,这一刻,出冢游历江湖多年的吴六鼎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不是过于知足了,总觉得自己会有一天登顶剑林,可以不用着急,吴六鼎看似慵懒散漫,但何尝不是自负至极,以为己身天赋足以有资格让整座江湖等待那一天?

一直看着听潮阁那边景象的赫连老人突然说道:“我穷其一生所观所学所悟,驳杂无序,如集珍宝无数,心中想要编织出两张天衣无缝的宝帘,只是受限于自身织工平平,有心无力。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无奈,我更是无奈,空有万担米却无炊,因此一直没有办法把这两张帘子给世人看一看。”

老人转头望向年轻剑冠,缓缓说道:“原来以为可以由你吴六鼎来编织双帘,只是时不待我,我已经八十多岁了,没有几天可以活,未必能等到你剑道大悟的那一天,如今有幸碰上一个现成的……”

吴六鼎苦着脸道:“娶剑老爷爷,你这话放在心里就好,何必说出嘴来让我伤心。”

老人微笑道:“咱们老头子见着自家晚辈不上进,总是会恨其不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