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84节(2 / 2)

周秋萍和卢振军都在做贸易。

曹敏莉之所以给艾森服饰找代工厂,最直接的原因不就在于她缺少自己的服装工厂吗?

现在原野公司名下有原丰纺织、福华印染和原野服装。如果能够好好用起来,对艾森服饰来说,那就是如虎添翼。

曹敏莉最先表态:“我不反对,如果有需要我配合的地方,我一定配合。”

她发了话,卢振军自然也不会反对,跟着点头:“那行吧,下一步就是吃下原野。”

周秋萍当场拍板:“那好,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卢振军目瞪口呆,怀疑自己听错了。明明是她开口建议的,不是谁提出问题谁解决吗?为什么变成他接手?

他事情也不少,他在苏联的贸易生意才刚刚开始呢。

周秋萍振振有词:“现在套在原野身上的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除了你,我们都不适合干这活。”

同样的事情摆在面前,他们费尽心思找了一圈人,各种退让拉锯,最后结果,十之八.九可以归为权力寻租。但换成他,也许就是轻飘飘的打声招呼,然后就成了特定年代的特事特办。

这其中各种分寸的掌握,外人根本没办法说得清。

周秋萍的目光是如此正气凛然,说话又是如此耿直,搞得卢振军不得不硬着头皮答应:“行吧,行吧,这事儿我去跑。”

他在深圳当然有关系。深圳的干部就是从全国各地过去的,其中不小的一部分是军转干部。

否则当初周秋萍提议从深圳海关低价拿被收缴的走私,他怎么能开口打个招呼,这事儿就成了呢?

卢振军在脑海中搜寻一圈,感觉这事也不是不能试试。

拿下原野公司对他来说好处也是相当明显的。全国几个主要轻工业地基地,长三角地区有东方贸易公司为他供货。而珠三角地区,目前只有陈自强他们家的毛衫厂,挂的还是艾森服饰的招牌,他给人家做代理。

再加一个拥有牛仔布生产基地的原野公司,确实很实用。

国内的牛仔裤在东欧和苏联地区都很受欢迎。

他打定了主意,嘴上还是要抱怨两句的:“秋萍啊,我发现你现在很会使唤人。”

看看,她之前一天都没往香港跑过,曹氏集团12%的股权就到手了,跑前跑后忙里忙外的人全是人家曹敏莉。

现在她想要原野,就朝自己挥起鞭子了。

曹敏莉听了他的抱怨,居然认真地点头:“我这里已经做完了,下一步开的就是你。”

哟,这话的意思就是,你想被我比下去吗?

卢振军感觉自己一把高龄,居然还要接受这样的激将法,实在是一言难尽。

他的表情太过丰富,搞得高兴同志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曹敏莉却转过头不看他,只和周秋萍商量:“有件事我想询问你的意思,就是关于卡拉ok房。你有没有兴趣接手?”

当初她开始在深圳开卡拉ok房,是作为酒店行业的补充,想拓展业务范围。

后来因为和家中闹翻,她被迫出走,卡拉ok房为她攫取了第一桶金,而在不短的一段时间内,卡拉ok房几乎可以称之为她唯一的产业。

但现在她想切割了。

她执掌曹氏之后,工作重心自然发生转移。短期内她没精力进一步发展卡拉ok房。当然最重要的是,集团目前流动资金有限,她需要盘活资产。

优质,但跟集团主业务关联不大的卡拉ok房,就成了她变现的第一选择。

“我想将股价折现2.5亿元,你愿意接手吗?”曹敏莉认真看着周秋萍,“这事儿不急,你可以慢慢考虑。”

凭心而论,这笔买卖对周秋萍来说很划算。因为现在的卡拉ok房赚钱堪比印钞机,传统的歌舞厅已经呈现出逐渐被卡拉ok房淘汰的姿态,越来越多的人进场消费。

曹敏莉经营的几家卡拉ok房状态都很好。因为走的是高端路线,每一家的年纯利润都是以千万为单位的。

这是卡拉ok房的好时代。

她开口将卡拉ok房转让给自己,固然有资金方面的考量,估计也少不了投桃报李之意。

周秋萍毫不犹豫地点头:“ ok,我接了。”想了想,她又加了一句,“剩下的款项你不用着急,我盖房子需要时间,一时半会儿还用不上这钱。”

卢振军在边上插了句嘴:“你管得过来吗?”

她不比曹敏莉家大业大,手上拥有成熟的专业经理人团队。她能用的人都是一个个培养出来的。

一下子接受这么多店,到时候有的乱了。

周秋萍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短时间内我不会干涉各家店的具体经营,先平稳过度再说。这个我打算交给吴康具体负责,我想把连锁店开遍全国。”

没有现成的人手,那就自己培养。吴康就是这样一步步被逼出来的啊,现在不也独当一面了吗?

高兴同志又开始忧愁:“人家翅膀硬了,到时候跑了怎么办?”

那个话怎么说来着,叫做不晓得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周秋萍笑道:“职场上人来人往很正常,所以要大力培养人才,不至于走了一个人整个店就直接垮了,要规模化可控化。”

难听点讲就是把每一家店都变成专业流水店的产物,经营模式规范化。就好比肯德基,它换一家店长对它的生意有影响吗?微乎其微。

任何一个人对肯德基这样的商业王国来说基本上都是流水线上的工人,甚至不论换了谁,旁人都无所察觉。

卢振军听的有点晕。怎么开个卡拉ok房就跟练兵一样,还要正规化,规范化?