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节(2 / 2)

很想直接告诉他,殷姜早已经魂飞魄散——可是非说不出口,于是他只道:“不知。”

当初枯叶禅师也去了罪渊,可最终的结果,没有人比小自在天这边的人更清楚了。没出三天,那代表着他生机的佛珠,便已经碎裂在了香案之前。殷姜修为不如当初的枯叶禅师,早在她消失的娜一颗,悲剧便已经注定。

是非原本也应该为此感到悲戚的,可兴许是见过的惨烈场景太多了,见到殷姜之事,除了心头感伤几分,竟然也没什么更多的感觉了。

不知。

唐时也不知。

风平浪静之中,两个人已经很快抵达了小自在天的外层岛屿。

小自在天那三重天,从外面看去还有隐约着的金边,像是天空之中漂浮着的云影一样。这世间,怕是还无人能想到,三重天早已经空了一般。

若是小自在天只有一个空壳……

是非无法想象那样的场景。

他的归来,显然已经被一些僧人预知,远远地便从上面下来几道流光,一下到了主岛之上那禅门寺前的台阶旁边。

唐时与是非,弃船登岸,缩地成寸之术一施展开,是非与唐时便已经站在了那禅门寺前面了。

功德路一如既往地铺展在那里,经历过风霜雨雪,严寒酷暑,也一如既往地让唐时想起当初二三重天之间的九罪阶。

列在前面的僧人有许多,整个禅门寺看上去并没有任何的异样,即便是已经有高僧圆寂,也依旧寻常模样。

他们只是表情肃穆了一些,似乎已经对小自在天隐约着的危局有所预料。

是非,是他们熟悉的是非,只要他回来,似乎一切便能够安稳下来。

所有人伤痛都藏到眼底,平和极了。

是非站在这功德路下头,抬首而望,一级一级的台阶,乃是当初的僧人初到小自在天的时候一级一级地铺上去的。那个人兴许不是什么大能修士,只是一个普通的和尚,也许是年轻的僧人,也许是老迈的主持,将这高山铺成坦途,让来往礼佛之人得以行此方便之途……

功德功德,什么又叫做功德呢?

杀千万人不一定损功德,可铺成这台阶,却一定算是功德的。

是非觉得它是功德,便是功德。

双手合十,却掩不住那轻微的颤抖。

低眉敛目,将满眼的繁华藏尽,只余下肃穆而寂灭的幽深。

是非宣了一句佛号,道一声“阿弥陀佛”,这道上列着的许许多多僧人,也垂目稽首,同样宣一声佛号。

不需要什么欢迎的言辞,不仅不是时间场合不对,更是因为——

是非归来,似乎他从未离开。

一步一步踏上台阶,唐时却站着不动,他看着是非一步步踏上去的背影,挺直的脊背,宽阔的肩膀,那月白色的僧袍,一丝不苟近乎严苛。

无端想起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也在天海山的台阶上,台阶,台阶……

唐时心里念叨了一阵,心里沉沉地,透不过气。

他无法迈开脚步,只能站在下面看他。

这一个过程持续了很久。

唐时也没数清过,这下面有多少级的台阶,只在看到是非踏入禅门寺那山门的时候,响了一声钟。

他的身影开始变小,变远,走到天王殿前时候,钟声再起……

唐时已经看不到他的去处了,周围的林木太高,陡然便给了唐时一种身在深山古刹之中的感觉。

那钟声,带着悠远的韵致,涤荡开去,像是瓢泼的雨,将那缭绕在小自在天三重天上的云雾都冲刷走了,干干净净。

唐时站在下面,只将眼睛闭上,便能体味到那古朴钟声所带来的激荡了。

然而在心旌动摇之后,竟然只余下莽莽荒荒的沧桑。

——沧海桑田,须臾之变。

是非已经消失不见,第一重天的金光忽然大盛,紧接着是第二重天,最后到了第三重天。

于是这一刻,三声长钟鸣响,便飘荡在这海上,甚至掀起了波涛滚滚。

唐时耳边既是涛声,又是钟声,声音嘈杂,可心里宁静。

僧人们口中念诵着让唐时觉得既陌生又熟悉的经文,细听了一下,却是最简单的六字大明咒,回头来只变成最熟悉的佛号。

他瞧见一名僧人从山上下来,小步迅速地来到他面前,只对着唐时打了个稽首:“唐施主,这边请。”

小自在天之前的钟声,乃是丧钟,如今是非回来,兴许是继承枯心禅师的衣钵。

这一路响起来的钟声,唐时还是知道的。

他说不出心底的感觉,像是一切早有预料一般。

跟着那穿蓝灰色僧袍的僧人,一步步从这功德路上走过,他没有问发生了什么,也不问是非什么时候才能忙完,只是跟着去。

住的,竟然还是他当初化名来小自在天被揭穿之后住的僧房,庭院前头古松参天。

那苍老粗糙的树皮,依旧当年模样。

只是这个时候,没有雨,也不是雨后,大树的树皮干燥,抬眼一望,更没有当初坐在树上的殷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